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去庫存是什麼意思?

編號619

樓市去庫存的本質是一場以政府主導的債務大轉移,風險大轉移。

債務轉移的路徑是:政府轉移給開發商,開發商轉移給老百姓。

有的朋友不理解為什麼有政府債務。但是這是真實存在的啊。政府為了拉動經濟增長,跑出漂亮的GDP數據,就會借錢去做各種投資,比如修路,比如造地鐵,比如建開發區等。這些基建項目需要募集很多資金,但是大多數地方財政收入不夠,怎麼辦呢?那就去找銀行借啊!從幾千萬幾千萬的借逐漸變成幾億幾億的借。央行開足馬力印出來的鈔票,就這樣一批一批地流入了市場。誰借的多,基建項目就開動的多,GDP數據就跑的越好看。

借錢搞投資誰都會,但是賺錢卻很難啊。很多大規模借債的政府搞完投資,以為投資之後就會有錢賺,最後發現錢依舊來得很慢,表現在各項財政收入卻遲遲跟不上,根本不夠歸還從銀行借出來的錢。雖然政府銀行是一家,但是借出來的錢你總要歸還啊,否則經濟就亂套了不是?

那該怎麼辦呢?很快,聰明的政府找到了一條生財之道:賣地。把地賣給開發商,可以迅速從開發商那裡收回來一筆錢。這筆錢本來可大可小,可貴可便宜。但是政府也不傻啊,作為土地資源的唯一供應者,怎麼能輕易將家產賤賣給開發商呢?所以就出現了,政府每次只賣一點點,每次都要競價拍賣的怪現象,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賣地收入最大化嘛!

政府把地賣給開發商,還上了銀行的錢,債務就開始轉移到開發商環節。因為,開發商一開始也沒錢啊!想要開發樓盤,光買地就要花上一大筆錢。怎麼辦?借錢呀。開發商屁顛屁顛地跑去找銀行,開口幾百萬,幾千萬的借。央媽的印鈔機繼續開動,鈔票一批一批地到了開發商手裡。

開發商辛辛苦苦搞了2年,房子建了一大批。開盤後,迅速加價賣出去,資金回籠後還給銀行。自己還賺了不少。這樣一來,政府、銀行與開發商都很滿意,各取所需。

開發商把房子賣出去,債務就轉移到了購房者身上。大多數購房者,兜裡並沒有幾個錢。為了買房,在銀行和開發商的慫恿下,付了2代人湊出來的首付,從銀行那裡背上了未來10年、20年的債務。龐大的購房者,就這樣用自己的積蓄和未來收入養活了銀行和開發商。

政府發起項目,開發商執行,購房者買單,這是一個完美的經濟循環。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一條條地鐵貫通四通八達。巨大的GDP就此產生了,中國經濟奇蹟就此產生了。

政府在前面一批一批地搞規劃,馬不停蹄。開發商一批一批地建房子,不捨晝夜。銀行一筆筆把貸款放出去,一筆一筆地連本帶利收回來。這種皆大歡喜的模式,成就了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但是這種模式到了三四五線城市卻遇到了障礙,能湊得齊首付,有能力賺錢的人都跑去了一線城市了,三四五線城市的魚不夠抓了。

魚不夠抓,這可是大問題。因為各地中小城市都學習了一線城市負債發展的經驗,這會剛把借出來的錢花出去,地就賣不動了,這可不行。

住房庫存躺在那裡,越積越多,債務風險越來越大。於是,為了避免政府還不上錢引發金融危機,一場去庫存運動轟轟烈烈打響了。

一線城市財務狀況都比較好,每年基本都是盈餘的,首先關門拒魚。想要在一線城市買房?不好意思,你的社保繳滿5年了嗎?你有本地戶籍嗎?你結婚了嗎?你的首付湊夠了嗎?一大批魚就這樣失去了一線城市的門票。

魚們開始著急了,蜂擁衝向二線城市。二線城市的庫存清理得差不多了,款也回得足夠了。好了,下面還有那麼多飢餓的兄弟城市正在急盼魚兒回家呢。於是,二線城市開始大面積限購。

