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之死,真的是因爲他堅持迎回「二帝」嗎?(上)

歷史|岳飛之死,真的是因為他堅持迎回“二帝”嗎?(上)

很多人認為,岳飛被害是因為他堅持要迎回徽宗、欽宗,那麼在位的高宗皇帝趙構就沒地兒可去了。

明代的文徵明在《滿江紅》中還寫道:“豈不念,中原蹙;豈不惜,徽欽辱。但徽欽既返,此身何屬。”由此可見,很多人都認為,高宗想的是:“徽欽既返,此身何屬”。

但實際上,這個口號是他老人家自己提出來的。

趙構在即位詔書上寫道:“同徯兩宮之復”。就是說,“迎回二聖”口號是他在繼承皇位的時候親自寫上的。

歷史|岳飛之死,真的是因為他堅持迎回“二帝”嗎?(上)

宋高宗趙構之詔書

既然頭兒都提出來這個意思了,底下的人當然要積極響應。

在當時,“迎二聖,歸京闕”是當時的每個主戰派都整日放在口頭喊的,岳飛當然也不例外。

他在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乞宮祠札子》等文章中都說過,要“奉迎二聖”。

但是情況在紹興七年(公元1137年)發生了變化。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徽宗和欽宗並一干家眷被擄走,在紹興七年也就是公元1137年,被擄走十年的徽宗皇帝在金國的五國城病逝。

歷史|岳飛之死,真的是因為他堅持迎回“二帝”嗎?(上)

五國城”最搶眼的建築就是這樣兩間半地下式的茅草屋——宋朝被擄的兩個皇帝的“行宮”

然後金人就改變了策略。他們想扶立欽宗或者他兒子當傀儡皇帝,以對抗趙構當皇帝的南宋。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偽滿洲國也是有個傀儡皇帝溥儀。

對於南宋的君臣子民來說,這個時候當然不能再喊著“奉迎二聖”的口號了,那不是順應了金人的思路麼。

於是岳飛在紹興七年的《乞出師札子》中明確寫道:“異時迎還太上皇帝、寧德皇后梓宮,奉邀天眷歸國,……陛下高枕無北顧憂,臣之志願畢矣。”

歷史|岳飛之死,真的是因為他堅持迎回“二帝”嗎?(上)

岳飛奏章拓印本

此時他表示,迎回太上皇和皇后,以及其他“天眷”。

這裡的用詞巧妙啊,欽宗皇帝當然也在“天眷”之中了。

並且,北伐成功、救回“天眷”是為了使陛下能高枕無憂,讓臣完成畢生所願嘛——並不是為了欽宗復辟。

這是岳飛此刻很明確的態度了。

甚至在同年的一道奏章中,岳飛更是提議:將宗室子弟趙伯琮(即後來的宋孝宗)立為皇儲,以“泯敵之謀”。

趕緊立個遺囑吧,告訴那些金人,別再打我們大宋的主意了,我們這裡才是正統,明白沒有。

歷史|岳飛之死,真的是因為他堅持迎回“二帝”嗎?(上)

徽、欽二帝的“望雁亭”——盼望北歸的大雁捎來故國的書信!

雖然此事被趙構駁回,但是岳飛在之後的一系列文書中都只說“收地兩河”等詞語,而不再提起“淵聖”的字樣了。

縱觀整個過程,岳飛對於是否迎回徽宗欽宗的態度,與當時朝廷上的其他臣子是一致的。基本上是隨大流的,並沒有做那個刺頭兒。

因此,常被提起的岳飛因為提及“奉迎二聖”,而被趙構借秦儈之手害死,實屬無稽之談。

那麼,在各方勢力盤根錯雜的南宋,岳飛的死到底是誰在背後施力?

關於這一點將在《岳飛之死,真的是因為他堅持迎回“二帝”嗎?(下)》中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