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男人的照妖镜?我们都误解了俞飞鸿

老男人的照妖镜?我们都误解了俞飞鸿

1

上周的热点里有一碗冷饭。

2016年5月25日的《锵锵三人行》,窦文涛、俞飞鸿和冯唐对谈,问到女神俞飞鸿关于婚姻和性的看法。

有博主整理了节目的截图,在两年后重新发出,用一句话概括:俞飞鸿是老男人的照妖镜,谁照谁露丑。

老男人的照妖镜?我们都误解了俞飞鸿

如果只看截图,一些话的确夺人眼球。

比如窦文涛问单身的俞飞鸿,“过去咱们以为阴阳相配,人总得有一个家庭,你觉得老一个人待着,精神正常吗?”

老男人的照妖镜?我们都误解了俞飞鸿

比如冯唐说很多男性看婚姻,“已经欠了人家(女人)很多了,人家又想结婚,那就结呗”。俞飞鸿反问说:“为什么从你们男人的角度,结婚都是觉得对女人是一种施舍呢?”

老男人的照妖镜?我们都误解了俞飞鸿

乍一看,这都是让人气到跳脚的话。不要说女权主义者,只要是稍具常识和良知的人,都会觉得这是典型的直男癌言论。

但我要实事求是地说一句,截图和原话常常不是一回事。脱离了上下文,很多话会被放大带偏。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完整视频。

懒得看的同学,我也解释一下。

窦文涛在提“一个人待着精神正常吗”的问题时,手上拿着一叠材料。

这个问题是有来由的,在访谈过程中,抛出一些别人的观点,来听取嘉宾的意见,这算是很常见的方式,不代表提问者的个人观点。

而关于婚姻是男人对女人的施舍之说,窦文涛和冯唐当下的反应,显然也是不赞同的。冯唐在节目里还解释了:并不是男对女的施舍,只是一方想要而另一方不想要,是婚姻里常见的,男女反过来也可能是这样。

类似的上下文,节目里都有,不细说了。

简单来说,这条热门微博不论有意无意,都在把节目内容往大家最敏感的点上带:老男人猥琐自利物化女性,直男癌还自命不凡,“大龄剩女”面对的压力实在太大了,在中国做女人真的好难。

在这种话术下,俞飞鸿的言谈举止,就像是一个反直男癌的斗士,给那些针对女性偏见,回了一个清脆的耳光。

很多在生活中因为类似论调而感到压力、屈辱和愤怒的女性,会因为“老男人的照妖镜”大出一口恶气吧。

可是,如果被这种人为制造的对立带了节奏,恰恰会忽略俞飞鸿最重要的价值:她的珍贵,不在于成为老男人的照妖镜,而是自始至终都在做独立的人。

2

我需要再强调一下,这么说并不是在辩解,好像窦文涛和冯唐的观点有多可取。他们在做的事,是替持有最典型的世俗观点的人群发问:像俞飞鸿这样一个颜值爆棚、事业有成、经济条件和思想谈吐都很出众的女性,为什么会选择单身?

这背后的预设再清晰不过:一个优秀的女性,是不应该单身的,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而俞飞鸿的回答也很干脆。

老男人的照妖镜?我们都误解了俞飞鸿

“我觉得哪个更舒适,就处在哪个阶段。”这是从自我出发,向自由去靠近。

她还说,如果自己的精神世界足够富足,就不会害怕孤独。这是在强调选择独身,其实也可以过得充实幸福。

至于俞飞鸿说得最好的,我认为是这段话:

老男人的照妖镜?我们都误解了俞飞鸿

首先我不是独身主义者,我也不是不婚主义者,我的状态只不过我没结婚,我只是说我并没有那么着急去选择说,我到什么年龄我就必须要有一个实际的婚姻。

这段话里有几层意思:第一,她并没有刻意离经叛道,也尊重世俗的多数人对自己人生做的选择。第二,如果自己认定的时机和条件没到,外界的压力也无法影响她的决定。第三,人生的节奏由她自己掌控,目标也要由她自己做主。

我之所以喜欢这种姿态,是因为俞飞鸿并没有对不同意见展开攻击和批驳,但对自己的坚持也毫不退让。对于她没有选择的事情,她抱以充分的理解,也坚决地不予妥协。

放这样的话也许不难,但真的要做到这些,却需要绝对的独立,才能够趟过外界压力的深河,跋涉内心焦虑的丛林。

老男人的照妖镜?我们都误解了俞飞鸿

3

为什么很多人会因为窦文涛和冯唐的话出离愤怒?