魚兒更加驚慌了,二線也不能買了,眼看其他魚兒都急忙忙衝向三線,房價應聲而漲。

三線也買不起了。魚兒們開始飢不擇食,一窩蜂衝向了四線,甚至五線。三四五線的房價在極短的時間內,翻了2倍。

開發商們終於又開始回款了。收回來的錢先還給銀行,剩下來不少,又可以去找政府買地了。

魚兒們呢?用了大約2年的時間,大多數能夠負債,有能力還債的魚兒們都乖乖負債了。債務轉移成功。風險轉移成功。


宿不帥

樓市去庫存,就是賣房。一些三四線城市由於過度開發,導致房子的供應量遠大於需求量,導致供大於求,房子空置賣出去,這是資源的浪費,所以政府一直在鼓勵農村戶口進入城市,幾年前就開始以低利率的形式鼓勵三四線城市去庫存,去產能。

政府為什麼要急著去樓市庫存呢?很明顯是為了錢。

首先,我們知道,樓市去庫存,讓開發商貸款轉移到個人貸款,避免大面積銀行壞賬。其次,減少賣地讓開發商能把存量房賣上價還了銀行錢,降低開發商貸款總體規模。再次,開徵房產稅,打壓房價,釋放消費能力。

但是由於利率下降,購房成本下降,2015年熱點城市的房價開啟了暴漲模式,2016年不但一線漲,二線城市接棒一線城市漲,到了2017年三四線城市又接棒一二線城市上漲。最終的結果是,三四線城市的庫存沒有去多少,一二線城市的房子倒是供不應求,熱點城市和一線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基本都翻了一番。

在中背景下,購房利率開始上浮,不僅免去了過去的打折優惠,還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上浮了10%左右,有的銀行甚至上浮了20%。不光是二手房購房貸款利率上浮,首套房貸款利率也是一樣。

但政府去庫存的趨勢仍沒有變,只不過開始分化,一二線城市強調控,增加土地供應,三四線城市仍在去庫存。但城市化方向和進程告訴我們,三四線城市去庫存只會越去越多。


天天說錢

什麼叫去庫存?就是債務大轉移!!把銀行壞賬轉移到個人名下!!不接盤怎麼辦?我漲價!怕你賣怎麼辦?我限售!怕房價崩盤怎麼辦?我限貸!房子沒人買沒收入怎麼辦?趕緊在崩盤前按市價收房產稅!顧名思義:房地產長效機制!!


雙仙人

所謂的樓市庫存就是建好了但是沒有賣出去的房子,所以去庫存的意思就是把這些建好但沒有賣出去的房子清理掉

一般來說在樓市去庫存的時候,政府會有一些利好樓市的政策出臺,例如降低首付比例、銀行給出房貸優惠,但是去庫存的後果往往會引起房價的上漲。例如2016年的房價上漲就是由於去庫存引起的。


樓盤網

樓市去庫存的意思,是將以前建好了,但沒有賣出去的房子賣掉。沒賣出去的房子就叫庫存。

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商品生產的數量是由市場調節的。當供大於需求時,會造成積壓、庫存,生產商會有經濟損失,就會減少產量,使供需平衡。但各生產商之間,有激烈的竟爭,不會輕易減產,讓出市場份額。計劃經濟的好處是有計劃地按需求量組織生產。但也很難做到完全平衡。所以,商品生產的積壓庫存,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樓市庫存,也不能免。可以允許積壓庫存在可承受的量級,也是合理的。賣早點油炸面窩,也有最後賣不完的。

中國現在樓市年建造總量大約10億平方米,其中大約6億多平為米為住宅樓,近4億平方米為商用樓。產值佔GDP的9%。據可靠統計,截至2017年底,80個大中城市歷年累積庫存總量為3.949億平方米。

房地不動產作為特珠的耐用商品,其品質差別很大。主要是區位差別,一、二線大城市的三環以內,基本上沒有賣不完的樓盤,或許在某些樓盤的邊角位置,採光通風不夠理想,存在少量的‘’尾房‘’。積壓庫存主要在城市邊沿位置和交通不便的地方。武漢的光谷片區,漢陽領事館片區,東湖周邊片區,漢口商業圈片區,洪山大學城片區等,以及三環內沿長江漢江一帶的樓盤,開盤即罄。大有供不應求的架式,其房價領先破了2萬元/平方米關口。武漢有250萬外來流動人口,有很大的市場剛性需求,再加本市居民改善性需求,以及投資性需求,樓市仍有廣大的發展前景。

