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樓,閣有什麼區別?

徵愛民391


我認為,亭是小型建築,只能供人暫時休馨的場所,常只有一層,以六邊形、八邊形制居多,六柱或八柱支撐,上以飛簷斗拱挑梁為頂,彩繪裝飾。

(亭)

樓就是重屋,多層大型建築物,中國古建築中規模宏大,氣勢磅礴,建築精妙絕倫,

(黃鶴樓)

閣具有樓的一些特點,但閣與樓的區別是:閣在層間有夾層。閣在外有遊廊。

(騰王閣)


曾雲金飛馬


在遊園林時,人們往往被園中那些造型奇特,構思精巧,佈局充滿情趣的亭臺、樓閣所吸引、陶醉,有時甚至駐足於一幅對聯之前而情思飛揚,流連忘返,陶醉其間。那麼什麼是亭?什麼是臺?什麼是樓?什麼是閣?

1.亭

古籍《釋名》中曾記載:“亭者,停也。所以停憩遊行也。”

可見亭子是供人休息或觀賞景物的建築。據說亭在古時是指道旁供人休息的建築。在現實生活中仍可以找到一些當初“亭”的雛形,如路邊的售貨亭、賣報亭等。

亭,是園林中形式最多、最為靈活的建築。或建在花間、或設在水畔、或置於山巔、或隱於竹裡。而亭子造型多變,並沒有固定的定式,只要能滿足停憩和造景功能即可。

常見的亭子多以單柱或多柱撐頂,四周敞開,一般無窗,四周設有座位可供人們休息或觀景。也有的亭子中置有一小桌,供人下棋、飲酒之用。

亭頂多為攢尖式的,常見的有三角亭、四角亭、六角亭、八角亭等等。亭子的柱上也常常掛有楹聯,以增加遊人情趣。如:蘇州滄浪亭前有一聯:“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

2.臺

也稱眺臺,是指高於地面、供人登高望遠的露臺式建築。

古時的臺主要用於操練點兵和觀賞戲劇之用。在園林建築中多與樓廊亭榭相結合,供人眺望山林之景色臺多建在高地或臨水的池邊。

3.樓

“樓者,重屋也。”

樓是供人居住的房屋,在園林建築中多為兩層,個別也有三層的。樓在戰國時期就出現了,當時主要用於觀敵瞭陣,後來發展成為供人居住的住宅,主要用於居住女眷。

嚴格一點說,樓只在一面或兩面設窗,供人們憑窗觀景之用。這有點類似今天的樓房,通常是南北屋,南北開窗。也有挑出平座的,但僅限於一面設有可走出室外憑欄觀景的平座,有點類似現今樓房的陽臺。

樓的造型有多種多樣,但園林中的造型是一層為廳堂式建築,外部設有立柱,用以支撐上層建築,並形成一種外廊。樓的二層設有窗。若樓與樓之間的二層相通,稱之為“串樓”,樓內有廊相通,可繞行一圈的,稱為“走馬樓”等等。

4.閣

“重屋為樓,四敞為閣”這是樓與閣的重要區分點。通常我們很難區分哪座建築是樓,哪座建築是閣,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將樓與閣混為一談,連樓閣一詞也是混在一塊使用的。但在古時樓與閣是有嚴格區分的。

樓與閣的相同點是二者均為“重屋”,也就是說樓與閣都是兩層或以上建築。但閣四面皆有窗,且也設有門,四周還都設有挑出的平座,供人環閣漫步、觀景。平座設有美人靠(一種類似涼椅式的坐椅),供人休息,憑欄觀景。

但在中國樓閣建築中也有名與實不太相符的。嚴格地說,岳陽樓為樓,而黃鶴樓則是閣。但也有特例,那就是外形不是“重屋”的水閣。如:蘇州網師園的濯纓水閣,就是一座臨水而建的單層建築。


唐王子安


“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

詩句中的古建築,真是美的風情萬種啊!

