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先叫醒脾,再賞夏花、聽夏音、品夏夜

賞夏花 聽夏音 品夏夜

夏天,先叫醒脾,再賞夏花、聽夏音、品夏夜

夏天,先叫醒脾,再賞夏花、聽夏音、品夏夜

夏天,先叫醒脾,再賞夏花、聽夏音、品夏夜

夏季是指立夏到立秋的這段時期。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夏季芬芳的花草宜人悅心,也是調養身體的好時節。

夏天,先叫醒脾,再賞夏花、聽夏音、品夏夜

夏季養生為什麼強調“醒脾”?

夏天,先叫醒脾,再賞夏花、聽夏音、品夏夜

中醫認為脾胃位於中焦,“脾臟屬中央土,旺於四季” ,意思是脾在五行中屬土,土是萬物之母,一年四季脾氣都要健旺才好,故脾又有“脾土”的稱謂。

夏天,先叫醒脾,再賞夏花、聽夏音、品夏夜

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是後天之根本,主要功能是運化水谷。脾喜燥惡溼,喜暖愛芳香,易被溼邪所困。脾的功能好,就能運化水溼,脾陽振奮,運化水溼功能正常,溼邪不易致病。反之,脾的功能不好,溼邪阻脾陽,脾胃功能受損就會出現脾虛。脾虛中醫又分為脾氣虛、脾陽虛、中氣下陷、脾不統血。夏天酷熱,是陽氣最盛的季節,也是多雨多溼的時節,夏天過重的溼氣會損傷脾胃功能,出現“溼邪傷脾、溼邪困脾”等病證,所以盛夏季節人們常常會自覺沒有胃口,頭身重著,少氣乏力。

/ “溼”是中醫的理論之一 /

中醫認為致病的邪氣有風邪、寒邪、暑邪、溼邪、燥邪、火邪,在這“六淫邪氣” 中,溼邪最為難除,溼邪最易到處流竄,可以停留在人體的任何部位,所以溼邪致病複雜、纏綿、難治。

“溼邪”,有外溼和內溼之別。外溼是由於居住地潮溼或氣候潮溼或涉水淋雨等外來水溼之邪入侵人體,困遏脾氣,致脾陽不振;內溼則是脾氣虛弱,內生溼邪,致溼邪困阻中焦脾胃,出現脾氣不得上升(正常脾氣宜升不能降)而致病。外溼、內溼致病均稱為“溼邪困脾”。

夏天,先叫醒脾,再賞夏花、聽夏音、品夏夜

夏天,先叫醒脾,再賞夏花、聽夏音、品夏夜

溼邪如何驅逐?

中醫祛除溼困脾胃的方法是“化溼醒脾”或“化溼悅脾”。化溼的中藥大都性味辛溫,歸入脾胃,藥性偏於溫燥,氣味芳香,又稱為“芳香化溼藥”。這類藥物具有醒悅脾胃,宣化溼濁,使脾胃康健的功效。常用的化溼中藥有:藿香、佩蘭、蒼朮、厚朴、砂仁、草果、木香、陳皮、厚朴、蘇梗、黨參、白朮、茯苓、薏苡仁、山藥、生薑、大棗、炙甘草等。

夏天,先叫醒脾,再賞夏花、聽夏音、品夏夜

除了中藥以外,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補益脾氣的食材,“多甘多苦”的食物有利於補脾益胃。甘味入脾,苦味入心,補心火可以滋養脾土。就五行關係來說,心是脾之母,脾是心之子,心與脾是母子關係,《難經》雲“虛則補其母”,所以補心火可以益脾氣,振奮脾陽。

夏天,先叫醒脾,再賞夏花、聽夏音、品夏夜

“春夏養陽”是什麼意思?

夏季氣溫較高,易出汗傷陽,需要顧護人體的陽氣。古云“有陽氣則生,無陽氣則死”,陽氣是人的動力、活力、生命的根本。夏季宜食用性味甘平或甘溫或苦味的食品,慎食寒涼或味厚滋膩之物品(甜膩之物易滋生溼邪),這類食物易損傷、阻礙脾胃運化功能。甘味食物如馬鈴薯、南瓜、玉米、黃豆、紅薯、赤小豆、綠豆、冬瓜、香菇、山藥、栗子、薏仁米、大棗、藕、胡蘿蔔、扁豆、豇豆以及肉類如牛肉、狗肉、烏雞等。這些食物味甘、性平,有補氣、健脾的功效。

夏天,先叫醒脾,再賞夏花、聽夏音、品夏夜

作者

吳繼萍

夏天,先叫醒脾,再賞夏花、聽夏音、品夏夜

光華院區門診時間(光華街120號):週一上午 週三下午

滇池院區門診時間(華晨路1號): 週一下午 週四上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