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觀察:高考中全國關注的作文,卻是大部分孩子的痛

6月7日,一個特別的日子,每到這一天,人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多年前被高考支配的恐懼。

高考觀察:高考中全國關注的作文,卻是大部分孩子的痛

如果說,畢業多年後,高考裡還有什麼內容是舉國上下的人都在關注的話,那一定非高考作文莫屬了。

一、作文部分,佔據了高考怎樣的地位

對全國的孩子來說,有這麼一個公式:作文=1/2語文。這個公式充分驗證了當前教育界流行的一句話——得作文者得天下

在各級語文考試中,作文分數在語文卷面分中所佔比重最高,而且所佔分數比重還在逐漸加大。小學階段,作文分數佔語文總分30%左右,初中和高中已經佔50%左右。

高考觀察:高考中全國關注的作文,卻是大部分孩子的痛

作文,是語文裡最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也是最難搞定的一部分。

一寫作文就抓耳撓腮,糾結了幾個小時,才硬生生憋出幾十個字的孩子,絕對不在少數,很多成年人直到畢業之後,都不無感慨地說:“真羨慕那種40分鐘內,就能構思加寫作出一篇800字好作文的人。”

高考觀察:高考中全國關注的作文,卻是大部分孩子的痛

二、作文到底應該怎麼寫

其實,寫作真心不難,它不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賦,而是一種重複訓練的技巧和持之以恆的積累,孩子們寫作痛苦的根源無外乎沒思路、沒內容、沒方法。

高考觀察:高考中全國關注的作文,卻是大部分孩子的痛

但縱觀現在中高考的優秀作文乃至滿分作文,你會發現這些文章都是相似的:

  • 文采好,文章引經據典,語言生動
  • 思路、結構清晰,始終圍繞主題展開
  • 內容充實豐富,所舉例子不少都是有力的名人軼事

而寫出這些文章的人,也有一點驚人地相似:

  • 熱愛閱讀、廣泛涉獵

比如,浙江浙高考狀元鄭恩柏,他極擅長寫作文,鄭恩柏的許多作文,至今仍被他的語文老師保存在電腦裡,作為學生範文用於教學。連其他班的語文老師也把他的作文拷貝過來,作為範文念給學生聽。

高考觀察:高考中全國關注的作文,卻是大部分孩子的痛

浙江省高考狀元鄭恩柏

他的語文老師也曾私下問過他:“你的作文視角很獨特,很大氣。告訴老師,你是怎麼想到的呢?”

鄭恩柏把這一切都歸功於閱讀,他從小就是學校裡的小小圖書館的常客,廣泛的閱讀,讓他積累了大量的素材,他寫的作文往往視角開闊,比同學們更顯成熟一些。

“我在業餘時間喜歡看書,像名人傳記、科普類的書籍等我都特別喜歡看,覺得書讀得多了眼界自然就寬闊了。”

再比如,河北省文科狀元王曉月在接受採訪時就說過,自己非常喜歡閱讀,尤其是名人傳記,她說這樣的書可以給她指明前進的方向,並且能為語文作文積累下大量實用素材。

高考觀察:高考中全國關注的作文,卻是大部分孩子的痛

河北省高考狀元王曉月

還有,廣東省文科總分狀元嚴俏華,她出身於工人家庭,後來父母下崗,家裡經濟條件不好,她曾經連續三年參加高考,才最終摘下了省狀元的桂冠。

她也說,自己平時喜歡讀書,最愛喜歡看名人傳記,正是從這些名人跌宕起伏的人生中汲取了力量,她才能頂住常人難以承受的壓力。

高考觀察:高考中全國關注的作文,卻是大部分孩子的痛

廣東省高考狀元嚴俏華

三、這些高考狀元的分享透露出作文最重要的是閱讀

研究了這些高考狀元們的學習經驗分享,你會發現,他們都偏愛同一種類型的書:名人傳記。

也難怪,一方面,讀這些書的孩子天然就在語文上佔據著優勢,既能更好地理解詩詞、閱讀理解的作者背景,又能給作文提供翔實有力的名人例證,讓閱卷老師感受到他們深厚的文學底蘊,不自覺拉高作文分數。

另一方面,久讀名人傳記的孩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必然是有更加豁達的思維和更大格局的孩子。

高考觀察:高考中全國關注的作文,卻是大部分孩子的痛

梁啟超談及教子經時就說:“讀名人傳記,最能激發人志氣,且於應事接物之智慧增長不少,古人所以貴讀史者以此。”

總結:要想寫好作文,最重要的是閱讀,且閱讀名人傳記,才有更多的素材以及文學底蘊體現在考試的作文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