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擊敗關東軍後,爲啥押送他們的人特別少,就不怕他們反抗嗎?

二戰末期,日本的囂張氣焰已經被打的極為低沉,尤其是他們在和美軍的交戰中,基本上就是去送死,沒有經過多少訓練的日本新兵,面對的是精壯的美國士兵拿著衝鋒槍的掃射。

但是這些日本兵依然還是進行自殺式衝鋒,這也讓美國特別苦惱,最終決定給日本一個警告,所以美國投下了兩枚原子彈,但是即使是這樣,日本依然還妄想著繼續佔據中國東北地區,藉此發展,擺脫資源貧乏的島國現狀。

蘇聯擊敗關東軍後,為啥押送他們的人特別少,就不怕他們反抗嗎?

於是蘇聯的大軍集結起來,開始對在東北的關東軍發起了攻擊,在這裡苦心經營十幾年的日本原以為可以抵擋蘇軍的進攻,結果七十萬關東軍瞬間就被碾壓,六十萬關東軍選擇了投降。

隨後這些戰俘全部被蘇聯送到了一個地方,那就是西伯利亞,因為蘇聯在和德軍交戰完之後,由於人口損失嚴重,所以急需要勞動力,而這些日本戰俘自然也被他們看在眼中。

蘇聯擊敗關東軍後,為啥押送他們的人特別少,就不怕他們反抗嗎?

不過這麼多的戰俘該如何押送呢?難道需要比他們還要多的人去押送他們嗎?當然不可能,其實當時蘇聯押送這些日本人並沒有用多少人,這就比較奇怪了,這些瘋狂的日本人可以乖乖投降不去反抗嗎?

蘇聯還真的不擔心,因為這些日本人不僅已經沒有反抗的武器了,而且他們還是已經宣佈失敗了,他們的天皇都已經投降了,那他們的士氣更加低落,如同一群待宰的羔羊失去了領頭羊。

蘇聯擊敗關東軍後,為啥押送他們的人特別少,就不怕他們反抗嗎?

還有一點是,他們對於他們所謂的武士道精神比較重視,他們宣佈了投降,那就不可能再贏了,所以心中已經沒有任何反抗的野心了,再加上沒有武器,他們就更加不敢反抗了。

其實還有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當時的蘇聯告訴這些日軍,只是暫時的把他們押送至蘇聯,等過一段時間,就有人來接他們回家,早就已經沒有鬥志的日軍聽到之後,更加不會反抗了,畢竟每個人都是比較愛惜自己的性命的。

蘇聯擊敗關東軍後,為啥押送他們的人特別少,就不怕他們反抗嗎?

結果他們在到了西伯利亞之後就傻了眼了,因為在到了之後,他們每天都要做大量的勞動,而且蘇聯很少會給他們飯吃,而且他們的衣服也都很淡薄,在那裡寒冷的天氣下,很多人都難以接受。

最後他們在折磨下忘記了原先想要回去的目的,可能心中所想的只是,如何能夠在這樣的天氣,還有蘇聯人的折磨下活下去,最後這些日本人只有半數被送了回去,而且全都是面黃肌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