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系、軍閥與下克上:日本軍方如何擴大七七事變

派系、軍閥與下克上:日本軍方如何擴大七七事變

七七事變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很小的島國,但是日本近代以來卻逐步擴張,成為東亞的一大霸主,在其擴張的過程中,軍方逐漸變成一個派閥林立,軍閥橫行的組織,並進一步控制了日本政府,使日本成了一個軍部當國的軍國主義國家。

關東軍與參謀本部:高層與地方矛盾

七七事變的爆發是出乎日本高層預料的。1937年7月8日凌晨5時54分,日軍參謀本部即接到日本中國駐屯軍參謀長關於七七事變的第一封電報:“豐臺駐屯部隊的一部在夜間演習中,22時40分因受中國軍隊的不法射擊,立即進入敵對狀態,派出問罪使者使其承認事實,開始交涉道歉及其他事項。”這是日軍高層得知七七事變爆發的第一時間點,隨後的上午10時20分,參謀本部接到中國駐屯軍的第二封電報:“豐臺駐屯部隊當對不法射擊進行交涉時,又遭到龍王廟中國軍隊的射擊。我軍於5時30分對其進行攻擊,並佔領永定河堤防線。對盧溝橋城內的中國軍隊,正予以解除武裝中。”

接到這兩份電報的參謀本部軍務課長柴山兼四郎立即打電話給戰爭指導課長河邊虎四郎,河邊虎四郎得知此事後也認為是出了大事。立刻要求召開作戰會議,然而隨後在參謀本部緊急召開的課長會議上,作戰課長武藤章的態度非常輕蔑,認為此次事件只是一個類似於當年6月在蘇聯邊境上日軍同蘇軍的一次摩擦一樣,是無足輕重的小問題。

對於蘇聯還可能需要強化警戒,但是對於中國則完全不值一提。就在柴山兼四郎反駁武藤章,課長會議變成辯論會的時候。一份來自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的電報被緊急遞交了上來:“鑑於此時華北的局勢,根據《昭和十二年帝國用兵綱領》,關東軍已緊急動員獨立混成第1旅團、獨立混成第11旅團以及部分航空兵進入作戰狀態,現已開拔準備越過長城線支援中國駐屯軍。”就在參謀本部對關東軍敢於如此獨斷專行詫異不已的時候。沒想到一份朝鮮軍司令小磯國昭的電報更讓參謀本部陷入了混亂:“隨著華北局勢緊張,我軍已對第20師團進行應急動員,決心隨時越過國境向北平方向開進。”

這下子參謀本部徹底炸了鍋,在最高統帥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動員了一個常備師團和兩個獨立混成旅團,誰給了關東軍和朝鮮軍這麼大的膽子?

這件事情還要從之前的綏遠抗戰和幹岔子事件說起。1936年1月,日軍參謀本部頒發《昭和十一年華北處理綱要》,明確指出關東軍對內蒙工作,只限於長城線以北,不得波及綏遠。然而關東軍參謀根本不以為然,當時的關東軍參謀長板垣徵四郎對此不屑一顧,派遣高級參謀田中隆吉指使德王進攻綏遠。11月,綏遠抗戰爆發,傅作義指揮的晉綏軍在綏遠百靈廟擊潰了德王的偽蒙軍,取得了輝煌的“百靈廟大捷”。隨後湯恩伯指揮的中央軍進駐綏遠。激動的關東軍為報仇準備動員一個師團的兵力前去復仇,但是被參謀本部嚴厲禁止。關東軍從上到下都憋了一口氣,此後便一直磨刀霍霍時刻準備向中國軍隊復仇。

令關東軍更窩火的是1937年6月30日,三艘蘇聯的艦艇進入了黑龍江的幹岔子南水道,並射擊了在此地執勤的日軍士兵,關東軍立刻下令還擊,擊沉一艘擊傷一艘,隨後日蘇兩軍在黑龍江兩岸對峙。此次事件被稱為幹岔子事件,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要求關東軍立即動員對蘇作戰,並要求內地增派兵力。但是參謀本部以對蘇戰備還未完成,擴大化對日軍不利為由阻止關東軍進行動員,氣急敗壞的東條英機和關東軍司令植田謙吉提出辭職相要挾,然而參謀本部未置可否,此事就此擱置。

20 世紀 40 年代,時任日本首相東條英機視察日本學校。這位著名的戰犯首相,在七七事變時任關東軍參謀長,積極主張擴大事變

連續兩次發動戰爭都被參謀本部擋下來的關東軍終於在七七事變時看到了機會,在得知事變爆發的第一時間,東條英機就以植田謙吉的名義簽發作戰令要求作為機動兵團的兩個獨立混成旅團立即越過長城開赴北平附近。隨後打電話給他的好友,同樣是在關東軍長期擔任要職的時任朝鮮軍司令官小磯國昭要求出兵相助。小磯國昭也是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一直鼓吹全面對華開戰。他在關東軍參謀長任上發動了熱河作戰,侵佔了熱河省。現在有此良機,小磯國昭更是堅定支持,直接動員一個常備師團立即越境前往北平。

