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和山西之間隔了一條黃河,如此長的距離是否有幾個合適的渡口?

鑑湖往事

我在山西省正西面的柳林縣,僅柳林縣就有四個渡口去往陝西。

1,磧口。

磧口鎮位於柳林縣的北面,舉例柳林縣的西北角王家溝僅幾公里。現在磧口是歷史文化名鎮,當地重要的旅遊景點。

上次去的時候,騎著摩托車,沿著黃河,風景很美。磧口實際上是黃河的一個拐彎處,水流比較湍急,可是拐過彎後又乖乖的,所以在磧口附近,很多孩子在淺灘上玩水。

2,軍渡。

柳林正西面是陝西的吳堡縣,吳堡縣在黃河邊上,和柳林最西面的軍渡村隔河相望,中間有兩個橋,一個是國道,一個是高速公路。從軍渡村到吳堡縣城只需要幾分鐘走路就行。

3,三交。

目前柳林縣最有名的旅遊景點就是三交黃河了,坐個遊艇黃河上衝浪,再到對面陝西的山上散散步,只要100多元就是全套服務。還不錯,上次帶孩子去,沒有爬山,就在河邊撿拾石頭了,很開心。

4,孟門。

孟門據說是大禹治水的重要功臣。商鞅的師傅屍子說:

龍門未闢,呂梁未鑿,河出孟門之上,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謂之孟門

孟門古代叫做“藺”是藺氏的發源地。

歷史上的黃河晉陝大峽谷並沒有成為天險,因為黃河的水量不大河面不寬,但是除了春秋戰國秦晉之戰,秦魏之戰中不斷爭奪黃河渡口,以及抗日戰爭中日爭奪黃河東岸,這裡的古戰場並不多。

既然黃河很好渡,為什麼很多進攻陝西的戰爭都以爭奪潼關和函谷關為核心?

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其他的路更難走。

圖中可以看到,從東往西打,必須通過崤山函谷關這個空道,北面的太行山攔路,太行八陘哪個都是險關,關鍵還容量小,大軍隊展不開。南面走了漢中平原,還有翻越險峻的秦嶺,地形更復雜。

就是說,東西之戰,只有潼關適合大兵團打開作戰,優勢軍隊容易展開。如果在太行八陘或者黃河渡口進行爭奪,很容易被各個擊破。

事實上,歷史上控制山西、陝北、隴西的,關中基本就是盤中餐了。舉幾個例子看:

1,唐朝初建,從太原起兵進關中,風陵渡臨晉關一鼓而下,沒有遭遇什麼挫折。

2,唐末,在隴西和陝北的軍閥或者異族,多次進入長安進行搶劫,潼關反而成了皇帝每次逃命的方向,唐朝皇帝9次大逃亡,大多數時候選擇潼關方向。


歷史知事

謝謝邀請!根據網友的評論,並結合問答要求,經查閱有關資料,現把答題內容做一改動,如有不妥之處,敬請網友指正!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山西和陝西人民友好往來的見證和樞紐,兩省作為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依山傍河,靠黃河做樞紐,依渡口為紐帶,千古年來像走親戚一樣,秦晉之好,既通婚聯姻,又經貿往來文化交流,親密無間,建立了很深的兄弟情誼。

別的不說,就秦晉的古渡口就不計其數,且功效卓著。俗話說:無鱗,龍不能生;無渡,河不能活。自古以來,黃河沿岸的古渡口,就是黃河不可切割的一部分。業已成為中國浩瀚文化之一即渡口文化,這種不僅成為中國歷史的風向標,更成為秦晉兩省人民交流往來的佐證。

一,陝西和山西黃河沿線交界情況。

1.陝西沿黃市、縣北起府谷縣,南至華山腳下,全長約828.5公里。自北下南,依次是:榆林市所轄的府谷縣、神木市、佳縣、吳堡縣、綏德縣、清澗縣,延安市所轄的延川縣、延長縣、宜川縣、以及渭南市所管轄的韓城市、合陽縣、大荔縣、潼關縣。

