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論信陽毛尖-口感才是信陽毛尖最重要的本質

眾所周知,外地茶(包括川茶、湖北茶等)冒充信陽毛尖佔有了很大一部分的信陽毛尖市場。比較客觀的來講外地茶必然有其相應的優點,為啥外地茶能佔領信陽毛尖市場。主要原因,茶葉出來早,芽頭好看。信陽地處幾乎最北的產茶區,茶葉出來很晚,早些年信陽沒有明前茶,最近些年,才有明前茶。拿四川作為例子,可能四川把全國茗茶都仿製了。四川茶葉出來早,沒有過正月15茶葉好像都出來了,這個明前茶就是物以稀為貴。茶葉出來早自然而然有優勢。第二芽頭,芽頭好看,這個自然,當喝茶人把茶葉外觀放第一位,茶葉品質,口感,就慢慢輕視了。現在川茶仿冒的機會都是芽頭茶。

因為芽頭茶有價格,品質不好也問題不大。去四川炒茶葉大部分都是以量來掙錢,而不是品質,一斤掙個10塊,20快的都可以銷售。所以很多去四川炒茶葉的幾十個機器一起工作。現在茶葉店,批發店。幾乎百分之八十芽頭可能都是外地茶,這個一點不誇張。這裡不包涵品牌店。

外地茶批發市場,你能想像可能你喝的信陽毛尖是這麼批發出來的麼?

閒論信陽毛尖-口感才是信陽毛尖最重要的本質

閒論信陽毛尖-口感才是信陽毛尖最重要的本質

外地茶茶湯示例:

閒論信陽毛尖-口感才是信陽毛尖最重要的本質

閒論信陽毛尖-口感才是信陽毛尖最重要的本質

外地茶充斥信陽毛尖市場、大眾對信陽毛尖病態的審美與認知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其一、信陽毛尖,口頭意義好像是芽頭多就好,尖嘛,顧名思義。其二、前些年信陽毛尖的宣傳都是芽越多越好,湯越混越好。芽越多越好的來歷大概就是,採芽頭成本高,不論幹茶,還是葉底,看起來好看,送人,自己喝一看就是好茶,有面子。這種重視外觀,忽略茶品內質病態標準應用於信陽毛尖就大錯特錯了,但是這種標準目前在市場上還是大行其道。

那麼對認為信陽毛尖芽頭多就是好,湯混就是好的病態標準是怎麼出現的呢?這首先要從茶樹來說起,從茶樹品種上面來講,就是信陽自從引進福鼎大白茶品種,好像是福雲6號。這茶樹特點,高產,芽頭多,出芽比本地群體種早。由於這種茶樹的大行其道,後面緊接著信陽毛尖官方又訂標準芽頭百分之八十為珍品,這恰恰好像是為這個茶樹品種制定的。現在信陽毛尖近20-30年大概都是這種福鼎大白茶,我們當地人稱為品種茶。然而傳統的信陽毛尖都是用群體種(俗稱旱茶)製作,

群體種出芽晚、芽頭少、產量低,但是口感好。如果以芽頭作為衡量信陽毛尖好壞的標準,這將導致較好口感的群體種信陽毛尖的市場越來越小,甚至被市場淘汰,如果這種現象出現,則會使信陽毛尖市場的悲哀。有些人總說,做好自己就可以,跟市場走,這種思想只能隨大流,不能脫穎而出。信陽毛尖以前老產區很多旱茶茶園都荒廢了,也都是這種芽頭觀念淘汰的,我覺得如果信陽毛尖所有的旱茶群體種老茶園都被芽頭觀念淘汰時候,就是信陽毛尖衰敗的時候。信陽毛尖出名是因為口感出名,是因為群體種優質品質出名,而不是外形,芽頭。

品種茶與群體種丫頭對比:

閒論信陽毛尖-口感才是信陽毛尖最重要的本質

寨靈寺信陽毛尖

我相信,群體種信陽毛尖才是信陽毛尖的未來,群體種信陽毛尖的重口感的品質,才是一個健康的信陽毛尖市場所追求注重的內在核心。

文章最後,為大家奉上一杯信陽毛尖,感謝大家抽空讀完我的文章。

閒論信陽毛尖-口感才是信陽毛尖最重要的本質

寨靈寺信陽毛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