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機器人」問世,和機器人談戀愛的日子可能真的不遠了

“親密機器人”問世,和機器人談戀愛的日子可能真的不遠了

劉菲( Fei Liu )是紐約的一名設計師,同時也是一個藝術家。她用開源技術為自己創造了一個機器人男友Gabriel 2052 。與市面上已經可以買到的性愛機器人不同的是,Gabriel 2052 是一個“親密機器人(“intimacy robot”),不僅能滿足她的生理需求,還能像真正的男朋友一樣滿足她的情感需求。

Gabriel 2052 並不擁有人類的體態和樣貌,它的第一次迭代是基於在亞馬遜上購買的改良機器人手臂。但它能通過一系列動作傳達他的需求,能夠撫摸人類,和人進行互動。它身上還裝備了觸覺傳感器,能夠捕捉人類觸覺的細微差別,當它和人分開的時候,它的撫摸會通過觸覺嵌入人的衣服,使人仍然能感覺到他的觸摸靠近自己的皮膚。

不過,Gabriel 2052 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是用開源軟件設計的,劉菲認為,使用開源技術可以讓更多人根據自己的需求使用它,甚至顛覆它,為更多人服務。她說,“在一個‘未來是女性’的時代,我們必須創造一種現實,讓女性能夠參與建設我們所信仰的世界。開源技術是這場革命的第一步。”她希望通過賦予女性知識和技術,從而挑戰男性占主導地位的愛情機器人領域。

早在2007 年,人工智能專家David Levy 就在《和機器人戀愛,和機器人做愛》 (Love and Sex with Robots)一書中斷言:“ 2050年,人類將愛上機器人,和機器人結婚,並和機器人做愛。” 2017 年一份樣本為1.2 萬人的調查也顯示,在18-34 歲的人中,有27% 的人認為未來與機器人建立感情關係甚至戀情是正常的。

早在2010 年,全球首款性愛機器人Roxxxy 就已經問世,其測試員還曾表示:機器人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它不會傷透你的心。它不會逃離家庭,也不會無故鬧脾氣,更不會在你沒錢或者沒有拉風跑車的時候離開你。目前世界上有至少5 家性愛機器人生產商,所生產的“高級”模型價格在4000 英鎊(約3.5 萬人民幣)到11600 英鎊(約10 萬人民幣)以上。不少機器人能模擬不同的場景,而且被設定成了不同的性格特徵。

但目前市場上的這些性愛機器人以女版為主,而且更偏向於生理上的滿足。而與機器人戀愛、結婚的前提是,我們願意相信機器人也有情感生活和慾望。

從目前的技術來看,機器人擁有情感和慾望並非不可能。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 )的計算機科學家兼研究員Laurence Devilliers 就表示:“機器人沒有自己的意圖,所以它們無法墜入愛河,但是它們可以被編程來這樣做。”

能夠對情緒進行模擬的機器人也正在被研發。日本汽車巨頭本田公司( Honda )發佈了一個名為Empower,Experience,Empathy 的新機器人計劃,其中包括新的3E-A18 機器人,該機器人“以各種各樣的面部表情表現出同情心”。法國Blue FrogRobotics 的Jean Michel Mourier 也表示,“我們一直努力做一個具有情感的機器人。”該公司研發了一個名叫Buddy 的陪伴及社交機器人,將於今年晚些時候發佈。旗瀚科技(Qihan Technology )的機器人三寶( Sanbot ),軟銀與法國公司Aldebaran Robotics 共同研發的Pepper,都可以通過教導他們讀懂人類的情感並做出適當的反應而變得更“人性化”。

Aldebaran 的研究負責人、法國機器人學家Rodolphe Gelin 說:“機器人完全能夠理解人類的情感,但這取決於人類如何表達這種情感……機器人的學習速度比人類慢很多,但它們的理解更加精確,因為它們分析了很多參數,包括情景、語音、語調、瞳孔的大小。”

劉菲創造的Gabriel 2052 在系統設計上也是“類人”的,她引入了不可預測性、概率、決策樹等為Gabriel 2052 建構了一個模擬的潛意識系統。Gabriel 2052 還可以挑戰她,並不總是做她想讓它做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使Gabriel 2052 與她的對話是不可預測的,劉菲收集了她和她前男友的短信作為數據庫來訓練Gabriel 2052 ,讓它能像人一樣掌握回覆的節奏。

如果Gabriel 2052 普及,機器人情人變得流行,人與人、人與機器人之間的關係都會被重塑。David Levy 說:“那些質疑機器人生命可能性的人,就像上世紀60 年代那些質疑人工智能的人一樣。機器人的生命是一種人工形式的生命,但也有生命存在感。接受並認可這種生命形式,將是人類的一個巨大進步。”

但對機器人的質疑也不少。機器人倫理學家Kathleen Richardson 和Erik Billing 曾發起過一項“反性愛機器人運動”,他們認為,研製性愛機器人有物化女性和兒童的嫌疑,同時這種做法還會影響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且由於性愛機器人基本上都是被動的接受者,因而有可能助長人類的性虐待行為,長此以往甚至會讓人變得失去同理心。

Kathleen 說:“戀機器人癖( Robophilia )將在未來50 年的時間裡成為普遍現象。”

而如果機器人不止滿足於生理需求,還具備情感能力,這意味著機器人將儲存著大量個人信息。倫敦大學金匠學院( Goldsmiths )計算機系的Kate Devlin (凱特·德芙林)博士就曾提出關於資料安全的顧慮。她表示,2016 年,一位女性用戶就起訴了性玩具製造商Standard Innovation,聲稱該公司通過其產品和對應的App 收集用戶的隱私數據,並對這些數據予以保留。

此外,如果機器人獲得了更強的認知能力乃至有了意識,如何界定機器人的權利,它是否能為自己的行為承擔道德和法律責任?在2017 年的第三屆國際機器人大會上,David Levy 稱,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已經開發出來一種“組織納米轉染”( TNT )的芯片,可以成功地將遺傳密碼注入皮膚細胞,他提到,可以透過這種方式,讓機器人的遺傳密碼與人類遺傳密碼一起結合被傳遞給它的後代。但倘若機器人真的與人類結婚、生子,機器人又是否能獲得孩子的監護權,是否可以獲得配偶的銀行賬戶?這又是另外一堆充滿爭議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