那麼關於古代建築“亭臺樓閣”有什麼區別,我們又該如何區分呢。

“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

亭是園林中重要的景點建築,多建於路旁或水旁,供行人休息、乘涼或觀景用。在建築形態上的特徵是“有頂無牆”。在《園冶》中,亭“造式無定,隨意合宜則制,惟地圖可略式也。”即是說,這許多形式的亭,以因地制宜為原則,只要平面確定,其形式便基本確定了。

自古四大名亭:醉翁亭、愛晚亭、陶然亭、湖心亭。

“樓,重屋也。”

樓是古建築中兩層以上的房屋,亦稱重屋。樓在戰國時就已出現,漢代城樓已高達3層。樓在古代城市或建築群中是很重要的建築,如城市中的城樓、箭樓、鐘樓、鼓樓,供登臨遠眺的黃鶴樓、岳陽樓、望江樓、煙雨樓,供演戲的戲樓等。

黃鶴樓和岳陽樓分別因為兩首膾炙人口的詩句而聞名於眾。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吳楚東南柝,乾坤日夜浮。”

“樓閣樓閣”,閣與樓似乎總是連著出現。閣與樓相比,體量較小巧。閣的室內,天花板與二層樓板間有結構層,就是通常說的暗層。暗層是區分閣與樓的重要特徵。

江南著名的建築滕王閣,因初唐詩人王勃的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後世。

此外還有軒

“有窗的長廊或小屋。”

軒的古意為有窗的長廊或小屋。多為高而敞的建築,但體量不大。軒的形式類型也較多,形狀各異,如同寬的廊,是一種點綴性的建築。造園者在佈局時要考慮到何處設軒,它既非主體,但又要有一定的視覺感染力,可以看作是“引景”之物。

拙政園中,蘇軾詞句“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 ”的與誰同坐軒,其四面皆可觀景,獨特的設計使其別具趣味。

“臺,觀四方而高者。”

高而平的建築叫臺,一般築成方形。臺是最古老的園林建築形式之一,臺上可以有建築,也可以沒有建築。規模較大、較高者便叫壇。比如說天壇。

武漢名勝古琴臺,是中國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的發源地,又名俞伯牙臺。據傳是後人為紀念伯牙和子期之間的深厚情誼所建。

“建在高土臺或水面(或臨水)上的建築。”

水邊建築,人們在此倚欄賞景。榭不但多設與水邊,而且多設於水之南岸,視線向北而觀景。建築在南,水面在北,所見之景是向陽的;若反之,則水面反射陽光,很刺眼,而且對面之景是背陽的,也不好看。

位於中山陵園的流徽榭,初建時,陵園工程師大膽地在捲棚式的白色亭頂上覆以乳白色的琉璃瓦,加上紅色立柱,形成美不勝收的水中倒影。








銀岡後學


一、建築位置的區別。

1、亭,多建於室外,如:建於路旁,供行人休息、乘涼或觀景用。

2、樓,多建在居住、生活地。

3、閣,多建在人流量較大的位置。

二、造型的區別。

1、亭,常見的亭子多以單柱或多柱撐頂,四周敞開,一般無窗,四周設有座位。也有的亭子中置有一小桌。

2、樓,樓只在一面或兩面設窗,供人們憑窗觀景之用。這有點類似今天的樓房,通常是南北屋,南北開窗。也有挑出平座的,但僅限於一面設有可走出室外憑欄觀景的平座,有點類似現今樓房的陽臺

3、閣,閣四面皆有窗,且也設有門,四周還都設有挑出的平座,供人環閣漫步、觀景。平座設有美人靠(一種類似涼椅式的坐椅)。

★⥤引⥤中國古代建築中的多層建築物。樓與閣在早期是有區別的。樓是指重屋,閣是指下部架空、底層高懸的建築。閣一般平面近方形,兩層,有平坐,在建築組群中可居主要位置,如佛寺中有以閣為主體的,獨樂寺觀音閣即為一例。樓則多狹而修曲,在建築組群中常居於次要位置,如佛寺中的藏經樓,王府中的後樓、廂樓等,處於建築組群的最後一列或左右廂位置。後世樓閣二字互通,無嚴格區分, 古代樓閣有多種建築形式和用途。城樓在戰國時期即已出現。漢代城樓已高達三層。闕樓、市樓、望樓等都是漢代應用較多的樓閣形式。漢代皇帝崇信神仙方術之說,認為建造高峻樓閣可以會仙人。佛教傳入中國後,大量修建的佛塔建築也是一種樓閣。北魏洛陽永寧寺木塔,高“四十餘丈”,百里之外,即可遙見。建於遼代的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高67.31米,仍是中國現存最高的古代木構建築。可以登高望遠的風景遊覽建築往往也用樓閣為名,如黃鶴樓、滕王閣等。中國古代樓閣多為木結構,有多種構架形式。以方木相交疊壘成井欄形狀所構成的高樓,稱井□式;將單層建築逐層重疊而構成整座建築的,稱重屋式。唐宋以來,在層間增設平臺結構層,其內簷形成暗層和樓面,其外簷挑出成為挑臺,這種形式宋代稱為平坐。各層上下柱之間不相通,構造交接方式較複雜。明清以來的樓閣構架,將各層木柱相續成為通長的柱材,與梁枋交搭成為整體框架,稱之為通柱式。此外,尚有其他變異的樓閣構架形式。