武漢的庫存主要在遠城區,例如,沿江城大道向南,上漢洪高速公路,約30公里,到京口、紗帽,有若干樓盤,主要是供養老的別墅樓群。目測瞬時判斷,大約有3一4成,明顯為庫存別墅樓。但在盤龍城新區,別墅樓盤通常賣光,如均價3000萬一套的‘’中國院子’’,如今已成為成熟社區,由於中心城區禁止造別墅樓,在三環左近有不少別墅樓盤,基本售罄,或有少量尾樓,亦不足為怪。


華中小隱

商品去庫存,有兩個方法,一是讓消費者多購買,二是減少供貨量,少生產多銷售!!!樓市去庫存也同樣道理,別的商品去庫存會降價銷售,而樓市在15年16年的促銷,反而抬高了房價,因為房地產經過促銷,房地產公司回款就快了,樓市利潤又高,地產商更願意投入更多的資金來開發樓盤,就形成了越促銷-越漲價-庫存越多,的模式!!!

針對樓市漲價形成的泡沫,反而有人提出加大樓盤開發,多供應商品房,讓地產商形成競爭,商品多了又競爭,價格自然會下降!!!但是如果這樣,庫存量又進一步增多,又形成去庫存壓力,雖說房子多了,但地產商決不願意降價銷售!!反而不好!

那只有從另一方面‘著手了,!只能減少生產,減少土地供應,減少流入樓市資金!!!


雨辰157092462

近年來,我國房地產業在多方面共同努力下蓬勃發展。各路神仙、牛鬼蛇神瘋狂拿地,小地產公司如雨後春筍一樣遍地都是,他們怎麼拿到地就不談了。然後這幫傢伙開始瘋狂蓋樓,這時又滋生一個新物種“炒房客‘’,他們把樓大量買下來,然後哄抬價格,使周邊樓市也水漲船高,越來越多的人變成了‘‘炒房客’’,這就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空置房的原因也是庫存之一。

那麼說拿到的地太多了,一個三、四線小城市才多少人?在2016年房子就每家2套房都足夠了,可是樓盤還在大量不斷推出,這些過剩的樓房也就是另一個庫存。

最後就是不可思議的爛尾樓了,政府也在積極的處理。


龍族笑一笑

樓市去庫存?怎麼去?送給無房的人嗎?中國農民有購房能力嗎?

全國"鬼城“可往34億人!而庫存面積增至68632萬平米,任志強認為這種勢頭還在繼續,有可能會超過7億平米。

許多精英認為,空房空城唯一出路是炸燬後變成良田。否則?無法去庫存!


楊曉東藏王

樓市去庫存,是個冠冕堂皇的名詞。要知道,什麼是庫存?庫存肯定是積壓貨,過剩的商品,才會堆積倉庫裡面。那麼好了,賣不出來的東西叫大家買,問題就來了,想象得到,地方政府是買家大頭啦!大家不明白,地方政府為什麼是大買家呢?因為,樓市去庫存是上面的號召,以一貫之,政令務必通暢。其實,這是好事,中央為民謀最大化的福祉。所以,各個地方政府行動迅速,如棚戶區改造,如城市拆違,如舊城改貌,等等。政府以貨幣交換土地,一達到去樓市庫存,減少地產商跳樓的事件發生,二達到GDP增效,三維持高房價持續上升,一石數鳥。

問題是,接下來的高房價,這個燙手山芋如何處置?這是考驗治理者的智慧了。


南金泉

作為業內人士,只談看到的真實情況。

去庫存作為一項政策,是有很多配套措施的,其中重要的一條是拆遷安置政策的改變,由回遷安置改為貨幣安置,拆遷戶持幣自行購房,而不需要回遷了。

2016年實行的去庫存政策,至今已實行兩年了,這兩年各地的棚戶區改造、舊城改造,拆除了大量的房屋,也隨之湧現了大量持幣購房的拆遷戶,拆遷戶的總量遠遠多於所謂的炒房者,拆遷戶中70%以上只有一套住房,拆掉後只能買新房,這是一個沒有被普遍人注意的鋼需群體,但敏感的開發商卻抓住了機會。這這就是這兩年房價猛漲的重要原因。

只要貨幣安置政策不變,房價會一直上漲。前些年各地開發商資金鍊斷裂的很多,到處是爛尾樓,僥倖度過難關的開發公司卻趕上了貨幣安置和房源不足的好機會,果斷漲價,現房不足各地又開始搖號和限購,這一措施又造成了房源減少的現象、促進了房價上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