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事关西安未来的规划,我们从四万多字中划了八个重点!

这份事关西安未来的规划,我们从四万多字中划了八个重点!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西安城记

发现身边这座城

这份事关西安未来的规划,我们从四万多字中划了八个重点!

前言 | Preface

对未来最大的期待是什么?是信任!所以,《大西安(西安市-西咸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17—2021)》被刷了屏。

政通人和,这个已不在赘述。自2017年“大西安元年”开启以来,西安的变化有目共睹。放眼全国,2017年也是“新一线城市”真正异军突起的一年。谁在这一波发展中抢得先机,谁就能赢得未来十年。所幸,西安开启了一个属于它的新时代。

我们再来聊聊西安这座城

最近,西安频频登上了全国热搜。从“西安年·最中国”的大唐长安之景到玩转九〇后的“抖音之都”,再到“一日落户八千人”的抢人大战……

西安,这座曾经厚重的古都,身段越来越轻松,动作越来越潇洒,心态也越来年轻。相比几年前西安那种“蓬头垢面”,真是有些天壤之别。其实,在互联网时代,时间、空间的界限没有了。一座城市在他人眼中,没有发不发达之分,只有先不先进之分。

农耕文明时代,西安是世界瞩目的城市;“三线建设时代”,夯实了西安最坚实的基础。因此,西安人才有自豪的底子,以及对发展滞后他城的爱恨交加。

其实,各种城市排行榜前二十位的城市,绝大部分带有“沿海、南方”关键词。像西安这样处于内陆、北方的城市,屈指可数。所以,用脚和用钱投票的时代,“闭门造车式”的治城、“鼠目寸光式”的规划和“关门打狗式”的招商,注定会受到时代的惩罚。

这份事关西安未来的规划,我们从四万多字中划了八个重点!

千年前,唐诗人孟浩然写道:“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城,亦是如此。

放眼全国,从2017年开始,“新一线城市”开始频频发力,纷纷在规划它们的十年大计。大家最能直观感受到的,就是抢人、抢人才。

一座城市,人为何会留下来?简单来说,住好、吃好、收入高。这背后,是城市良好的规划、发达的产业和优质的配套等。西安,从古至今都是一座特大城市,需要的是大格局、大视野和大手笔,而不是小打小闹、“过家家”。

  • 宁可规划等发展,也不要发展等规划。

  • 从远到近,从大到小;

  • 只许考虑需要,不许考虑资源。

  • 人口只怕做太小,不怕做得大。

这份事关西安未来的规划,我们从四万多字中划了八个重点!

“文武胜地”!若西安未来能破解传承和延续的意义,未来的西安也许会有所不同。

从今日到2021年,西安将有近几十年最大的两大节点:第一,预计将举办“第二届丝绸之路高峰论坛”,这是媲美杭州G20的国际峰会;第二,是2021年的全运会,西安有史以来举办最大的城市盛会。

人无压力轻飘飘,城无方向把队掉。现代西安,这十五年一次发展机遇窗口期,值得你值得期待。

我们为你划了这八个重点

这份一百余页、四万多字的文件,系统地说明了到2021年目标。相信,这些对每个人来说都有关系。

在这次规划中,除了“硬性”的发展目标之外,还有相当多的“软性”信息,比如行政区调整。我们分析,新城区、莲湖区、碑林区“三区合一”和“四区一港两基地”进行实质性的整合,都将提速。

1

城市规划:做一个真正“大西安”

从全国、全省大局出发,运用系统性思维搞好大西安规划,推进西咸新区全面一体化融入大西安,实现大西安与整个关中城市群规划有机衔接。

按照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思路和标准,编制重要功能区规划,提升城市设计水平。把握城市阶段性特征,开展2035、2050远景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优化开发区产业布局。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属性相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做大做强”的原则,加大西咸新区、“四区一港两基地”和渭北工业区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强化“一区一主业”,适时开展开发区优化整合,使开发区从产业聚集向能级提升转变。

优化行政区划及开发区体制机制:按照“有利于古城保护、有利于历史文化特色彰显、有利于产业协调推进、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适时开展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不断优化开发区与行政区的管理范围和事权关系。推进开发区之间的有序竞争与错位发展,充分释放开发区的能量和活力。

2

发展目标:万亿GDP的特大城市

这份事关西安未来的规划,我们从四万多字中划了八个重点!

此次,规划范围是西安市行政辖区+西咸新区,规划面积10745平方公里。

到2021年,大西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元以上(现在的成都和杭州,就是明天的西安)。增速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3万元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旅游总收入,3700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0亿。

各功能板块发展定位进一步明晰,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左右。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5.6%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以上。

3

城市格局:“三轴两带多中心多组团”

这份事关西安未来的规划,我们从四万多字中划了八个重点!

实施“北跨、南控、西进、东拓、中优”战略,形成大西安“三轴两带多中心多组团”的城市发展格局,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打下坚实城市本底。

三轴:南北方向贯穿大西安的古都文化传承轴、科技创新轴、国际开放轴。

两带:东西横向上的秦岭生态带、渭河生态带。

多中心:以西安中心城区为主体,建设未来西安城市形象的核心区;以沣东新城科技统筹板块和沣西新城中心商贸服务区、国际文化中心为核心,打造以现代商贸、高新技术为主的新中心;以欧亚经济论坛、丝路国际会展中心、国际港务区国际陆港、西安体育中心为中心,打造生态型现代服务东部新中心。

多组团:东部新城、高新科学城等10大新城,纺织城创意片区、军民融合创新谷片区等10大片区,以及50个左右特色小镇、50个左右各类综合体。

加快东大街、土门、长乐路、小寨等传统商圈提升改造,做大行政中心、曲江、纺织城、北客站、三桥、大兴新区等新兴商圈建设,推进长安路、唐延路等现代商务聚集区建设。

4

区域发展:建设国际水准中心城区

这份事关西安未来的规划,我们从四万多字中划了八个重点!