2.山西沿黃市、縣北起忻州市河曲縣,南至運城市芮城縣,長度與陝西段基本吻合。途經忻州市所轄的河曲縣、保德縣,呂梁市所屬的興縣、臨縣、柳林、石樓縣,臨汾市所管的永和縣、大寧縣吉縣、鄉寧縣,運城市所轄的河津市、萬榮縣、臨猗縣、永濟市、芮城縣。

二,陝西和山西沿黃河各縣渡口情況。

(一)陝西各縣渡口情況

從上往下,依次是:

(1)府谷縣。

地理方位:與山西河曲縣隔黃河相望。

渡口情況:歷史上渡口較多,但設備落 後客貨運輸不便。渡口清代有萬家川、馮家會、大纏、牆頭後、段家莊等18個渡口,其中最有名規模較大的僅有萬家川古渡口一家。

(2)神木市。

地理方位:與山西興縣隔黃河相望。

渡口情況:曾有界牌、萬鎮、羅家灘、沙岇頭10處渡口,其中以萬鎮渡口最有名。

(3)佳縣。

地理方位:與山西臨縣隔黃河相望。

渡口情況:該縣古渡口比較有名的有三個即木頭峪渡口、螅鎮渡口、桃花渡口。其中木頭峪渡口素有"好渡口“美譽。這是內蒙、陝西到山西磧口的中轉站,是探索蒙、秦、晉三省商業文化的鑰匙;螅鎮渡口也是有名的商業碼頭,其中螅鎮葉坪村是有名的“船伕村”,有一首著名的《黃河船伕曲》就出自該村;桃花渡口除了是水上碼頭外,還是紅色渡口。毛主席和家人曾在此東渡。

(4)綏德縣。

地理方位:與山西柳林隔黃河相望。

渡口情況:綏德自古有“旱碼頭”之美譽。

棗林坪界碼頭比較有名。此渡口臨黃河而居,綏德境內唯一水上運輸碼頭。之外溝口渡口為紅軍第一次東征渡口。

(5)吳堡縣。

地理方位:與山西臨縣柳林相望。

渡口情況:在吳堡歷史上,共有川口、拐上、下山畔、李家溝、宋家川等六個渡口。這些渡口曾為我黨我軍運輸物質起了重要作用。其中川口渡口最為有名,毛主席領導中央紅軍從此東渡,拉開了解放戰爭的序幕,標誌著毛主席和黨中央在陝北十三年光輝歲月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6)清澗縣。

地理方位:與山西石樓、柳林隔黃河相望

渡口情況:清澗縣境內沿黃河有9個渡口。其中兩個渡口最有名。高傑村的河口古渡是紅軍東征渡口,辛關渡口是毛主席《沁園春.雪》的誕生地。

(7)延川縣。

地理方位:與山西永和縣隔黃河相望

渡口情況:境內分佈在黃河沿岸近水關、高家畔、劉家畔、清水關等渡口八處。其中最有名有兩處即近水關渡口,魏晉時開航,唐代為軍渡,後歷代為官渡,曾為陝甘寧邊區做過貢獻,一直沿用到建國初期;清水關渡口為上世紀90年代前較為興盛。

(8)延長縣。

地理方位:與山西大寧縣永和縣隔黃河相望。

渡口情況:延長古渡口有馮家坬、畢家山、馬頭關、淳水岸四個古渡口。其中馬關頭古渡口是黃河上最有名的古渡口之一。自古以來是兵家必爭之要衝。

(9)宜川縣。

地理方位:與山西吉縣隔黃河相望。

渡口情況:地勢溝壑縱深狹窄,與山西共享壺口大瀑布。此段不適應河渡,僅有一處渡口即圪針灘古渡口,古稱釆桑津渡口,明清時繁華商業碼頭,所在地現已開闢黃河古渡口特色小鎮。

