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这两天我的朋友圈被一部国产新片刷屏了。

没错,它就是 《我不是药神》。

一直期待这部片的我当然是第一时间就去看了。不得不不说,好片!!!

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但我很纳闷,这部片竟然能过审,正式上映了。

像这种敏感的现实题材的电影是很多电影人不敢触碰的,批判现实几乎就是雷区。

有人说中国注定没有像《熔炉》一样的反映现实题材的好电影的了,看完这片之后,我觉得有希望了。

这部片还没上映前就已经相当高的人气与口碑。

之前看到一组数据,豆瓣上已经有7万多人打出9.0的逆天高分!!什么概念?多少年了,国产院线电影没拿过这这么高的分。

猫眼点映,11万多人打出9.7的罕见高分。

关键是有一点,电影它还没正式上映!这已经成了又一部《战狼2》式的“国民电影”。

但这次,没有动作,没有特效,没有爱国主义。

这次火的,是一部朴朴实实的现实主义剧情片。

这部片到底为什么这么火呢?

因为这片子,回归现实,确确实实戳到了中国人的生存痛点。

这部片的男主程勇(徐峥饰演),原本只是个卖印度神油的小贩,日子得过且过,并不顺心。

先是老婆被自己打跑了,连儿子也跟后爸出国了;这是老爹血管瘤急着做手术,生活开支哪儿哪儿都需要钱。

一天,一个叫吕受益(王传君 饰)的神秘男子来找程勇,想托他从印度代购一款药。

吕受益是慢粒白血病人,一种血液癌症,需要长期服用抗癌药物进行治疗。

然而,正版药「瑞士格列宁」一瓶的售价高达近40000人民币,普通人家根本供应不起。

吃不起药,就只能等死。

而在印度有一款仿制药「印度格列宁」,本土售价只要2000人民币,药效基本无异,价格却只有1/20。

但「印度格列宁」在中国境内是禁止销售的。药品走私被抓,是要判刑的。

可是在巨大的利润诱惑下,程勇还是成为了一名「药贩子」。

他拿到了「印度格列宁」的独家代理权,在国内售价5000一瓶。

对程勇而言,他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对广大慢粒白血病人而言,他们拥有了活下去的机会。

病友们纷纷给程勇送锦旗,称其为「药神」。

而随着程勇与慢粒白血病人的深入接触,他意识到了他售卖的不仅仅是药品,更是这些待死者活下去的希望。

终于,当警察开始查封「印度格列宁」,断这些病患的命路时,程勇决定展开一场救赎……

这部影片的表演相当给力,每一位演员都值得表扬。所有的演员的演技都在线,更有好几个「演技爆炸」的闪光点。

主演徐峥是我超喜欢的一位实力演员之一,他所演的每个角色都能演到骨子里去咯,在这部片中更是演技爆棚。

走在徐峥旁边的两位青年,我一下子没认出来,原来一个是王传君(右),一个是章宇(左)。

这部片子的很多细节处理得很好,比如周一围饰演的警察,始终在执法与人道中纠结那种微表情得处理。

还有王传君的上海味抓得特别准,尤其吃散伙饭的一场戏可以专门截出来重点表扬。

这部片有喜有悲,形成反差,让人的心时上时下,更容易戳中泪点。

特别是影片最后,整个电影院充满微微的抽涕声,散场的时候一个个红着眼睛。

《我不是药神》催泪,但绝不是空煽情,它戳中的正是每个人的痛点——看病难,看病贵。

谁能保证这一辈子自己和家人不生病呢?

一旦遇上大病,动辄上万的高昂医药费让普通人家根本无力承担。一人生病,全家拖垮,这话真不是危言耸听。

影片中有个场景非常动情,一个慢粒白血病老太太对警察说:

“领导,我求求你,别再查「假药」了行吗?这药假不假,我们这些吃的人还不知道吗?我吃了三年正版药,房子吃没了,家也吃垮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药,可你们非说这是「假药」。不吃药,我们就只能等死。我不想死,我想活着。”

他们不是在保药贩子,他们是在保命。

说到底,大家只是想有尊严地活下去。如果都吃得起正版格列卫,谁又会选择印度仿制药呢?

这部片是由真人故事改编而来的,相信关注药物进口的朋友都知道,程勇的原型,正是取材于当年热议的「陆勇案」。

只不过一个是药商贩,一个是病人。

2002年,陆勇被查出患有慢粒性白血病。当时瑞士进口的正版抗癌药「格列卫」每盒(一个月用量)的售价需2.35万元。

在服用了两年的正版药后,陆勇已经花去60万元,深感经济压力。

2004年,他在网上搜索到日本有一种仿制药,托人从日本购买了「印度格列宁」,价格只有原版药的1/8,一个疗程折合人民币不到4000元。

  

之后他开始直接从印度购买,最低售价只有200多块。

  

在自己服用后,陆勇自认「印度格列宁」与正版药药效相同,之后他便通过QQ群等方式向其他病友推荐,托他代购的人也越来越多。

  

2014年7月22日,湖南省沅江市检察院以涉嫌销售假药罪对陆勇提起公诉。

  

但戏剧性的是,上百名白血病患者联名写信,请求司法机关对陆勇免予刑事处罚。

  

2015年1月27日,,检察院发布《对陆勇决定不起诉的释法说理书》,判定陆勇的行为是买方行为,并且是白血病患者群体购买药品整体行为中的组成行为,因此不构成销售假药罪,撤回起诉。

  

此案当时备受舆论关注,陆勇被捧上「救世英雄」的高度被封为「药侠」。

只是电影和现实中的结局不一样。

程勇去监狱的路上,车窗外站着数不清的白血病人。

人群的末尾,站着的吕受益和黄毛的幻影。他们在笑,看起来无忧无虑。

程勇在这一刻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

电影散场的时候,大家都在议论:

有人大骂资本无良、见死不救。

有人反问:“药企研发不要钱吗?都去盗版,谁来为你们研发药物?”