并不是因为他们对俞飞鸿提出了不合适的问题,而是我们在生活中,真切且高频地被同样的话冒犯,偏偏我们又没有俞飞鸿那样强大的内心去坚持和表达。

从理论上说,一个文明而包容的社会应该是尊重多元的:允许婚姻存在,也接纳不选择婚姻的人;向往爱情的幸福与美满,也不会对选择单身的人投以怪异的目光;提倡主流的生活,但只要不触犯法律,不伤害他人,也要给那些坚持自我的人足够的空间。

可是就现实而言,我们离这些还差了十万八千里。远到社会舆论,近到亲戚朋友,大多数人恐怕仍然沿袭着一些传统甚至保守的概念:男女都有适婚年龄,到了还没有苗头的得抓紧啊。要是错过了,将来更难找到合适的,变成大龄剩男剩女怎么办?到了年纪要生孩子的呀,不然传宗接代怎么办,人类延续靠谁?

有时候,听到有人把全人类繁衍的希望肩负在自己瘦弱的肩膀上,我都特别想笑。可是想到那些真实发生的因此而来的龃龉、争吵、不快甚至破裂,我又一点都笑不出来。

当我们在讨论自由的时候,很多人都没有搞清楚,有一种自由叫积极自由,还有一种叫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是想做什么可以去做的自由,而消极自由则是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的自由。在家庭和婚姻这种相对隐蔽的权力关系中,我们给的积极自由足够多,但消极自由却太少了,以至于连选择单身,都要背负无端的压力,接受莫名的嘲笑。

4

老男人的照妖镜?我们都误解了俞飞鸿

在男性主导舆论,结婚政治正确的重压面前,很多女性都想扛住,做个独立的人。但人和人的选择却大不一样。

有些独立,我们称之为“中华田园女权”。自己受到压迫,就张口大喊女性独立。一旦享受女性的性别优势,就缄口不语。男人要她做家务,她说我不是保姆。婆婆要她生孩子,她说我不是生育机器。可一旦公婆要请她吃饭,老公要给她买包,独立二字就抛诸脑后,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事了。

还有些女性的独立,是极端敏感易怒的。她们追求自我意识的觉醒,呼唤两性平等,试图摆脱男权社会附带的枷锁。本来这是好事。可是一旦有些事情触怒了她们,哪怕其实有合理的成分,她们也会跳出来痛骂直男癌,觉得一切都是物化女性,这又有点矫枉过正的意思。

像俞飞鸿这样的独立,因此就显得特别可贵。她知道自己是谁,要什么,所以并会不因为外界的误解和压力就大动肝火。她经历过爱情,也见识过婚姻,所以她也不至于把旁人的选择推到自己的对立面。在充分理解别人的基础上,坚持用自己认为最舒服的方式生活,不迎合,也不攻击,不回避,也不退让,这才是独立最好的样子。

肯定有人会说,俞飞鸿有谈独立的资本。她那么美,那么优秀,或者还有点运气,才能够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保持优雅。我们普通人,哪里来她这样的底气?

这又是最典型的“物化女性”,好像只有长得好看的人,才能够通过颜值来获取其他的好处。

其实,俞飞鸿式的独立,最核心的并不是她得到了多少,而是始终坚持自我。也许我们终此一生,都不会像她这么美丽,这么有名,这么备受关注,但在自己所希望的维度上,我们也可以坚持独立,毫不妥协。

美丽、名气、身家并不是独立的前提,自知、勇气和信念才是。

我很喜欢E.B.怀特说的“面对复杂,保持欢喜”。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仅此一份的复杂,而我们的独立和欢喜,也都靠自己的保持来获取。谁也帮不了我们,谁也抢不走我们。

也是为此,我特别想说,不要让俞飞鸿是“老男人的照妖镜”带跑了节奏。那还是传统的独立女性 vs 直男癌的二元对立思维。俞飞鸿身上最宝贵的东西,绝不是怼了几句老男人,而是由内而外的独立。

而且,这种独立是不论条件好坏,不管环境优劣,每个人都能习得的。

或许我们都不会有俞飞鸿那样的生活,但我们都可以像俞飞鸿那样,按自己的意愿独立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