(10)韓城市。

地理方位:與山西河津、鄉寧、萬榮相望。

渡口情況:歷史上韓城有芝川、龍門、昝村渡、漁村渡、謝村渡等渡口,其中龍門古渡(又名大禹渡)歷史上非常有名,是大禹治水的地方,且龍門又是黃河的咽喉,地理位置顯赫。芝川古渡是紅色渡口,是八路軍東渡黃河抗日的地方。

(11)合陽縣。

地理方位:與山西臨猗縣隔黃河相望。

渡口情況:以夏陽渡聞名。此渡位於合陽城東200餘里。歷史上夏陽渡居其中為秦晉重要渡口之一。

(12)大荔縣。

地理方位:與山西永濟市隔黃河相望。

渡口情況:萬里黃河第一渡一一蒲津渡(與山西共享)。蒲津渡陝西叫大慶渡。山西稱蒲津渡。

(13)潼關縣。

地理方位:與山西芮城縣隔黃河相望。

渡口情況:為晉陝豫三省要衝,與山西共享蒲津渡,風陵渡。

(二),山西沿黃河各縣渡口情況

山西各縣渡口規模較大,也比較集中。

自北下南依次是:

(1)河曲縣

地理方位:與陝西府谷、內蒙隔黃河相望。

渡口情況:河曲以西口古渡為主要渡口,又名水西門渡口。這是非常繁榮的水早碼頭,晝夜燈火通明,輝煌至極。

歷史久遠,可追溯至漢代。宋朝時期直接與契丹、遼、夏進行通商貿易活動,極為繁華。元明清以來,經濟貿易更為頻繁。

(2)保德縣。

地理方位:與陝西府谷、內蒙隔黃河相望。

渡口情況:保德有釣魚臺渡口一座。這為紅色渡口。曾在抗日戰爭中我黨領導的八路軍浴血奮戰的土地。

(3)興縣。

地理方位:與陝西神木隔黃河相望。

渡口情況:興縣以黑峪口渡為主要渡口

黃河流經興縣有八十二公里,沿途就有黑峪口、羅峪口、大峪口等九大渡口,這些渡口興起於明,清達到盛期,一直持續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晉陝兩省物資流通的重要通道。渡口上隔一天趕一集,是秦晉聞名兩省的大集市

興縣的渡口不僅以物資流通而聞名遠近,而且因為興學辦學而名垂後世。興縣九大渡口各有千秋,其中以黑峪口為最大。

(4)臨縣。

地理方位:與陝西佳縣吳堡縣隔黃河相望

渡口情況:臨縣以磧口古渡為驕傲。

明清以來數百年,黃河河運貨物必經之路,是連接西北和華北的最大的水陸轉運碼頭,鼎盛時候,過往船隻達百餘艘,非常之繁盛。

磧口古渡地處著名的晉商“水旱碼頭小都會,九曲黃河第一鎮”,為此磧口古渡名聲之大,影響範圍之廣。

(5)柳林縣。

地理方位:與陝西吳堡、綏德、清澗縣隔黃河相望。

渡口情況:柳林縣有三大渡口。

一是孟門古渡。孟門古代建縣,是陝北與晉西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跨河轄今陝西吳堡縣長達近千年,是重要的黃河渡口;北朝時設有孟門津;隋唐時期孟門是河西綏州與河東石州的交通要衝;明清時期是晉商水旱碼頭。孟門渡歷史悠久,經久不衰,至今仍是兩岸附近百姓來往的主要路徑。

二是軍渡渡口。地處晉陝峽谷中段,歷史悠久、宋太宗趙光義遠征太原時,大軍曾自此東渡黃河;明武宗巡幸延、綏後,從這裡東渡返歸。軍渡歷來是華北與西北交通咽喉,特別是抗日戰爭時期有陝甘寧邊區東大門“巨鎖”之稱。

三是坪上渡口 ,又名三交渡口。今呂梁市柳林縣,此地處中陽、石樓及陝西清澗三縣之間,故又名一三交。周恩來曾蒞臨此地,親自指導建立了山西第一個紅色政權;劉志丹將軍在三交戰役中血灑疆場,英魂長眠於此……當年紅軍東征強度於此,戰鬥激烈,拉開了北上抗日的序幕。這是一個血染的紅色渡口。

