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中后叶倭寇进犯沿海,较多选择浙闽而较少选择苏鲁粤?

为什么明朝中后叶倭寇进犯沿海,较多选择浙闽而较少选择苏鲁粤?

据《高丽史》记载,1223年倭人洗劫朝鲜半岛上的金州。史初称日人海盗为倭寇。这是倭寇一词之由来。

而倭寇的成因则是,当时的岛国正处于诸侯并起的的战国时期。以足利家族为首的室町幕府的日渐式微,进而导致接踵而至的发生了“应仁之乱”和“文明之乱”。至1572年室町幕府结束统治,诸侯开始各自为政、不受中央节制。

为什么明朝中后叶倭寇进犯沿海,较多选择浙闽而较少选择苏鲁粤?

由于长期的战争,岛内民众大量破产,起初为谋生路,开始零星流入中国、朝鲜沿海,以劫掠为生、入海为盗。后来,倭寇渐渐地组队为伍掠夺财帛,并以劫得之不义之财,支持各自的大名,对抗中央和参与诸候争雄。

这充分反映了,倭寇劫掠是一种有组织的诸候政冶经济行为,而非单纯的流民谋生为寇的现象。

为什么明朝中后叶倭寇进犯沿海,较多选择浙闽而较少选择苏鲁粤?

至于,倭寇集中侵犯我浙闽地区的原因,则是基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和私人海上贸易的发展的大前提之上的。

实际上,倭寇也曾涉足入侵过江北及山东,并深入江北的许多城镇劫掠,但这块地区因多以农耕经济为主,不甚发达富裕,让倭寇渐失劫掠的兴趣,转向专掠浙闽商品经济发达之地。

为什么明朝中后叶倭寇进犯沿海,较多选择浙闽而较少选择苏鲁粤?

当然,还有一个次要原因是,倭寇大都出于萨摩岛周边居多。因为日本海域环流利于航行至浙闽的缘故,萨摩岛很早就开始了对该地区的商贸活动,倭寇自然也深知浙闽之富余。

日人破产做不了生意,改做倭寇剪径时,当然认为对物阜民丰的浙闽之地进行劫掠,方便进退出入;至于江北、山东,一则信风不利,更主要是地方不太富裕。而广东、海南又隔之太远,不利进掠避剿。

为什么明朝中后叶倭寇进犯沿海,较多选择浙闽而较少选择苏鲁粤?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剑雄品评文史经济”的头条号,可以阅读系列古典诗词、现代诗歌、对联、经济、美文、军事、历史等品评鉴赏文章。原创不易(已与维权骑士签约),期待关注,但谢绝盗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