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潁東這個地方或是古代的軍營、糧倉

阜陽潁東這個地方或是古代的軍營、糧倉

寧大莊周邊的園套子

筆者曾經發文介紹阜陽市潁東區正午鎮橫山村寧大莊的特殊地形,因其形制比較特別,在當地被稱之為園套子。該說法僅限寧大莊周邊,再遠一點的地方則沒有“園套子”的叫法。

在當地,關於園套子的來歷說法不一。有說是古代軍營,又說是古村莊的遺蹟,還有說是古糧倉。關於寧大莊園套子的形成原因,筆者也曾經做過深入的探究和考證,但是一直沒有結果。

阜陽潁東這個地方或是古代的軍營、糧倉

園套子形制

因遺址為筆者家鄉所在地,出於情感上的因素,本人一直不懈努力,希望還原並揭開歷史真實面貌。

近日,筆者再次來到阜陽市檔案館翻閱資料,期望從史料中能查找到一些蛛絲馬跡。功夫不負有閒人,終於在市政府朋友提供的一本清道光年間的地誌中查到了相關記錄,在該地誌的輿地篇有這樣一行文字記錄“縣東北四十五里舊志謂司馬宣王使鄧艾屯兵於此以備東南蓋即魏之倉城”。從文字記錄上可以看出,縣東北四十五里(即寧大莊周邊)三國時代的大將鄧艾曾在此屯兵保護糧倉的歷史事蹟。

而再查鄧艾資料得知,鄧艾乃三國時期的魏之名將。魏齊王正始二年(241年) 司馬懿派鄧艾於陳(今淮陽)、項至壽春(今壽縣)一帶屯田。鄧艾以汝陰縣(阜陽)為中心,廣開漕運,挖渠300餘里,修浚諸坡,灌田兩萬餘頃,實現了食有儲備。

據史料記載,鄧艾在實行屯田時,設五里一營,一營六十人,治理諸坡。阜陽之所以作為鄧艾屯田的大本營,原因是阜陽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境,又是諸軍逐鹿征戰之衝;加之這裡因“黃淮奪道”頻繁,使得境內湖泊星羅,坡窪棋佈。這些坡窪之地是“大雨大災,小雨小災,無雨旱災”。正是這些原因,才使得這裡成為鄧艾屯田選中的地方。

關於寧大莊園套子是鄧艾屯田的有關遺址,佐證有二:一、以營命名的地方,鄧艾屯田,是以五里置一營。而寧大莊周邊有肖大營、許常營、大武營等。其二,作為屯兵守備糧倉,必然有倉基。而寧大莊村民曾在早年間於村西、村東分別挖掘出類似於倉基的磚路。據村民韓傳敏介紹,數年前他家起土建房子,曾在村東挖出青磚漫的磚路,非常平整。

由於以上資料的作證,據此推測,寧大壯七十二個園套子的說法,應是鄧艾當年屯田的糧倉遺址。(文/圖 尹豔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