(6)石樓縣。

地理方位:與陝西清澗縣隔黃河相望。

渡口情況:石樓古渡口與柳林縣坪上渡口共享。

(7)永和縣。

地理方位:與陝西延川縣隔黃河相望。

渡口情況:以永和關渡口為著名。百年前,這裡車水馬龍,商賈雲集,非常繁榮。永和關渡口不但是黃河古渡口,還是紅軍東征回師的地方。

(8)大寧縣。

地理方位:與陝西延長縣隔黃河相望。

渡口情況:大寧縣有馬頭關渡口一座。每年的農曆正月二十一至二十三日,秦晉兩地人民通過渡口往來過古節,好不熱鬧。

(9)吉縣。

地理方位:與陝西宜川隔黃河相望。

渡口情況:因此段溝壑縱橫,不適宜河渡,與陝西宜川共享壺口大瀑布。

(10)鄉寧縣。

地理方位:與陝西宜川、韓城隔黃河相望。

渡口情況:鄉寧縣以師家灘千年古渡為最有名。古往今來,此古渡商賈雲集,秦晉人民往來不斷,每年祭祀禹王廟,而遠近聞名。

(11)河津市。

地理方位:與陝西韓城市隔黃河相望。

渡口情況:河津市渡口為禹門,又名龍門,故也稱龍門古渡,相傳為夏禹所鑿。春秋時期,秦晉韓城大戰,秦從禹門東渡擊晉,虜晉惠公;唐高祖李淵曾從禹門渡黃河取關中;明末李自成亦曾由此東渡直搗幽燕,推翻了明代封建王朝……禹門古渡自為晉陝交通要隘,乃兵家必爭之地。

(12)萬榮縣。

地理方位:與陝西韓城市隔黃河相望。

渡口情況:萬榮渡口以廟前渡口為主。為紅色渡口。79年前,八路軍從陝西芝川渡河,到山西萬榮廟前渡口登岸,開赴抗日前線。

(13)臨猗縣。

地理方位:與陝西合陽縣隔黃河相望。

渡口情況:臨猗縣以吳王古渡最有名。由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所建;秦末楚漢相爭,韓信大軍從吳王渡一帶渡河擊魏;明清兩代,是溝通陝北、西北與晉南之間的一個大碼頭;抗戰時期,日本侵略軍投重兵爭奪吳王古渡,企圖以此為打通直入陝北的通道…是兵家必爭之渡口,擁有兩千多年曆史,歷經多少興衰,如今依舊常在。

(14)永濟市。

地理方位:與陝西大荔縣隔黃河相望。

渡口情況:永濟市以蒲津渡為主。此渡口可追溯到二千五百多年前,這裡的黃河渡口築幾尊鐵牛架起了一座浮橋。作為秦晉要衝,兵家重地,歷代王朝均在此建造蒲津橋。一座浮橋,不知踏過了多少千軍萬馬,又不知見證了多少烽火戰亂,歷經千年而不朽。

(15)芮城縣。

地理方位:與陝西大荔、潼關縣隔黃河相望。

渡口情況:芮城縣有兩座著名的渡口。

一是風陵渡,此渡口是黃河拐角的地方,是秦晉豫交匯之交通要塞。從古至今,風陵渡就是黃河上最大的渡口。作為黃河的要津,過往之人不知有多少,許多故事不停在傳唱。

二是大禹渡。大禹渡是歷史上久負盛名的古渡口和商賈雲集之地,歷史悠久,人文富集,流傳有許許多多大禹治水的美麗傳說與動人故事。從古至今,萬里黃河兩岸唯一以大禹冠名的千年古渡。這裡既是一處融合黃河根祖文化、佛教觀音文化的基地,又是大禹治水文化和現代水利文化為一體的寶地。

黃河古渡奇

秦晉民歌吟

風流成往事

永恆我中華

秦晉黃河古渡口是碼頭、是文化、是傳說、今天仍是故事……

美麗的黃河古渡口

歡迎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