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都是太平天國的叛將,投降清朝後,只有他名留青史

太平天國是清朝晚期的重要事件,它從發起於廣西,卻在清朝最發達的蘇杭一代壯大,並且在南京定都盤踞了十餘年,與清朝分庭抗禮,晚清歷經兩代皇帝,死傷了無數將領,才趁著洪秀全挑起內訌的機會,聯合洋人外夷,才逐漸平息了太平天國。平心而論,太平天國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強大的一次揭竿而起,在它存續的十多年內,時勢造英雄,石達開、楊秀清、韋昌輝以及後期的陳玉成和李秀成等人雖然出身低微,卻都是不世出的大人物。


這些人都是太平天國的叛將,投降清朝後,只有他名留青史

可以說,太平天國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但卻大多數人都被沒有遠見的洪秀全帶到的陰溝裡。當然,也有一部分人在太平天國日漸衰落、背棄理想的時候,選擇放下武器、投降清朝,雖然舉了白旗,但很難說他們都是賣主求榮的小人,畢竟“時也、運也”,一言難盡。
這些人都是太平天國的叛將,投降清朝後,只有他名留青史

洪秀全

太平天國最大的降將是韋俊,他本是北王韋昌輝的弟弟,自金田舉事以來,就一直追隨太平天國東征西討,為太平天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太平天國中,韋俊的名聲源自他三次攻克武昌城,他非常擅於防守。天京事變前夕,曾國藩為首的湘軍以數十倍的兵力把韋俊死死圍困在武昌城內,石達開本來奉命前來援救、解圍,卻因“天京事變”猝然爆發,於是匆匆掉頭前往南京。沒有援軍的韋俊,在權衡形式之後,以疑兵之計故意趁著夜色,大搖大擺地領兵離開了武昌。雖然是棄守,但韋俊卻做到了大軍之中、全身而退,足見他有勇有謀。
這些人都是太平天國的叛將,投降清朝後,只有他名留青史

韋俊

天京事變本來只是太平天國洪秀全、楊秀清等人的爭權奪利,但最後卻演變成了整個內部的清洗,先是韋昌輝一夜之間屠盡楊秀清府上2萬餘人,石達開本來不在漩渦之中,卻因俠義勸阻而遭到韋昌輝的攜恨報復,全家死於非難,不久之後,韋昌輝又被洪秀全下令處死,韋家也遭到了血洗。遠在武昌的韋俊眼睜睜地看著這一切,卻無能為力,更要命的是,他還與楊秀清家結下了仇恨(楊家也有人領兵在外,逃過一劫)。
這些人都是太平天國的叛將,投降清朝後,只有他名留青史

天京事變

在石達開的斡旋下,洪秀全表面上表示韋俊不同於韋昌輝,沒有參加謀反之事,但內心時時刻刻都沒有放下對韋俊的警惕,懷疑、猜忌,甚至是排擠,韋俊的部將都封侯加爵了,韋俊卻空有赫赫戰功。在這種狀況下,鬱悶的韋俊最終在曾國藩等人的誘惑下,投降了清朝,成了太平天國最大的降將,不過,雖然來頭很大,卻從來沒有被清朝重用,後半生碌碌無為地混到了善終。
這些人都是太平天國的叛將,投降清朝後,只有他名留青史

同樣是投降,丁汝昌的運氣比韋俊好了很多倍。丁汝昌是安徽合肥人,他投身太平軍時還是一個小年輕,甚至投降時也只是一個毫不起眼的太平軍小卒。而同他一起投降的程學啟卻是太平軍的重要頭目,甚至還被冠以“葬送太平天國最重要的人之一”。然而,陰差陽錯,丁汝昌卻是太平天國眾多降將中,混得最好的一個,一度官至北洋海軍提督,統帥了當時清朝最大的北洋水師。
這些人都是太平天國的叛將,投降清朝後,只有他名留青史

這一巨大轉變的原因就是,丁汝昌受到了同是安徽合肥人的李鴻章的賞識。不過,甲午海戰時,北洋水師因為各種原因全軍覆沒,丁汝昌選擇殉國,敗下陣的清朝被迫簽訂《馬關條約》,賠了好幾億白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