★⥤亭

中國傳統建築中周圍開敞的小型點式建築,供人停留、觀覽,也用於典儀,俗稱亭子,出現於南北朝的中後期。“亭”又指古代基層行政機構,兼設有旅舍形式 亭一般設置在可供停息、觀眺的形勝之地,如山岡、水邊、城頭、橋上以及園林中。還有專門用途的亭,如碑亭、井亭、宰牲亭、鍾亭等。亭的平面形式除方形、矩形、圓形、多邊形外,還有十字、連環、梅花、扇形等多種形式。亭的屋頂有攢尖、歇山、錐形及其他形式複合體。大型的亭可築重簷,或四面加抱廈。陵墓、宗廟中的碑亭、井亭可做得很莊重,如明長陵的碑亭。大型的亭可以做得雄偉壯觀,如北京景山的萬春亭。小型的亭可以做得輕巧雅緻,如杭州三潭印月的三角亭。亭的不同形式,可以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構造作法,亭的結構以木構為最多,也有用磚石砌造的。亭多做攢尖頂和圓錐形頂。四角攢尖頂在漢代已出現,八角攢尖頂和圓錐形頂在唐代明器中已有發現。宋《營造法式》中所載“亭榭鬥尖”,是類似傘架的結構。這種做法可以從清代南方的園林中見到。明清以後,方亭多用抹角梁,多角攢尖亭多用扒梁,逐層疊起。矩形亭的構造則基本與房屋建築相同。





中國紀錄新視窗


1,亭:體積小巧,造型別致,可建於園林的任何地方,其主要用途是供人休息、避雨。亭子的結構簡單,其柱間通透開闢,柱身下設半牆。從亭的平面來看,可分為正多邊形亭、長方形和近長方形亭、圓亭和近圓亭、組合式亭等等,從立體構形來說,又可分為單簷、重簷和三重簷等類型。亭子。有頂無牆,供休息用的建築物,多建築在路旁或花園裡

西蜀子云亭。――《三國志·諸葛亮傳》

常記溪亭日暮。――宋·李清照《如夢令》

亭東自足下皆雲漫。――清·姚鼐《登泰山記》

亭西有岱祠。

2,臺,本義:用土築成的方形的高而平的建築物

臺,觀四方而高者。――《說文》

可以處臺榭。――《禮記·月令》

層臺累榭,臨高山些!――《楚辭·招魂》

歌臺暖響,春光融融。――杜牧《阿房宮賦》

百年多病獨登臺。――杜甫《登高》

多少樓臺煙雨中。――唐·杜牧《江南春絕句》

臺閣相向。――唐·李朝威《柳毅傳》

守臺軍士。――《廣東軍務記》

3,樓:是兩重以上的屋,故有“重層曰樓”之說。樓的位置在明代大多位於廳堂之後,在園林中一般用作臥室、書房或用來觀賞風景。由於樓高,也常常成為園中的一景,尤其在臨水背山的情況下更是如此。樓,重屋也。――《說文》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古詩十九首》

五步一樓,十步一閣。――杜牧《阿房宮賦》

建築在高處的建築物 [superstructure]。如:樓子(樓閣);樓榭(高臺之上的房屋,泛指樓房);樓堞(城樓上的矮牆)。又指有上層的車船,其上層也叫樓。

4,閣:與樓近似,但較小巧。平面為方形或多邊形,多為兩層的建築,四面開窗。一般用來藏書、觀景,也用來供奉巨型佛像。但較小巧閣,一種架空的小樓房,中國傳統建築物的一種。其特點是通常四周設隔扇或欄杆迴廊,供遠眺、遊憩、藏書和供佛之用

接屋連閣。――《淮南子·主術訓》

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唐·杜牧《阿房宮賦》

細瞻景狀,與村東大佛閣逼似。――《聊齋志異·促織》。平面為方形或多邊形,多為兩層的建築,四面開窗。一般用來藏書、觀景,也用來供奉巨型佛像。

5,殿:接待大眾,辦公集會的場所稱為"殿 "像我們現在的客廳.


