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愛的名義,就可以免談教養嗎?

奮鬥多年,小微終於在北京購置了自己的房產,邀請幾位親友小聚。

以愛的名義,就可以免談教養嗎?

房子不大,位置和朝向都是有利有弊,但大家都真心恭喜她終於有了自己的家。只有其中一位,吹毛求疵,用挑剔的眼光到處參觀,一會兒嫌棄面積太小,一會兒抱怨光線太暗,再過會兒乾脆說,這地板質量比我老家房子的差遠了,恐怕才50元一平吧?

小微忍了又忍,臉色越來越難看,最終還是嚥下了這口氣。因為這位負能量爆棚的親戚不是旁人,就是自己的老媽。不過,原本想邀請媽媽來小住的計劃,也被她徹底打消了。既然不喜歡,住著也不開心,何必要來呢?這樣挑三揀四,自曝家醜,只要有客人上門,恐怕都會讓女兒顏面掃地吧!

老媽到離開時也沒明白,自己原本是來女兒這裡度假的,卻被客客氣氣送上了車,自己成了不受歡迎的人,原因何在?母女之間隔閡已生,小微想必以後也不會太主動邀請老媽住在身邊了。

其實,許多老人都像小微媽一樣,對子女的事發表見解時口無遮攔,口口聲聲“我是為了你好”,然後各種批評抱怨劈頭蓋臉砸過來。“如果你不是我的孩子,我才懶得說你呢。”這也是常見的心態。可是,子女的直觀感受則是,“其實誰都不樂意被人說,用愛綁架我也不行。”是的,我們都願意和積極樂觀陽光的人在一起——老人帶來太多負面能量,惹不起,難道我還躲不起嗎?

以愛的名義,就可以免談教養嗎?

其實,這些老人在對外溝通時,往往也不是這樣直來直去、滿嘴大炮,就是覺得子女是自己人,怎麼說都可以,有些是從子女小的時候就訓斥來訓斥去,等孩子成年了,還是這樣的習慣,不論時機,不論場合,不論方式,溝通從不考慮對方的感受。這種溝通看似是愛,其實卻是嚴重的互相傷害。首先會破壞彼此情感關係,其次也達不到你想要的效果。小微就私下對閨蜜說,我也希望一次三千萬去買南北通透、光線明亮、黃金地段的豪宅,可惜奮鬥了十年也只買得起這樣的房子,老媽又不是不知道,她為什麼不可以先認可我的第一套房子,鼓勵我繼續努力換房呢?別人都能換位思考,我自己的媽怎麼就不能呢?

每個人都是帶刺的,越是親近,就越容易相互傷害。我們對親人的要求,往往比陌生人更高,而實際上,親人在我們面前卻更加放鬆,不願意花費更多溝通成本。打著愛的名義,雙方都免談教養,能不起摩擦,能不撕逼嗎?

以愛的名義,就可以免談教養嗎?

我們總是認為,親人為自己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而實際上,世界上哪有理所當然的事?付出多,就容易要求高,若不能互相諒解,妥妥的因愛成仇。和親愛的人保持距離,這點很難,但也是做人的基本教養。在人際交往中,我們應具備的教養包括尊重、禮貌、舉止得當、換位思考等等,對於親人,尊重和禮貌都是應該的。不能因為對方是親人,就輕蔑藐視,更不能動輒辱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你施加了多少壓力多大傷害,一定會反彈給自己,因為這是距離你更近的人,更懂得你的弱點在哪裡。這一點看,親人的互撕,更令人心痛!

用最大的善意對待世界,是我們一直在談的做人理念,相信我,表達的內容很重要,其實,方式也同樣重要!表達的教養是一個人素質的體現,所謂禍從口出、惡語傷人,都是自我修養不夠所致,如果你足夠重視對方,不願被對方疏遠和仇恨,就不要用語言這把刀去鮮血淋漓地刺痛TA。愛,永遠不是你免談教養的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