地方軍事主官不經請示就調動部隊發動戰爭在世界各國都是嚴重的罪行,為了擺脫責任,東條英機玩起了文字遊戲,他翻出了《昭和十二年帝國用兵綱領》(即1937年日軍制定的作戰計劃草案),其中對華作戰預期是“對華作戰應極力予以避免,不得已時也應限定與局部的用兵,但是隨著中國方面的軍備改善與充實,我方充當作戰的兵力也應予以加強⋯⋯根據狀況再增加三個師團”。東條英機無視了對華作戰應該極力避免的要求,斷章取義出此時已經到了不得已之時,所以動員這些兵力是符合作戰要求的。但是參謀本部卻無暇顧及東條英機的以下克上之舉,因為參謀本部此時陷入了更大的混亂之中。

樂觀派、強硬派、穩健派:派系間無休止的爭鬥

在接到關東軍和朝鮮軍已經獨斷出兵的電報後,日軍參謀本部一下子炸開了鍋,首先分成了樂觀派和穩健派兩個派別。首先是以陸軍大臣杉山元為首的樂觀派,其中包括軍事課長田中新一、作戰課長武藤章、中國課長永津佐比重等人。他們認為七七事變不值一提,不會演變成什麼大事,通知中國駐屯軍要求中方就範,很容易就會解決。第二個派別是以參謀本部第一部部長石原莞爾為代表的穩健派,其中包括戰爭指導課長河邊虎四郎和軍務課長柴山兼四郎等人。他們認為七七事變可能會演化為中日全面戰爭,必須慎重對待,參謀本部必須派遣高級參謀前往北平壓制中國駐屯軍和關東軍的激進行為。隨後圍繞著如何對待七七事變的問題上展開了激烈的爭吵。

樂觀派的永津佐比重對中國方面就十分不屑,他說:“中國軍隊膽小如鼠,認為日軍一動員就必定會登陸,那麼完全無須多慮,只要海軍派幾艘軍艦去大沽口嚇唬一下,北平天津的中國軍隊肯定就會乖乖就範。”而河邊虎四郎則尖銳地指出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已經在進行全面抗戰的準備,中央軍也在準備北上,事件肯定會複雜化,但是不應輕易訴諸武力。要派遣得力人手前去協調才能解決。

石原莞爾,七七事變時日軍“穩健派”代表人物

整個7月8日參謀本部都在一片混亂的爭吵中度過,雖然沒有得出一個統一結論,但是此時參謀本部主要參謀都是要求不擴大的,參謀總長閒院宮載仁親王在7月8日下午向中國駐屯軍發出《臨命第400號》要求中國駐屯軍不得擴大事態,並避免進一步使用武力的行為。然而中國駐屯軍司令官田代皖一郎身體不適,並不能很好地控制局勢。而關東軍和朝鮮軍已經迫不及待要擴大事態了,小磯國昭在隨後給參謀本部的電報中再次強調應該趁此“良機”完成經略中國的“偉大”事業!就在關東軍和朝鮮軍瘋狂向參謀本部提出擴大事件的要求時,參謀本部的兩個派內部又發生了分化,首先是作戰課長武藤章轉變為強硬派,他跳出來叫囂必須派遣3個師團前往華北才可迅速地收拾局勢,並且應該趁此機會不僅要讓宋哲元知道日軍的實力,更要在華北締造更大的類似冀東偽政府的地區。

對此石原莞爾堅決反對,並和武藤章爆發了激烈的爭執,石原莞爾說:“目前日本的國策應該是鞏固‘滿洲國’已經完成對蘇戰備,此時貿然出兵只能導致一個支離破碎的惡果!”

武藤章反駁道:“石原君,我的意思只是派遣三個師團而已,而且作戰地區侷限在北平附近,只是給宋哲元一點顏色看看,並不是要發動全面戰爭啊。”

“可是你知道嗎,中國軍隊在綏遠事件取勝後已經變得極其膨脹,只要我們強硬他們必然會全力抵抗。有情報顯示孔祥熙已經從德國訂購了數千萬元的武器裝備,此次他們的抵抗決心肯定非比尋常,一旦增派部隊肯定會變成前所未有的大戰!”石原莞爾也是不依不饒。

“啊,你難道要我們大日本帝國向中國服軟麼?”⋯⋯

眼看支持擴大的強硬派越來越多,一直和石原莞爾站在一起的柴山兼四郎雖然下定決心要阻止事件擴大,然而事態已經不是由他們二人能控制的了。

鬥爭結果:強硬派壓制穩健派

雖然石原莞爾和柴山兼四郎成功說服了參謀總長,並對中國駐屯軍下達了不許擴大的命令。但是到了8日晚上,陸軍大臣杉山元被強硬派說服,要求各個師團應該在7月10日退伍的士兵延期退伍。這樣等於是進行了第一步預備動員。隨後東條英機派遣關東軍副參謀長今村均連夜飛赴東京,要求參謀本部給予關東軍更大的自主權,並請求國內動員三個師團前往華北。鬥爭的風向開始逐步由強硬派佔據上風。

