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刀鋒,大唐第一名將三千騎兵破十萬突厥精騎

唐高祖李淵起兵之時,為免除後顧之憂向突厥納貢稱臣,武德九年突厥又趁大唐內鬥之時兵臨長安城下,剛剛登基的太宗李世民送給了突厥頡利可汗大量金帛結下渭水之盟,才換取了暫時的和平,這對有著壯志雄心的李世民來說是奇恥大辱,所以他一直在等待著雪洗前恥、根除外患的那一天。

機會很快就到來了,從貞觀元年開始,突厥的領地遭遇了嚴重的雪災,於是,突利可汗下轄的契丹等部紛紛叛離,歸降唐朝,突利沒有辦法阻止。頡利大為不滿,怒斥其統御無方。雙方的裂痕由此產生。不久,頡利在討伐北方叛亂諸部的戰爭中受阻,於是徵調突利北上助陣,沒想到突利又遭遇慘敗,僅以少數輕騎逃回。頡利怒不可遏,將突利囚禁了十多天,並施以鞭撻的懲罰。二人的關係就此嚴重惡化,叔侄之間開始各打各的算盤,突利可汗擔心被叔叔頡利可汗殺死,想起了當年的結義兄弟秦王李世民,上表請求投降大唐,頡利可汗知道後大怒立即派兵攻打突利,唐朝群臣覺得趁突厥內亂正好攻打,但唐太宗一面派人接應突利,一面否定了攻打突厥的計劃,他先派柴紹等人去朔方拔掉突厥打在大唐的釘子梁師都,梁師都是隋末的反王之一,靠著突厥盤踞朔方二十餘年,頡利可汗率軍援救梁師都,被唐軍打得大敗而逃,遠遠的觀望著梁師都被唐軍消滅,

血染刀鋒,大唐第一名將三千騎兵破十萬突厥精騎

隨後太宗又派特使冊封薛延陀的首領乙失夷男為可汗,在突厥後方打下了一顆釘子,頡利可汗抬頭四望,發現突厥汗國所控制的部落數量越來越少,如果繼續與大唐帝國對抗,後果不堪設想。頡利可汗終於低下了頭,派遣使節向唐朝朝俯首稱臣,承認大唐帝國的霸主地位,並且請求與大唐帝國和親,同時進貢豐厚的禮物。

代州都督張公謹上書唐太宗請求進攻突厥,他認為突厥從不講信義,不趁此機會消滅他們,日後必有大患,唐太宗以平定梁師都戰爭中,突厥人背信棄義,協助梁師都與唐軍作戰為由,拒絕了頡利可汗的特使提出的稱臣和親的請求。

血染刀鋒,大唐第一名將三千騎兵破十萬突厥精騎

貞觀三年太宗下旨讓兵部尚書李靖張公謹,出定襄道,李勣丘行恭出通漢道,柴紹出金河道;衛孝節出恆安道,薛萬徹出暢武道;任城王李道宗出大同道,六路大軍統歸李靖節制,準備北伐突厥。戰鬥剛一開始,正與頡利可汗內鬥的突利可汗便投降進長安覲見太宗皇帝,李世民很是得意說只要中國強大安定,四夷自然賓服。但更大的喜訊卻在後面。

頡利可汗的牙帳設在定襄,這裡有頡利可汗的精兵,如何奪取定襄,便成為統帥李靖思考的首要問題,李靖想了一個大膽的作戰計劃,挑選了三千騎兵對定襄發動突襲,李靖親自帶領三千騎兵日行二百里突襲惡陽嶺全殲這裡的突厥守軍,隨後在一個風雪交加的日子六十歲的李靖又帶領三千人突襲頡利可汗的總部定襄,

血染刀鋒,大唐第一名將三千騎兵破十萬突厥精騎

此時頡利正在他那的大帳中烤火飲酒,他認為時值嚴冬,越往北天氣越冷,唐軍無論是行軍作戰還是後勤補給都將遭遇重重困難,要想在短時間內打到他的突厥王庭,無異於痴人說夢。此外,最近幾天天氣惡略,唐朝各路大軍進展都很緩慢,很可能要等到春天氣候回暖,唐軍才會發動大規模攻勢。

