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中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茶梗

武夷岩茶中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茶梗

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兼具红茶之香醇,绿茶之清香,是中国乌龙茶之极品,浑身都是宝。但是其中却有一个复杂角色——茶梗,却让人又爱又恨!不信?下面跟着十三夷一起来看看吧!

武夷岩茶中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茶梗

在武夷岩茶的采摘过程中,以“一芽三四叶”为标准,茶叶刚刚发芽,开面的页片也是嫩黄的,这样做出的茶品质最高。如“携带”茶梗参与整个制作过程,则对岩茶的香气和口感的提升都有明显的帮助。那么,小小茶梗是如何做到的呢?

茶梗营养丰富

茶梗中的香气和滋味来源于茶氨酸、可溶性糖等物质,茶叶在加工过程中,这些物质便从梗转移到叶芽中,要有适当的茶梗才能制出香高味浓的茶叶。

武夷岩茶中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茶梗

那你们知道他们在制茶过程中,是如何转移的吗?

1萎凋

茶梗可以提升茶叶细胞的吸水力,拉开含水率的差异,为接下来的“走水”做准备。

2晾青

茶梗其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茶氨酸)、蛋白质,其含量远大于茶叶中的含量,在晒青过程中,叶肉细胞上集中了众多氨基酸、可溶性糖等物质,让儿茶多酚类物质增多。所以,茶汤口感更加浓厚,也让茶叶更为耐泡。

3做青

在这一步中,茶梗将继续向叶肉细胞输送一切有用的水分和可溶性物质,当你冲泡时,会发现茶汤滋味很甜爽,伴着浓郁醇香。

武夷岩茶中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茶梗

茶梗有时候很令人头疼

茶叶制成之后,这些多余的茶梗和黄片又要重新捡剔干净。要不然,反面派的它耍起来也是让人头疼。

首先它影响口感,虽然上文中提到茶梗含有丰富的茶氨酸、茶多酚等营养物质,但是在实际冲泡过程中,品茶时并不能完全感受到精茶的香气、及完美的口感。就是说,如果是掺了较多梗的茶,表现为滋味清淡、香气不纯,品饮有粗老味。

武夷岩茶中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茶梗

其次它还影响价格,成品茶中要是掺杂着梗茎,就会让售价大打折扣。原因是什么呢?第一,会让泡出来的茶汤显得不够干净。第二,影响成茶质量,还需要多花费人工进行筛选。多重成本算下来,其实对价格影响非常大。

武夷岩茶中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茶梗

明朝屠隆《茶笺》载:

“采茶不必太细,细则芽初萌而味欠足;不必太青,青则茶已老而味欠嫩;须谷雨前后,觅成叶带微绿而园且厚老为尚。”总而言之,有少量的茶梗才能制出香高味浓的好茶,各位茶友不必过于介怀,静静品茶,用心感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口粮茶,才是真理。

欢迎关注【茶知武夷】公众号,了解更多武夷岩茶的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归茶知武夷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