尊重历史文脉、紧扣时代要求,重点建设大西安都市核心区,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功能,按国际化大都市标准建设中心城区。

实施中心城区转型发展计划和古城复兴计划,弱化城墙内行政功能,强化文化、旅游、金融、娱乐功能。加快推进幸福路、纺织城、大兴新区、土门、徐家湾、雁南、东关等城市片区改造。

建设西咸新区新中心。到2021年,西咸新区城市人口116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达到272平方公里。

建设渭北新城。省市共建大西安和打造关中城市群核心区的目标,打造阎良产城融合示范区。使渭北新城与中心城区和富阎板块(含富平、阎良、三原及高陵、临潼部分区域)互联互通、功能互补的现代新城。

建设现代化副中心城市。提高阎良、临潼、鄠邑三个副中心城市规划等级和水平,明晰副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在3个副中心规划布局一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项目。

建设功能完善城市组团。充分发挥周至、蓝田、高陵、常宁、洪庆等五个城市组团的特色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完善、产业发达、生态优美的城市组团。

5

基础设施:打造国际级交通体系

这份事关西安未来的规划,我们从四万多字中划了八个重点!

打造区域铁路运输中心。在郑西、西宝、西成、大西四条高铁线路基础上,加快银西、包西、西武、西合、西渝、西海高铁和关中环线城际铁路建设

建设公路路网重要枢纽,形成环绕大西安都市区新环线,实施西安外环高速(南段)、鄠邑周至高速、西汉高速(河池寨至涝峪口段)和西禹高速(西安段)及兵马俑专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

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开通运营地铁一号线二期、四号线、五号线一期、五号线二期、六号线一期、六号线二期及九号线(临潼线)7个项目,争取《大西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7—2023年)》尽早获批,力争获批后的项目全部开工建设。

加快建成西安南三环-鄠邑、东三环-临潼、北三环-阎良快速路。加快凤城八路与太华路立交、秦汉大道与西铜路立交等工程和阿房路、团结路等12个分流道路项目建设。用三年时间集中打通55条断头路,规划建设昆明路、朱宏路、北辰大道等一批二环三环绕城快速连接工程。实施三环路快速提升改造项目。

积极申请国家海绵城市试点,结合城市道路建设和区域综合改造、人防工程、地铁建设、城市线网落地等工程,建设约220公里地下综合管廊。

到2021年,高铁线路达到八条;国际客运航线突破75条,全货运航线突破20条,国际通航点突破100个,旅客吞吐量达到6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50万吨;地铁运营里程达到243公里以上。

6

产业发展:建设西部经济中心

这份事关西安未来的规划,我们从四万多字中划了八个重点!

打造“三廊一角一通道”产业发展格局。

建设以高新区为引领,“高新区+航天基地+沣东新城+沣西新城+大学城+科研院所”等区域为依托的科创大走廊,打造“创新增长极”;

以经开区为引领,“经开区+高陵组团+临潼组团+航空基地+富阎板块”等区域为依托的工业大走廊,

打造“工业增长极”;

以曲江新区为引领,“曲江新区+楼观道文化展示区+白鹿原+临潼景区”等区域为依托的文化产业大走廊,打造“文化产业增长极”

建设以高新科技金融区为核心-丝路经济带能源金融贸易区-曲江浐灞文化金融、新金融试验区为支撑的金融“金三角”,打造“金融增长极”。全力加快金融“金三角”建设,全面提升金融创新力、集聚力、辐射力,打造丝绸之路金融中心,到2021年,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300亿元以上,占GDP比重达到13%以上,成为我市重要支柱产业。

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节能与新能源汽车6个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以上。打造10个以上100亿元龙头企业,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中心。

7

文化产业:打造世界级古都品牌

这份事关西安未来的规划,我们从四万多字中划了八个重点!

加快推广西安·世界古都、长安·丝路起点、秦岭·世界名山三大品牌,实施历史文化旅游和自然山水旅游两轮驱动战略,推动旅游产品向文化观光与休闲度假并重转变。

以建设最具东方神韵的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突出西安古都历史文化魅力和自然山水特色。到2021年,接待游客突破2.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37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以上。

发挥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引领作用,提升西安文化产业国际影响力,加快整合壮大曲江系列文化品牌,加强文化市场主体培育力度,以曲江文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主要力量,跨区域整合运作一批重大文化产业园区。打造中华文化展示中心,到2021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启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推进古建筑与村庄生态环境的综合保护,延续文化底蕴深厚的田园风貌。

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互联网+文化”,培育文化产业新形态到2021年,全市文化企业数量突破2万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突破500家,比2016年翻一番。

8

西安教育:加快教育强市建设

这份事关西安未来的规划,我们从四万多字中划了八个重点!

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依法保障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实施13年免费教育。

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广“名校+”模式,通过“名校+农校”“名校+薄校”“名校+新校”等多种形式。继续加快紧凑型大学区组建步伐,推进跨行政区域大学区建设,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

继续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二期工程,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高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进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化发展。

加大对西安文理学院的支持力度,力争成为颇具实力的“西安大学”。

巩固民办学校初中招生制度改革成果,完善高中阶段教育考试招生模式。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严格教师任职资格和招聘制度,加快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

文=雨林

这份事关西安未来的规划,我们从四万多字中划了八个重点!这份事关西安未来的规划,我们从四万多字中划了八个重点!

与西安城记一起,见证西安新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