7月9日,日本近衛文麿內閣召開緊急會議磋商對華方案,會議上杉山元就毫不掩飾地指出“鑑於目前29軍的惡劣態度,國內必須派遣三個師團的兵力前往華北”。沒想到隨後即傳來29軍副軍長秦德純和日本北平特務機關長松井久太郎已經達成停火協議的電報。這下強硬派也只好暫時偃旗息鼓。

得知停火協定的石原莞爾非常高興,在他的堅持之下,參謀本部作戰課起草的作戰方案中依然是堅持不擴大、不增兵的原則。但是隨後參謀本部圍繞著停火協定再次爆發了爭論,強硬派認為應該乘此機會要求中國承認偽滿,並進一步擴大冀東偽政權的範圍,穩健派則認為應該見好就收,維持現有狀況即可。經過又一輪激烈的爭吵後,參謀總長閒院宮載仁最終選擇了一條折中方案,給中國駐屯軍指出的談判要求是:“要求中國軍隊撤出宛平城,徹查責任人,向日軍道歉,以及保證將來不會再起衝突。”

就在雙方繼續談判之時,參謀本部得知了蔣介石的中央軍開始動員,駐紮河南、綏遠、山東的各個部隊紛紛開拔。得知此事的武藤章和東條英機立刻開始了添油加醋的遊說,很快參謀本部的參謀們都覺得彷彿中國已經全面動員同日軍決一死戰了,這時候強硬派已經逐步轉變為了擴大派,要求進行全面對華作戰,為什麼武藤章這麼熱衷於擴大對華作戰呢?其實武藤章是1937年3月才調入參謀本部的,此前是關東軍的作戰課長,他也參與了綏遠抗戰的指揮。為此受了一肚子氣的武藤章,此時在參謀本部自然是全力遊說,都是關東軍參謀出身的參謀們形成了武藤章—東條英機—小磯國昭這三位一體的軍閥聯盟。最終在7月11日,日軍參謀本部追認了關東軍和朝鮮軍派兵的合法性,免去田代皖一郎的中國駐屯軍司令職務,由香月清司接任。並準備動員國內三到五個師團增援。至此,強硬派已經壓倒穩健派,但是石原莞爾還在為不擴大而繼續活動。

石原莞爾辭職:通向全面侵華之路

就在日軍高層已經決定對華採取強硬手段之時,7月12日,更加離譜的情報被送到了參謀本部,號稱已經有四十餘萬中國軍隊開進華北。顯然這些情報是擴大派精心編造的,意圖就是在派系鬥爭中獲勝並壓制石原莞爾一派。隨後杉山元發表了強硬的講話,指責中國方面對於和平毫無誠意,而且要求中國駐屯軍採取更加強力的手段制止29軍的行動。

但是此時日軍高層的意思還只是採取強硬手段,再加上石原莞爾也在積極活動,擴大派此時還不佔上風。在7月13日晚參謀本部制定的《華北事件處理綱要》中繼續強調事件不擴大,但是此時石原莞爾已經和參謀本部格格不入,該方案的制定是繞開石原莞爾的第一部制定的,參謀本部第一部就是負責制定作戰計劃的部門,起草作戰計劃居然要繞開作戰部,也是日軍派系鬥爭的奇葩之處。

隨後29軍同日軍在北京郊外的摩擦依舊不停,7月17日,蔣介石發表了廬山談話,顯示了全民抗戰的決心。此時日本參謀本部的擴大派更是陷入了瘋狂之中,一面要求“膺懲暴支”,一面開始著手進行全國動員。然而石原莞爾此時居然提出:“由於現在已經徹底激怒了中國方面,為了建設滿洲,對蘇備戰,現在對華只能暫時忍耐。為了體現出誠意,日軍應該撤至山海關一線。”這一通言論徹底激怒了陷入狂熱之中的武藤章等人,他們紛紛向參謀總長閒院宮載仁添油加醋地反映石原莞爾的“辱日”言論。很快事態就變成了石原莞爾完全無法控制的情況。首先是國內完整動員了三個常備師團開赴華北,其次是7月底,東條英機獨斷組建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指揮三個混成旅團開赴察哈爾,並一路進攻山西、綏遠。而且參謀本部的所有作戰策劃都繞開石原莞爾進行,在四面楚歌之中,石原莞爾被迫辭職。

石原莞爾辭職後,雖然8月新上任的參謀次長多田駿也是一名堅決的不擴大派,但是此時的參謀本部中,不擴大派只剩少數,最終在關東軍參謀出身的軍閥綁架之下,日本通向了全面侵華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