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园之园:被烧毁的历史文明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原组成,也称圆明三园,面积5200余亩,150多处风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 ,被称为“万园之园”。每到盛夏时节,清朝皇室都会来此理政,因此,圆明园也被称为“夏宫”。


万园之园:被烧毁的历史文明

圆明园主要修建于康熙末年和雍正朝,圆明园这一名称是由康熙帝命名。雍正在位期间,对圆明园进行了扩建,扩建后的圆明园,占地面积达到3000亩左右。每个景区内,既有庄严宏伟的宫殿,也有使人感觉轻松灵巧的楼阁亭台与回廊曲桥,假山、湖泊以及蜿蜒的河流点缀其中。在雍正朝时期,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完成。

万园之园:被烧毁的历史文明

乾隆帝继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圆明园鸟瞰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新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于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

万园之园:被烧毁的历史文明

圆明园于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皇家园林再遭劫难。在抗战时期,又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最后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圆明园也受到某些破坏。

万园之园:被烧毁的历史文明

遭焚毁后的圆明园遗址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被保护起来,1956年北京市园林局开始采取植树保护措施,1976年圆明园遗址随成立专营机构。1988年6月29日,圆明园遗址向社会开放。

万园之园:被烧毁的历史文明

圆明园占地350多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一万平方米,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总面积等于8.5个紫禁城。

万园之园:被烧毁的历史文明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乃至世界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

万园之园:被烧毁的历史文明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还是一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艺术馆,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王”。此外,圆明园也是除紫禁城外帝王居住过最多的地方。

万园之园:被烧毁的历史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