四哥出山


“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

亭是園林中重要的景點建築,多建於路旁或水旁,供行人休息、乘涼或觀景用。在建築形態上的特徵是“有頂無牆”。在《園冶》中,亭“造式無定,隨意合宜則制,惟地圖可略式也。”即是說,這許多形式的亭,以因地制宜為原則,只要平面確定,其形式便基本確定了。

自古四大名亭:醉翁亭、愛晚亭、陶然亭、湖心亭。

醉翁亭

湖心亭

愛晚亭

陶然亭

“臺,觀四方而高者。”

高而平的建築叫臺,一般築成方形。臺是最古老的園林建築形式之一,臺上可以有建築,也可以沒有建築。規模較大、較高者便叫壇。

天壇

武漢名勝古琴臺,是中國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的發源地,又名俞伯牙臺。據傳是後人為紀念伯牙和子期之間的深厚情誼所建。

古琴臺

“樓,重屋也。”

樓是古建築中兩層以上的房屋,亦稱重屋。樓在戰國時就已出現,漢代城樓已高達3層。

樓在古代城市或建築群中是很重要的建築,如城市中的城樓、箭樓、鐘樓、鼓樓,供登臨遠眺的黃鶴樓、岳陽樓、望江樓、煙雨樓,供演戲的戲樓等。

黃鶴樓和岳陽樓分別因為兩首膾炙人口的詩句而聞名於眾。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樓

“吳楚東南柝,乾坤日夜浮。”

岳陽樓

“樓閣樓閣”,閣與樓似乎總是連著出現。閣與樓相比,體量較小巧。閣的室內,天花板與二層樓板間有結構層,就是通常說的暗層。暗層是區分閣與樓的重要特徵。

江南著名的建築滕王閣,因初唐詩人王勃的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後世。

滕王閣

“有窗的長廊或小屋。”

軒的古意為有窗的長廊或小屋。多為高而敞的建築,但體量不大。軒的形式類型也較多,形狀各異,如同寬的廊,是一種點綴性的建築。造園者在佈局時要考慮到何處設軒,它既非主體,但又要有一定的視覺感染力,可以看作是“引景”之物。

拙政園中,蘇軾詞句“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 ”的與誰同坐軒,其四面皆可觀景,獨特的設計使其別具趣味。

與誰同坐軒

“建在高土臺或水面(或臨水)上的建築。”

水邊建築,人們在此倚欄賞景。榭不但多設與水邊,而且多設於水之南岸,視線向北而觀景。建築在南,水面在北,所見之景是向陽的;若反之,則水面反射陽光,很刺眼,而且對面之景是背陽的,也不好看。

位於中山陵園的流徽榭,初建時,陵園工程師大膽地在捲棚式的白色亭頂上覆以乳白色的琉璃瓦,加上紅色立柱,形成美不勝收的水中倒影。

流徽榭


國家傳統文化


古籍《釋名》中曾記載:“亭者,停也。所以停憩遊行也。”

可見亭子是供人休息或觀賞景物的建築。據說亭在古時是指道旁供人休息的建築。在現實生活中仍可以找到一些當初“亭”的雛形,如路邊的售貨亭、賣報亭等。

亭,是園林中形式最多、最為靈活的建築。或建在花間、或設在水畔、或置於山巔、或隱於竹裡。而亭子造型多變,並沒有固定的定式,只要能滿足停憩和造景功能即可。

常見的亭子多以單柱或多柱撐頂,四周敞開,一般無窗,四周設有座位可供人們休息或觀景。也有的亭子中置有一小桌,供人下棋、飲酒之用。

亭頂多為攢尖式的,常見的有三角亭、四角亭、六角亭、八角亭等等。亭子的柱上也常常掛有楹聯,以增加遊人情趣。如:蘇州滄浪亭前有一聯:“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


(江蘇木瀆羨魚亭)

