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故事|火烧林音寺

徽州府歙县大牛山下的桂林村,在明朝末年发生了一起村民火烧和尚庙的大案。此案惊到了官府,官司打到了京城,成为哄动一时的重大事件。

桂林村地处练江西岸,土地肥沃,灌溉便利,盛产稻米及五谷杂粮,有歙东小粮仓之称。传说明代中期,桂林洪氏家族发展迅速,到了明朝末年已是鼎盛时期。村中楼房鳞次栉比,高墙深院比比皆是,全村为烟稠密,有千灶万丁之说。就在这时,村里发生了一连串怪事,几位年轻美貌的少女莫明其妙地相继失踪。一时之间人心惶惶,尤其是大姑娘、小媳妇们更是终日惶恐不安。

当时桂林村西有座寺庙叫“林音寺”。它是由大雄宝殿、罗汉堂、观音阁等十余幢建筑物所构成的建筑群,占地二十余亩。整座寺庙规模庞大,结构严密,气势宏伟。据说寺庙在最兴旺时,有僧人数十名,整日香烟撩绕,钟鼓齐鸣,香客不绝。

后来寺中忽然来了一个灰面僧人。此人身强体壮,五大三粗,满脸横肉,相貌凶恶。不到半年时间,就把寺中众僧赶得一干二净,只留下两个小和尚收作徒弟。从此香客稀少,寺庙也逐渐衰败下来。

灰面僧人来自河北,此僧从小学得一身武功,在京城有很大势力和靠山,常常强化硬要,稍不遂意就非打即骂,有时施主家中猪鸡牛羊无故被害,贵重物品不翼而飞。人们明知道是恶僧所为,但无确凿证据,也奈何不了他。

自从村里几位少女失踪以后,接着邻村也发生类似事件。村人便提高了警惕,并把怀疑点集中到林音寺的恶僧身上,加强了对寺庙的监视。后来有人发现,每当深夜人静之时,寺中便隐约传出了妇人哭泣之声,有时竟是绝命的惨叫声。

于是白天村人装作烧香拜佛,去寺内各处侦察,均未发现可疑之处。后来寺中的小和尚因不堪忍受恶僧的打骂及其残酷的暴行,便向村人悄悄透露了恶僧的所作所为。

原来本村及邻村失踪的少女,都是恶僧在深夜展开飞檐走壁之能,施用迷魂香之术,将她们摄进寺庙,藏于密室之中进行百般蹂躏和摧残,最后竟将她们活活弄死,丢进一口废弃的古井之中。

恶僧的暴行激起了全村人的无比愤慨和痛恨。本想与他拼斗一场,怎奈恶僧武功高强,故一时未敢轻举妄动。

正在这时候,村里洪氏族中有一人在京,官为三品大臣,经恩准回家祭祖。族中长老便把恶僧暴行禀告洪大人。经过反复周密思考,最后定出一计,要全族人按计策去准备。

当时徽州知府与洪大人是故友,因此也将此策告诉了知府大人,请他从中相助。待洪大人回京以后,洪氏族人便依计悄悄行动起来。

这年初夏的一天,恶僧照常外出化缘去了。这天深夜,村里数百名青壮男子手捧柴草,砸破庙门,冲进寺去,四处点起火来,倾刻之间,整座寺庙浓烟冲天而起,不到天亮就化为一片废墟。

两天后,恶僧回来一看,见寺庙被毁,知是村人所为,立即告到徽州府,知府大人以无证据为由不准其状。恶僧马上连夜进京,要找后台靠山报此焚寺之仇。

恶僧一起,供氏族人立刻聚集百名精壮男丁,日夜清理寺庙废墟,随后,各家各户都从家里抬出一扇扇门板,上面铺着泥土,已经长出一片片青红茁壮的苋菜。原来在焚寺之前,各家各户早已在家中用门板铺泥,撒上苋菜籽,做好了一切准备。

不久,京里派出一位钦差大人,带着一大批随从直奔徽州府衙,在知府的陪同下匆匆赶到桂林村。当恶僧将一行人领到寺庙之处时,连他自己也傻眼了。只见庙基变成了一个大菜园,一畦畦整齐的菜要上长满了青嫩茁壮的苋菜,哪有寺庙的痕迹?当钦差大人问起时,恶僧说是村人填平遗址而种上此菜。钦差大人问明起火日期,再看此片苋菜的长势,细算一下日子,根本不可能有此旺盛。此时知府大人即说这是刁僧诬告,钦差大人无奈,只得命随从将恶僧带回徽州府衙,将人交给知府定罪处理,随后回京复命去了。

知府大人知恶僧有后山靠山,不便定他重罪,只得将他逐出徽州,发配流放到别处而已。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桂林洪氏族人就在寺庙的遗址上,建了一座雄伟壮观的洪氏宗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