英法等國禁止德國使用該槍,《兄弟連》中德軍再次使用

英法等國禁止德國使用該槍,《兄弟連》中德軍再次使用

兄弟連

看過《兄弟連》的人應該記得這樣一個場景:德軍傘兵突擊隊進入建築物內,使用火力迅猛的衝鋒槍及機槍對美軍連隊實施火力壓制,槍林彈雨下的美軍抬不起頭來。美軍的M1"加蘭德"式步槍或是M1A1式卡賓槍根本無法實現對德軍的火力壓制。最後美軍使用了"巴祖卡"式火箭筒才勉強摧毀了德軍的火力點。德軍在戰爭中所使用的這種衝鋒槍短小輕便,火力強大,尤其在巷戰中讓美軍吃了大虧,它就是MP40式衝鋒槍。

在槍戰類遊戲,比如穿越火線中,很少有玩家會使用衝鋒槍。這種槍威力小,在遊戲中不佔優勢。然而,衝鋒槍自實戰中戰功赫赫。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研製的MP18式衝鋒槍,給英法等國留下了極深印象。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法等國在戰後條約中明確規定,德軍不可以裝備衝鋒槍,可見對德軍的衝鋒槍十分忌憚。 在二戰中,德軍配備的MP40式衝鋒槍簡直成為了德軍士兵的象徵,幾乎在所有關於納粹德國的影視作品裡,都能看到MP40式衝鋒槍的身影。

那麼衝鋒槍是如何誕生的呢?

英法等國禁止德國使用該槍,《兄弟連》中德軍再次使用

兄弟連

第一次世界大戰始終以陣地戰和塹壕戰為主。進攻的一方首先以密集火炮攻擊進行戰鬥預備,儘可能多地殺傷敵人有生力量,然後以密集衝鋒的方式衝入對方陣地,在近戰中消滅敵人。但隨著工事構造技術的不斷髮展,無論多猛烈的炮火,都無法消滅對方陣地內的絕大多數人員。而機槍等自動武器的應用,又讓進攻一方死傷慘重。這使得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雙方長期處於僵持狀態,難以取得戰線的大突破。當時各國的手動步槍射速不過12發/分,配刺刀後,步槍全長近1.5米。這種過長的武器無法在狹窄的戰壕中靈活使用。因此,進攻一方急需一種短小輕便,射速快,能夠壓制對方,方便在狹窄戰壕中進行靈活作戰的武器。於是,符合以上特性的衝鋒槍應運而生。

英法等國禁止德國使用該槍,《兄弟連》中德軍再次使用

劃時代的MP40衝鋒槍

到了納粹德國時代,戰術核心變成了"閃擊戰",而裝甲部隊的使用是"閃擊戰"的重要部分。不過裝甲部隊有在複雜地形下容易被摧毀的缺陷,因此需要車載步兵保護其安全,而這個警戒距離一般在150米之內。然而德國傳統的毛瑟步槍在火力和射速上無法有效履行在這種距離下保護裝甲部隊的職責,於是德國從20世紀30年代初開始,就致力於發明一種能夠滿足裝甲步兵與傘兵需要的衝鋒槍。

德軍研製了多款衝鋒槍都不太理想,最終研製出了性能優異的MP40該槍結構簡單、設計精良,槍的分解與組裝無須使用專門工具,極為方便。

儘管不完美,但MP40式衝鋒槍依舊是堪稱經典的優秀槍械,並一度成為德軍形象的象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