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70、80后是听日本歌长大的,90、00后是看日本动漫长大的?

五筋gA

包括我在内的不少90后,我相信也有很多人在小时候也听过这些歌曲,确实翻唱的很好听。而90后和00后作为接触动漫最多群体,尤其是90后,还小的时候就经常能从电视上看到日本动漫,在没有更适合小孩子看的节目之前,动漫就是小孩子最好的娱乐方式之一,很多人就是在这么一种环境下,养成了看动漫的兴趣和习惯。

尤其是一些优秀的日本动漫,很多人都是从小开始追着看,一直到长大工作,甚至是成家立业都还在追。正是因为好看,所以很多小孩子愿意在动漫上花时间,当养成了这种习惯才发现自己也长大了。


泡面菌

80后其实也是看日本动漫长大的,只是80后还经历了一点中日蜜月期的尾巴,享受到的日本文化产品更加丰富而已。


笔者是80后,从小每天晚上6点半,就会搬个小板凳,在电视机前守候《圣斗士星矢》的播出,每次就播一集,一集也就20分钟,那个意犹未尽的感觉,就像一头小猪看着一顿美食瞬间吃完那样。有的时候,每一集播完还有一小段日文预告,又会加重这种对明天播出的祈盼。


《圣斗士星矢》之后,还能团结自家哥哥姐姐围坐在一起收看的那就是《灌篮高手》了。哥哥姐姐都是70后,大家每次一边看,还一边评价,讨论。这个场面在《灌篮高手》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灌篮高手》在中国的火爆,让不少日本人误认为篮球在中国校园的火爆,是因为灌篮高手。


中日在80年代迎来蜜月期,随着港台歌手翻唱日本歌手的歌蹿红,这也影响了很多80后,认识到了日本音乐,自觉或不自觉地变成了听日本歌手歌曲长大。


后来因为政治与历史问题,两国关系在进入90年代后经历了不少干扰。此前还能在中国看到更多的电影、电视剧,量上面逐渐减少,到了2000后基本上只剩下动漫,通过一些灰色途径,流入中国传播。


当然了,随着审美的变化,千禧年代在人际交往上陷入被动,二次元文化的萌芽逐渐播下,到现在,日本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已经从以前的电影,音乐,综艺,逐步退化到了只剩动漫了。


这就是现实。


(最后值得强调的是,日本的文化产业虽然发达,但总体上电影,音乐,综艺,电视剧更多只强势于日本国内市场,真正出口的其实也就是动漫为主,且它也只受一部分人的喜爱。)



北京不冷东京热

因为,那个时代,70-80年代的国内你听到的流行金曲,很多都是用的日本流行歌曲的曲调,用中文填的词,等于是一种翻唱。像周华健的金曲《让我欢喜让我忧》,就是翻唱的日语歌曲《男と女》;张国荣的《风继续吹》翻唱日语歌曲《さよならの向こう側》,邓丽君翻唱的日语歌曲更是数不胜数;任贤齐的《伤心太平洋》翻唱的日文歌曲《幸せ.》,很多耳熟能详的金曲都是日文流行歌曲改编的,甚至连21世纪后都有。

2001在国内超热门的F4的《流星雨》,都是翻唱的平井坚的《Gainning through losing》,这些都是有据可查的,多查查你会惊讶的。

所以说70-80后,甚至更年长一辈,听的那些歌曲,都可能是日语流行歌曲翻唱来的,日文的文化输出是悄悄的渗透进来的。

而说90后看日本动画长大也没毛病,毕竟现在动画主要就是日美两国做主,美国是主打3D的动画,表现形式和我们东方的文化有不少差异,而且大多数是讲述西方的一些价值观认知观,相对而言,日本的2D动画表现形式,还会和东方的文化更加贴近。

日本动漫更不用说了。2000年之前,国内电视台是会在5-6这个孩子们放学回家的这个点左右播出卡通的,其中就有不少日本动漫。

你要问为什么都听日本歌曲,或者日本翻唱歌曲,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为什么小孩子都喜欢看日本动画片,笔者还是和上面的回答一样,因为人都是会默默中把事物进行比较的。为什么某些商品热销,有些产品就是销路不行,人们潜移默化中都会进行比较,哪个商品价廉物美,哪些歌曲听起来让人流连忘返,哪些动画看了让人觉得打心底有趣的,于是人们会做出自己的选择,最终形成爱好。


有些人会说现在的孩子“倾日”,可是接受的文化洗礼的时候,可能老一辈就是听日本的歌曲长大的,这潜移默化的受着日本现代文化的影响,哪怕你听的歌曲是中文歌曲,是中国人在唱,但谱曲的还是日本人,所以那些说孩子“倾日”的家长,怕是也是早就受到了这样的文化影响。人都是会选择更加“优秀”的事物的,所以我想说的事情你应该明白。


T哥小站

港台的歌曲在70及80后时期,大部分比较火爆的劲歌金曲都是模仿日本的歌曲,只是少数改词而已,而且大家听歌主要是为了书法自己的情绪以及个人的音乐爱好,这些并不是自己能决定的,并且大部分人容易随波逐流,跟随大部分的人的喜好,所以大家都听就火爆了,当然也不得不说他们的作词作曲的能力非常强

而90跟00后的话看日本动漫这个问题我觉得主要还是自身问题,自己的地方没有好看的动漫那肯定是会看到其他国家的,再者日本动漫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非常大,并非只有我们国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