有人说:“穷人那么多,救得过来吗?”

有人愤怒地说:“穷人就该死吗?”

还有人说:“世界在变好嘛,你没看到吗,国家已经让这种抗癌药进了医保嘛!”

看完这部片相信很多人都会有疑问:仿制药,为什么印度行,中国不行?

很多人将此归咎于专利法和加入 WTO 导致的医药专利壁垒。

但事实上,这并非主要原因。真正的问题在于,在中国开发仿制药,从头到尾都举步维艰。

在中国,由于独特的关税、定价和销售制度,专利药的价格更加惊人。即便是在邻国印度,原厂格列卫的价格也在一万人民币左右。

不过对印度人而言,原版药价格高昂并不十分要紧,因为印度实行了一套独特的制度来保证仿制药的生产,使得印度成为世界公认的仿制药第一大国。

仿制药不是「假药」,它是「仿制」其他专利药进行研发和生产的正规药物。


为什么中国仿制药不行?有人说是专利的问题。搬出印度曾经长期对外国药品专利的不支持,以及对国际「药品专利强制许可」的执行力度。

2001年-2015 年,药品专利法规正在逐步完善,2015年卫计委出台了《关于印发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 年)的通知》,其中提到:

按理说,中国可以拥有跟印度一样强大的「药品专利强制许可」谈判能力。不过,由于各方利益难以平衡,这项规定在中国《专利法》颁布 30 年以来,一次都没有被实践过。

事实上,在专利制度方面,中国的专利法和宽松的专利管理已经尽力了。就在今年,国务院还出台了「20 号意见」,放宽了专利限制,鼓励强制许可。

想要做仿制药,专利甚至可以完全不是问题——最近的十年刚好是仿制药的黄金时间,因为「专利断崖」来了。

药品专利的保护也有一定期限,一般是 6 年。2013-2020 年,全球每年专利到期品种平均超过 200 个,其中不乏明星品种。2014 年,全球有 326 个原研药的专利到期,都可以合法仿制。

因此,中国难以造出廉价的仿制药给患者使用,并不能怪到专利制度头上。虽然中国化学药品批号 95% 以上都给了仿制药,但从品类、疗效到价格,中国的仿制药都奇怪地毫无优势可言。


在中国做新药难,做仿制药也难。做药难,首先就难在药企能力的不足。

为了说明这一点,首先要从制药的生产流程说起。

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制药非一日之功,化工原料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处理,这个过程中的产物叫医药中间体。

最终得到的有效成分,称为原料药,也就是药品中的有效成分。

有了有效成分,我们还要把它提纯,加入药品辅料,做成真正的胶囊、药片、注射剂。这是需要一整个产业链才能完成的事。

当原料齐备,你的仿制药终于可以研发制造了。这时候你需要解决的核心难题就来了:怎么确定仿制药和原来的药物效果一样?

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 2014 年中国发生毒胶囊事件,约 9000 万粒有害胶囊流入市场。

这么关键的一步,中国竟然没有规范的法律及标准去审核。

因为审评制度和标准上的缺失,长期以来,国产仿制药安全而低效,参比制剂混乱、晶形和剂型随便、辅料业余、疗效无把关,除了肯定含有宣称的成分,其他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 文件出来后,43 家企业发现自己集体跑错了路。

缺失是暂时的,当标准出来以后,生产仿制药的中小型企业就开始了漫长的药品审核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花时间,更重要的是烧钱。

走完流程下来的企业所剩无几。

好了,费尽千辛万苦,你的仿制药终于通过了审评。

据估算,一个仿制药要在中国走通这个正规流程,至少需要 500 万到 1000 万人民币——这还不算各级寻租、积压拖延的成本。

由于做药难,中国的仿制药整体上并不便宜。

如前所述,救命药即便在中国成功仿制,也很难人人买得起,一时半会指望不上。

不过,中国人还有一根救命稻草:国家药品价格谈判,即由政府出面,向原产药企压低售价。

但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的滞后性,还不如从印度代购仿制药来得更快。

虽然形势在逐渐好转,但在未来的几年中,国产平价救命药仍将是可望不可及。中国患者代购印度「假药」的困局,仍将持续下去。

如果病友信赖的代购者不再是陆勇这样完全无偿的完美被告人,所购药品依然被中国法律定义为「假药」,那么代购者仍必然构成刑法上的销售假药罪而身陷囹圄。

这是一部电影难以解决的问题。

这种背后的利益关系谁又说得清楚呢。

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格列卫正逐步被国内一些地区纳入医保、国产仿制药开始上市,情况在慢慢变好。

但不能否认的是,已经有太多人,因为生命来不及,根本等不到“好”落在自己身上的那一天。

我们不能妄求中国的医疗现状一夜赶英超美,但愿能如程勇在法庭上所说那般:

今后都会越来越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