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園之園:被燒毀的歷史文明

圓明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與頤和園相鄰,由圓明園,長春園和萬春原組成,也稱圓明三園,面積5200餘畝,150多處風景,建築面積達16萬平方米 ,被稱為“萬園之園”。每到盛夏時節,清朝皇室都會來此理政,因此,圓明園也被稱為“夏宮”。


萬園之園:被燒燬的歷史文明

圓明園主要修建於康熙末年和雍正朝,圓明園這一名稱是由康熙帝命名。雍正在位期間,對圓明園進行了擴建,擴建後的圓明園,佔地面積達到3000畝左右。每個景區內,既有莊嚴宏偉的宮殿,也有使人感覺輕鬆靈巧的樓閣亭臺與迴廊曲橋,假山、湖泊以及蜿蜒的河流點綴其中。在雍正朝時期,圓明園的格局基本完成。

萬園之園:被燒燬的歷史文明

乾隆帝繼位後,在圓明園內調整了園林的景觀,增添圓明園鳥瞰了建築組群,並在圓明園的東鄰和東南鄰新建了長春園和綺春園(同治時改名萬春園)。這三座園林,均屬於圓明園管理大臣管理,稱圓明三園。

萬園之園:被燒燬的歷史文明

圓明園於1860年遭英法聯軍焚燬,文物被掠奪的數量粗略統計約有150萬件,上至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西郊皇家園林再遭劫難。在抗戰時期,又遭到不同程度破壞。最後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圓明園也受到某些破壞。

萬園之園:被燒燬的歷史文明

遭焚燬後的圓明園遺址在新中國成立後開始被保護起來,1956年北京市園林局開始採取植樹保護措施,1976年圓明園遺址隨成立專營機構。1988年6月29日,圓明園遺址向社會開放。

萬園之園:被燒燬的歷史文明

圓明園佔地350多公頃,其中水面面積約140公頃,圓明園的陸上建築面積比故宮還多一萬平方米,水域面積又等於一個頤和園,總面積等於8.5個紫禁城。

萬園之園:被燒燬的歷史文明

圓明園不僅彙集了江南若干名園勝景,還創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園林建築,集當時古今中外造園藝術之大成。可以說,圓明園是中國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也是中國人民乃至世界建築藝術和文化的典範。

萬園之園:被燒燬的歷史文明

圓明園是一座珍寶館,還是一座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皇家藝術館,收藏著許多珍寶、圖書和藝術傑作。圓明園也是一座異木奇花之園,名貴花木多達數百萬株。完整目睹過圓明園的西方人把她稱為“萬園之王”。此外,圓明園也是除紫禁城外帝王居住過最多的地方。

萬園之園:被燒燬的歷史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