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战北有卢沟桥南有深河桥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

中国抗战北有卢沟桥南有深河桥​ 日本人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谁曾想这战一打就打了八年,最后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黔南独山,同是一座桥前止住了侵略的步伐。中国军民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中国抗战北有卢沟桥南有深河桥​1944年12月2日,日军攻占独山县城,中国军队、美国盟军和黔南各族人民在深河桥共同抗击日军,最终迫使日军败退黔境。因此,独山被誉为“抗日战争的转折地”。旧深河桥逃难的人碉堡独山战役前后,正值川人杨森(曾任贵州省主席)旗下第20军最困难的时刻,1944年8月长衡会战中,所部被日军包围在茶陵,他突围后率所部赴广西参加桂柳会战,但下属2个军(20军、26军)长期转战消耗,兵力加起来都不到七千,还不如1937年的一个师完整。


中国抗战北有卢沟桥南有深河桥​独山战役中最著名、最惨烈的黑石关战役,系第29军第91师师长王铁麟指挥的,当时第29军由川入黔,其间究竟征招了多少川军,未有准确统计。不过,当时与独山相邻的荔波县黎明关也展开过激战,97军199师587团团长周国仲率部1800多名将士奋力阻击。
中国抗战北有卢沟桥南有深河桥​1944年11月27日下午,关陷,日军进犯板寨,此际,杨森命杨汉域之二十军赴板寨增援抗敌,一度将日寇赶出关外。后因敌援势猛,黎明关再次失守,中国军队逐次撤退。因为杨森的关系,“黔南事变”研究会会长朱荃亦称“当时黔军即川军”。他指出:“其实川军和黔军,有非常多的共同点。首先他们是非嫡系,不算正规的中央军。另外,他们都特别能吃苦耐劳,比较抱团。除了我们后来说的抓壮丁外,当时征兵还有家族式的征兵,就是地方上在军方比较有威望的军官来号召,打鬼子一呼百应。所以,川军、黔军虽然补给、装备上都很差,但是他们的战斗力不比中央军弱。”

中国抗战北有卢沟桥南有深河桥​当时进犯黔南的日寇有三股,第一股由广西宜北方面向北进犯的第十三师团所属约2000余人,攻陷山都县,向八寨西进,途中遇阻,向东南撤退;第二股由黎明关侵入黔南境内,也属第十三师团,约2000余人,遭遇到国民党第四战区军队阻击之后,向南退却;第三股由六寨方向入侵,约3000余人,大部分属日军第九师团,小部分属第十三师团,
中国抗战北有卢沟桥南有深河桥​1944年12月2日攻陷独山。日军入侵期间,周边四座城被烧毁,据不完全统计,死亡人数接近3万人,其中大多是平民百姓,绝大多数死因还不是炮火,而是饥寒交迫和病痛折磨。在黑石关,有两个中国士兵被捆在树上开肠剖腹,肠子还挂在面前;在倒拱,有个二三十岁的妇女被奸污后惨死,刺刀还插在身上,惨不忍睹……

中国抗战北有卢沟桥南有深河桥​ 日军的暴行激起了中国军民的反抗。不仅仅军队抵抗,贵州当地的村寨自卫队,也是“独山战役”中不可小视的力量,多为少数民族,民风彪悍,打起鬼子来舍生忘死。当然,日军也因此对部分村寨进行了野蛮至极的大屠杀,留下许多侵华罪证。村寨自卫队的武器简陋,大多为火药枪、自制砍刀。直至1944年12月6日,敌军全部退出独山境内,12月8日晚第一兵团先头部队开始到达独山,独山之战方告结束。

中国抗战北有卢沟桥南有深河桥​正如国歌所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向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残暴的日军终于止住了他们侵略的脚步走向失败的道路。所以说中国抗战"北有卢沟桥,南有深河桥",一个起点一个终点,见证了抗战从开始到胜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