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戰北有盧溝橋南有深河橋

日本帝國主義為了佔領中國,發動蓄謀已久的全面侵華戰爭。 1937年7月7日駐華日軍悍然發動“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日本開始全面侵華,抗日戰爭爆發。

中國抗戰北有盧溝橋南有深河橋​ 日本人妄圖三個月滅亡中國,誰曾想這戰一打就打了八年,最後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地方——黔南獨山,同是一座橋前止住了侵略的步伐。中國軍民取得了抗戰的勝利。

中國抗戰北有盧溝橋南有深河橋​1944年12月2日,日軍攻佔獨山縣城,中國軍隊、美國盟軍和黔南各族人民在深河橋共同抗擊日軍,最終迫使日軍敗退黔境。因此,獨山被譽為“抗日戰爭的轉折地”。舊深河橋逃難的人碉堡獨山戰役前後,正值川人楊森(曾任貴州省主席)旗下第20軍最困難的時刻,1944年8月長衡會戰中,所部被日軍包圍在茶陵,他突圍後率所部赴廣西參加桂柳會戰,但下屬2個軍(20軍、26軍)長期轉戰消耗,兵力加起來都不到七千,還不如1937年的一個師完整。


中國抗戰北有盧溝橋南有深河橋​獨山戰役中最著名、最慘烈的黑石關戰役,系第29軍第91師師長王鐵麟指揮的,當時第29軍由川入黔,其間究竟徵招了多少川軍,未有準確統計。不過,當時與獨山相鄰的荔波縣黎明關也展開過激戰,97軍199師587團團長周國仲率部1800多名將士奮力阻擊。
中國抗戰北有盧溝橋南有深河橋​1944年11月27日下午,關陷,日軍進犯板寨,此際,楊森命楊漢域之二十軍赴板寨增援抗敵,一度將日寇趕出關外。後因敵援勢猛,黎明關再次失守,中國軍隊逐次撤退。因為楊森的關係,“黔南事變”研究會會長朱荃亦稱“當時黔軍即川軍”。他指出:“其實川軍和黔軍,有非常多的共同點。首先他們是非嫡系,不算正規的中央軍。另外,他們都特別能吃苦耐勞,比較抱團。除了我們後來說的抓壯丁外,當時徵兵還有家族式的徵兵,就是地方上在軍方比較有威望的軍官來號召,打鬼子一呼百應。所以,川軍、黔軍雖然補給、裝備上都很差,但是他們的戰鬥力不比中央軍弱。”

中國抗戰北有盧溝橋南有深河橋​當時進犯黔南的日寇有三股,第一股由廣西宜北方面向北進犯的第十三師團所屬約2000餘人,攻陷山都縣,向八寨西進,途中遇阻,向東南撤退;第二股由黎明關侵入黔南境內,也屬第十三師團,約2000餘人,遭遇到國民黨第四戰區軍隊阻擊之後,向南退卻;第三股由六寨方向入侵,約3000餘人,大部分屬日軍第九師團,小部分屬第十三師團,
中國抗戰北有盧溝橋南有深河橋​1944年12月2日攻陷獨山。日軍入侵期間,周邊四座城被燒燬,據不完全統計,死亡人數接近3萬人,其中大多是平民百姓,絕大多數死因還不是炮火,而是飢寒交迫和病痛折磨。在黑石關,有兩個中國士兵被捆在樹上開腸剖腹,腸子還掛在面前;在倒拱,有個二三十歲的婦女被姦汙後慘死,刺刀還插在身上,慘不忍睹……

中國抗戰北有盧溝橋南有深河橋​ 日軍的暴行激起了中國軍民的反抗。不僅僅軍隊抵抗,貴州當地的村寨自衛隊,也是“獨山戰役”中不可小視的力量,多為少數民族,民風彪悍,打起鬼子來捨生忘死。當然,日軍也因此對部分村寨進行了野蠻至極的大屠殺,留下許多侵華罪證。村寨自衛隊的武器簡陋,大多為火藥槍、自制砍刀。直至1944年12月6日,敵軍全部退出獨山境內,12月8日晚第一兵團先頭部隊開始到達獨山,獨山之戰方告結束。

中國抗戰北有盧溝橋南有深河橋​正如國歌所唱,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發出最後的吼聲。向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殘暴的日軍終於止住了他們侵略的腳步走向失敗的道路。所以說中國抗戰"北有盧溝橋,南有深河橋",一個起點一個終點,見證了抗戰從開始到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