就在頡利酒喝的差不多準備睡下時,大帳外面傳來了喊殺聲,唐軍如同神兵天將一般,把突厥人殺蒙了,十餘萬突厥精兵心裡都只有一個信念,就是逃,頡利可汗大喊道:“唐軍若不傾國而來,靖豈敢孤軍至此?隨後他翻身上馬跑的影子都不見了,當捷報傳回長安之時,太宗李世民也忍不住盛讚李靖,卿以三千輕騎深入虜庭,克復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

血染刀鋒,大唐第一名將三千騎兵破十萬突厥精騎

頡利逃了,但是李靖怎麼會輕易讓他逃出生天呢,唐軍大將李勣早就在頡利逃往陰山山區的必經之路陰山白道那裡給頡利張開了一個口袋。頡利又一次大敗,頡利在抱頭鼠竄瀕臨絕路之時派人前往長安,向唐太宗李世民謝罪,願意舉國投降,並承諾由頡利可汗親自入朝。

李世民同意了請和要求,命鴻臚卿唐儉前去與頡利談判,李靖與李世勣會師之後李靖說,頡利雖然打了敗仗,但仍然擁兵數萬,如果被他們逃入漠北必為後患,現在趁唐儉正在磧口與頡利談判,咱們率軍突襲,一定成功,副帥張公謹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說:“皇上已經下詔接受了突厥人的投降,特使唐儉仍在突厥大營中,怎麼能在這個時候發動攻擊?”沒有旨意擅自動兵等同謀反,李靖說如果平滅突厥是謀反,那這個罪名我自己來承擔,當年韓信破齊便是抓住戰機,現在機不可失,何惜唐儉一顆人頭,李靖與李勣帶了1萬人馬連續奔襲二十天突襲頡利,

血染刀鋒,大唐第一名將三千騎兵破十萬突厥精騎

頡利可汗看到唐朝使者來到大營時他那顆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看來大唐暫時不會進攻了,到時我看準時機逃回漠北在東山再起,但是他永遠也沒能等到東山再起的機會,在一個大霧漫天的夜裡,唐軍先鋒蘇定方來到了突厥的大營附近,等突厥兵發現時根本無法組織抵抗,數萬突厥兵變成了草原上的綿羊,任唐軍宰殺,可汗頡利再次逃脫,這次大敗,突厥各部紛紛向唐軍投降,頡利發現大漠雖大卻沒有了自己的容身之所,

他跑到叔叔阿史那蘇尼失的地盤去投靠他認為最忠誠自己的人,這裡還有近十萬人馬,到時他可以東山再起,但剛到這裡他就聽到了壞消息,他的愛將阿史那思結率領四萬人馬投降了大唐,頡利突然明白了,在這裡他也許會死的更快,現在突厥各部沒人靠得住,他再次踏上逃亡之路,但他的叔叔阿史那蘇尼失已經接到大唐大同道行軍總管李道宗的警告如果放跑頡利後果由他自負,阿史那蘇尼失知道現在還和頡利穿一條褲子的結果就是把自己也搭上,只好下令搜捕頡利,將頡利給逮了回來,頡利被擒至長安,進行了盛大的獻俘儀式,

血染刀鋒,大唐第一名將三千騎兵破十萬突厥精騎

李世民赦免了頡利,把他的家人和他一起軟禁在太僕寺,頡利終日抑鬱寡歡,與家人悲歌而泣。李世民遂安排他出任虢州刺史,因為其地“多獐鹿”,可以讓他縱情打獵。但頡利辭謝,李世民只好授予他右衛大將軍之職,並賜以田宅。

貞觀八年,頡利在無盡的悔恨和哀傷中鬱鬱而終。李世民命其族人以突厥禮儀葬之,贈其“歸義王”,諡號“荒”。頡利被捉後,大唐在突厥的領地分置六個州,設立定襄都督府與雲中都督府,自此侵擾中國幾百年的北狄之患在盛唐之世被平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