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蹲点日记:鱼苗来了!群众笑了!

记者蹲点日记:鱼苗来了!群众笑了!

“鱼来了!鱼来了!”

7月4日上午10点,一辆红色的卡车出现在铜厂村口的道路上,现场顿时沸腾起来,村民们拎着大桶小桶,争先恐后聚集在村口的桥头上。“不要慌,让车先过来,你们把装鱼的工具准备好,先在表上找到你的名字,签完名,再过去称,每亩20公斤。”文山市开化街道办事处铜厂社区副主任、文书李春红和社区的干部职工赶紧在一旁维持秩序,原来这是开化街道办事处在为村民们免费发放稻田养殖的鱼苗。

记者蹲点日记:鱼苗来了!群众笑了!
记者蹲点日记:鱼苗来了!群众笑了!记者蹲点日记:鱼苗来了!群众笑了!

“铜厂村小组这里养鱼的一共57户,165亩,每亩发放鱼苗20公斤,共3300公斤。”社区工作人员一一核对姓名,亩数,斤数,然后喊村民登记签字。

“你们拉去要赶快放到田里,田里的水要合适,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多了鱼会跳出来。田中间要挖一条深50厘米的沟,让鱼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另外给稻谷打农药时,一定要注意换水。”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高级农艺师周会勇也在现场指导。

记者蹲点日记:鱼苗来了!群众笑了!记者蹲点日记:鱼苗来了!群众笑了!

铜厂村依山傍水,水田较多,长期以来就有种植水稻的传统。据村小组长杨树云说,这里的村民搞稻田养鱼已经有五年了,由于是生态养殖,口感好,所以根本不愁销路。群众们尝到了甜头,一听说免费发放鱼苗,都非常积极踊跃。其实,要说稻田养鱼带来的实惠,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对此感受最深。

陶有柱,是铜厂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前在浙江做电焊工。2017年,政府补助3万元,他回家改建了房子。由于没有外出打工,经济上有些窘迫。还好,当年渔业站给他免费送来了鱼苗。他家四亩稻田,每亩放20公斤鱼苗,基本不费什么功夫照看。“7月初放,年底点每条就长了1斤多,每市斤卖20元,好卖得很。管理基本不操心,主要是管看好田里的水,不需要喂养。”陶有柱估算了一下,每亩大约有2000元的收入,再加上稻谷的收成,还是比较划算。所以今天开化街道办事处送鱼苗来,他很积极,忙前忙后,还指导同村的村民如何放水,确保鱼苗成活。

记者蹲点日记:鱼苗来了!群众笑了!

杨永亮,今年36岁,铜厂社区天生桥村小组村民,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病致贫。他父亲中风失去劳力,母亲有冠心病和高血压,更糟糕的是,他年纪轻轻就被检查出骨髓结核,无法干重活。面对他家极其特殊的贫困现状,社区干部也是想方设法,帮助他脱贫。让他家搞稻田养鱼,就是其中的一个办法。“我这里有2亩稻田,今天先放水,然后把周围围起来,不让鱼跳出去。”杨永亮觉得稻田养鱼还是比较适合自己的。“这份养鱼嘛,不需要喂食,也不需要天天守着。我觉得像我这份病人,不需要做多少活计,还是整得成的。”

记者蹲点日记:鱼苗来了!群众笑了!
记者蹲点日记:鱼苗来了!群众笑了!

“办事处现在有233户养鱼,有14户是建档立卡户。”开化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志斌告诉记者。“这个产业扶持项目是我们街道办事处通过前期的调研考察,发现稻田养鱼投入少,见效快,增收明显,有9个村比较适合。所以就联系了一家外地渔业公司,专门送鱼苗来给村民搞稻田养鱼,分三次发放,主要是鲤鱼。目前已发放10吨鱼苗,养鱼的稻田大约是500多亩。”

记者蹲点日记:鱼苗来了!群众笑了!

当天,从空中俯瞰铜厂村,只见苍翠成荫,田埂交错。一块块墨绿的稻田镶嵌在大地之中,每块稻田的中间都有一个“一”字形,这是稻田养鱼的显著标志。

望着一条条鱼儿钻入水中,消失在绿油油的稻叶之间,铜厂村村民小组长杨树云有了新的想法:“想搞一个稻田养鱼合作社,听说社区已经在做这件事了。主要是想在养殖上,管理上更规范一些,另一个就是在品牌,知名度上能提升一些。毕竟,我们的鱼的确味道不错!真正的绿色生态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