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下:八十年代大學生校園生活,那時候的大學生書不離手


有人說,八十年代是中國近百年來最好的年代。而這些陳舊的老相片則記錄了八十年代大學校園的真實形態。

“勤工助學”在校園裡是個時髦而響亮的字眼兒。這間學生們自已開在校園裡的售書亭,是被校團委支持的“合理合法”的書亭。圖上學生們穿的軍裝,是當時校園裡滿目皆是的“套裝”之一。很有意義的“時裝”,但許多人畢業前將其“賤賣”給低年級了。

記得書亭開業那天方圓五十米之內“人山人海”。沒了各種“苛捐雜稅”,書亭裡的書便宜得沒邊兒。但不含糊地說:那時的大學生,確實是真看書真學習的。省吃簡用的那幾個錢兒,也確實是大都買書了。記得當時比較暢銷的書好像是《第二次浪潮》、“弗洛依德”,當然還有王朔的小說。


對知識很渴求的樣子。那時的大學生很稀罕,確屬“天之驕子”。

那時候的大學生活艱苦而充實。

當年的文學青年都有個成為作家的夢想。學校園裡“詩人”遍地。

圖為當時校園裡的文娛活動,女生們穿著打扮也很開放。

圖為當時大學生軍訓的照片。

當時校園裡最時髦的事情跳交際舞、演講、速記……各種“協會”、“學會”如雨後蚯蚓般紛紛出現。但在男生中,最橫行的,恐怕莫過於圍棋協會。辦講座、打比賽、看棋書,拍天黑地下棋,眼睛都跟圍棋子兒似地瞪著。

那時候的大學圖書館,去晚了根本沒有位子,很多學生都站著或者蹲在角落。

留長髮穿喇叭褲手抱吉他,唱著當年流行的校園歌曲。

圖為男生宿舍,當時報紙和書都是不離手的,讀報看書,對知識的渴求,是無止盡的。

圖中男女生在宿舍聊天,看書,還有男生在彈吉他,很文藝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