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一炮干掉鬼子指挥部让人大呼过瘾,真实历史曾在这里上演!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后将部队转移到井冈山,与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部队胜利会师,标志着中国早期的红色根据地站稳脚跟。可是,国民党反动派绝对不会坐视不理,湖南、江西的国军开始对井冈山进行联合围剿。

根据地迅速做出反应,朱德、陈毅率领两个主力团在反动派到达根据地之前,采取“围魏救赵”战术,攻打敌军大本营,迫使敌人只得退兵回援。我主力团趁势向湖南进攻,结果遭到挫败,毛泽东亲率两个营驰援接应,于是根据地出现防守真空。

李云龙一炮干掉鬼子指挥部让人大呼过瘾,真实历史曾在这里上演!

黄洋界上的功勋迫击炮

敌人获得情报,派遣四个团的兵力攻打黄洋界哨口,此时的井冈山只有一个营防守。情况万分危急,但是根据地军民积极构筑工事,摩拳擦掌,众志成城,设置重重障碍,让来犯之敌苦不堪言。红军虽然弹尽,但凭借有利的地势,依然顽强防守,滚木、雷石、土铳、弓箭均派上用场。

最终,迫不得已,红军抬上一架缴获来的迫击炮,却只有三发炮弹!前两发打出均是哑弹,第三发居然神奇的命中敌人指挥部!国军同志们震惊了,他们以为红军主力部队已经回援,不敢再组织进攻,并且趁着夜色逃跑了。黄洋界保卫战也成为红军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李云龙一炮干掉鬼子指挥部让人大呼过瘾,真实历史曾在这里上演!

黄洋界保卫战

毛泽东听取战报之后,大为振奋,挥笔写下这首著名的

《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老规矩,拙解字幕悠悠的出现了:

山下红旗招展,山上军号奏鸣,紧张的积极防御进行中。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壁垒森严,惊喜重重,军民抵抗到底,一心万众,!

黄洋界上一炮而红,报告敌人趁夜已走空!

这首词以井冈山为题,却没有着墨于景色,而是写了战斗的过程和结果。个人最喜欢的一句是:“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形象极其鲜明,重重包围,道道封锁,我就在中心,岿然不动!不慌不乱,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是名将之风,这是胸中韬略万千,这是极大的战略定力,这是极度的淡定从容。谈笑间,就让敌人灰飞烟灭!

李云龙一炮干掉鬼子指挥部让人大呼过瘾,真实历史曾在这里上演!

现如今安静祥和的黄洋界

当然,战斗的胜利离不开我根据地军民的团结一致,英勇奋战,他们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是胜利的缔造者。炮声隆隆,敌人已经跑了没影。正如王昌龄诗云“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战斗的激烈被高度概括,战斗的结果却是让人欢声雷动,酣畅淋漓,异曲同工。

这首词,是对黄洋界保卫战献上的一首绝佳赞歌,对根据地军民的热情歌颂,对敌人无情的蔑视和嘲讽。作者立意之高,此时已经叹为观止,时人难以望其项背,却距离自己的巅峰状态又成功接进了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