也稱眺臺,是指高於地面、供人登高望遠的露臺式建築。

古時的臺主要用於操練點兵和觀賞戲劇之用。在園林建築中多與樓廊亭榭相結合,供人眺望山林之景色臺多建在高地或臨水的池邊。

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就是著名的臨湖賞月平臺。


(杭州西湖 “平湖秋月”)

“樓者,重屋也。”

樓是供人居住的房屋,在園林建築中多為兩層,個別也有三層的。樓在戰國時期就出現了,當時主要用於觀敵瞭陣,後來發展成為供人居住的住宅,主要用於居住女眷。

嚴格一點說,樓只在一面或兩面設窗,供人們憑窗觀景之用。這有點類似今天的樓房,通常是南北屋,南北開窗。也有挑出平座的,但僅限於一面設有可走出室外憑欄觀景的平座,有點類似現今樓房的陽臺。

樓的造型有多種多樣,但園林中的造型是一層為廳堂式建築,外部設有立柱,用以支撐上層建築,並形成一種外廊。樓的二層設有窗。若樓與樓之間的二層相通,稱之為“串樓”,樓內有廊相通,可繞行一圈的,稱為“走馬樓”等等。


(武漢黃鶴樓)

“重屋為樓,四敞為閣”這是樓與閣的重要區分點。通常我們很難區分哪座建築是樓,哪座建築是閣,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將樓與閣混為一談,連樓閣一詞也是混在一塊使用的。但在古時樓與閣是有嚴格區分的。

樓與閣的相同點是二者均為“重屋”,也就是說樓與閣都是兩層或以上建築。但閣四面皆有窗,且也設有門,四周還都設有挑出的平座,供人環閣漫步、觀景。平座設有美人靠(一種類似涼椅式的坐椅),供人休息,憑欄觀景。

如:北京頤和園的佛香閣,登高可觀看頤和園全景。

但在中國樓閣建築中也有名與實不太相符的。嚴格地說,岳陽樓為樓,而黃鶴樓則是閣。但也有特例,那就是外形不是“重屋”的水閣。如:蘇州網師園的濯纓水閣,就是一座臨水而建的單層建築。


(江西南昌滕王閣)


許都風采


一:建築位置的區別。

1、亭,多建於室外,如:建於路旁,供行人休息、乘涼或觀景用。

2、樓,多建在居住、生活地。

3、閣,多建在人流量較大的位置。

二:主要功能的區別

1、亭,是供人憩息的場所。可供人們休息或觀景,供人下棋、飲酒之用。

2、樓,是供人居住的房屋。

3、閣,供人休息,憑欄觀景。


棲雲逸士


我是塵觀,我來聊一聊。

亭,樓,閣有什麼區別?

亭 樓 閣的區別就是建築的

形制和用途不同來區分的

亭子一般是一種有頂沒有牆的小型建築

一般用來納涼或者消遣之用。

樓兩層以上的建築物

一般是一個大院中的主建築物。

樓臺登高望遠。

閣一般是四周有迴廊和格柵的多層榭


塵觀


亭臺樓閣,是四個結構體系,亭就是四個柱子加個蓋,臺就是在亭的基礎上加個底座,有臺階那種,那麼樓和閣,就是在亭臺的基礎上,加窗戶,加樓層。

重點說樓和閣:

樓是古建築中兩層以上的房屋,亦稱重屋。樓平面多狹而修曲,與閣原有明顯區別,但後來因其均為復層建築,故常通稱為樓閣。樓在建築群中常居次要地位,如佛寺藏經樓、王公府第中的後樓、廂樓等。樓在戰國時就已出現,漢代城樓已高達3層。如後世發掘的漢代陶樓,高至9層此與漢代高臺風尚有關。樓的出現,增室,和房屋立面以樓板隔出的上層部分。但亦有一般樓房用“閣”這個名稱的,如故宮文淵閣和寧波天一閣等。現存留較著名的閣有文昌閣、蓬萊閣、文溯閣、五皇閣、紫光閣、萬佛閣等。

閣由起源於巢居的幹闌式建築,經過進一步發展而成。閣的外立面中腰處有平座和腰簷,沿平座設上層的外走廊,在室內是一層天花與二層樓板間的結構層,也就是通常說的暗層。暗層是區分閣與樓的重要特徵。在建築群體中,閣也大都是主要建築,如薊縣獨樂寺的觀音閣,北京故宮內的體仁閣、宏義閣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