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状态的德国党卫军能否推平最强状态的旧日本帝国陆军?

洛丿夜猫子

想要回答问题,需要搞清楚两个概念。

党卫军,最初为是德国纳粹党中用于执行治安勤务的编制之一,与纳粹党武装战斗执行部队的冲锋队并立的另一支纳粹党情报和监视、拷问行刑组织。后来,这个原本为执行“治安任务”的队伍,开始军事化扩张,到了1945年二战结束时,党卫军已经达到了近百万人,其中60万德国人,另外40万为来自其他国家的日耳曼人或外国人。这些党卫军,被编为45个师(39—45没有建立),其中被定义为被定为一级战斗部队的SS师,以及由欧洲日尔曼裔人和德意志裔人组成的SS-志愿师(二级战斗部队),战斗力非常强悍,装备也非常精良。

一个普通的党卫师,共有人员16445,装备反坦克枪50支,轻机枪375挺 ,重机枪130挺,50毫米迫击炮85门,81毫米迫击炮55门,37毫米PAK36反坦克炮34门,50毫米PAK38反坦克炮42门,75毫米步兵炮25门,105毫米轻型榴弹炮36门,150毫米重型榴弹炮12门,20毫米高射炮22门,37毫米高射炮12门,88毫米高射炮8门,火焰喷射器12具,坦克54辆 ,Marder III Ausf M14辆,装甲车30辆,摩托车1323辆。

而党卫军装甲师的编制更是一种BUG一样的存在。据1943年7月在“库尔斯克”会战前的统计,党卫军第一装甲师装甲部队有:二号坦克七辆、三号坦克十三辆、四号坦克八十三辆、“虎”式坦克十三辆、三号突击炮三十五辆、“黄蜂”式自行火炮十二辆、“胡蜂”式自行火炮六辆。这还是在经过两年鏖战,损失颇多的情况下,要是在巅峰状态,坦克的数量将更加具有优势。而且,以德国的坦克的质量,即便是二号和三号坦克,吊打日本所谓的“坦克”也是不在话下。

再看日本,其部队基本就是步兵师。其甲种师团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骑、炮、镏各一联队,共8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8200人。拥有战马7630匹、步骑枪14900枝、掷弹筒144个、轻机枪288挺、重机枪54 挺、山炮16门、野炮36门等武器装备。

所以,按照这样的武器装备,以及战斗经验和能力,巅峰时期的德国党卫师,无论是装甲师还是步兵师,都可以吊打巅峰时期的日本师团。如果,再考虑到党卫军总人数也达到100万左右,并不比日本落下风,所以平推日本师团毫无悬念。


潞州节度

抛开武器装备等硬件,这个问题也得放到一定的主客观的条件下才能回答,比如地理、气象环境、指挥与战斗经验、单兵体力和素质,意志精神因素等等。

一、咱们先看看三十年代中期德国党卫军的征兵标准:身高不低于:5尺9寸=175.26cm(国防军是171cm),但是二战开始后不断降低标准,44年下半年后,老年人和儿童都上了。


再看看日本同时期的征兵标准:


二、党卫军构成相对复杂,主要包括武装党卫队、特别行动队、盖世太保、看守营。

1、武装党卫军(ss):与德国正规武装力量的国防军一起并肩作战,不同的是,作为纳粹党的精锐军队,严格听从希特勒指挥,誓死效忠元首,军事素养也很高,是一支作战勇猛精锐之师,涌现出许多“王牌部队”,但也因参与过诸多纳粹组织的战争罪行而饱受诟病。

武装党卫军的作战师又分为:正规师(一级战斗部队,战场“消防队”);志愿师(二级战斗部队,负责次要方向进攻和防御);武装师(占领区的控制部队,负责清扫任务)。

在死战的条件下,这些武装党卫队比国防军更为勇猛,举个例子,柏林战役中的主角之一武装党卫队的外籍志愿军团(国防军只吸纳德国和奥地利公民,只有党卫军才招募外籍人士)战斗力强悍。在柏林战役中,这些外籍军团没有退路,不管向谁投降都是死,作为叛徒,自己的国家也回不去了,加上所谓的坚定的信仰,所以宁可战死也不投降。甚至,维京师等外籍党卫军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将自己绑在了机枪阵地上,继续向红军开火。死战的结果是,在大概三个星期的柏林战役中,苏联红军军牺牲了30多万人,几乎每8个苏军士兵就有一个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二战后期,武装党卫军最早装备的单兵迷彩(国防军还没来得及配,德国就战败了)也是近现代战争中最早出现的迷彩服。

2、特别行动队:党卫队突击队员组成的部队,主要执行抓捕、搜索和灭杀。简单来说就是抓犹太人、地下组织和异己。其并非战斗部队,主要公开大规模行动对付民众(与盖世太保不同之处)。

3、盖世太保:由党卫军控制的国家秘密警察机构,相当于党卫军的宪兵组织,一个无所不在、无所不为、滥杀的恐怖统治机构,其枪口不仅对准普通民众,阻碍纳粹的德国政府高层到军队将领都在其的范围,纳粹通过其达到对德国和占领国的控制,每年死在盖世太保手下的人至少几十万。


4、看守营:由骷髅总队负责纳粹集中营的看守工作,纳粹民族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子弹屠杀”、“毒气消毒”等,臭名昭著。

三、装备上德国武装党卫队优势明显。武装党卫队有十个机械化营{武装党卫队第3装甲团(三个营) 武装党卫队第3反坦克营 武装党卫队第3坦克歼击跑营 武装党卫队第3装甲炮兵团(三个营) 武装党卫队第3高炮营 武装党卫队第3火箭炮营};而日军只有一个联队( 日本甲种师团:又称挽马师团) 。

德军的法宝,闪电战,就是运用的机械化装备的动能,加上灵活的战术。德国部队以坦克为单位,在空军的配合下几个月就横扫欧洲;东线,在较为干燥的初夏,德军势如破竹,坦克集群可以用30多公里的时速进行大纵深穿插,从而有效撕裂苏军阵线并破坏指挥体系,打得苏联人有些晕头转向不知所措,整个装甲部队的运转速度非常快。

四、可以间接对比一下,在三十年代末,实力对比上,德军>苏联红军>日本。

举个例子,诺门坎战役 :1939年在日本为“北进”策略试探性进攻苏联,亚洲第一次坦克大战。

1939年5月至9月,日本关东军、伪满洲国军与苏、蒙军几十万人,在这块不毛之地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争。此战双方调用了除海军以外的所有兵种和现役装备。

平日里日军对付的都是装备简陋的东北抗日联军,关东军的装备对付游击队游刃有余,但是面对苏联红军的机械化部队,顿时傻了眼。

为了挽回败局,不惜工本,不顾人命,甚至多次出现骑着战马打坦克,敢死队驾油罐车冲撞坦克,单兵身上捆着炸药包与坦克同归于尽的疯狂的“玉碎”打法。

电影《登陆之日》中的诺门坎战役,可以看出,日本单兵敢死队面对苏联的装甲部队用的是自杀式的“万岁冲锋”。

之后,还动用了“731部队”,携带装有细菌的容器,秘密潜入苏军防守地区,在苏军一侧的几条河流里施放了烈性传染病菌溶液。由于保密和技术原因,除了投放者,其他日本军队成员并不知情;而苏蒙联军情报及时,各项防护措施齐全,整个战役中并没有因日军的细菌战造成大的伤亡,反而是日军部队遭受了大量非战斗减员。

最后,尽管手段用尽,战役还是以关东军惨败而告终,日本陆军被迫承认“诺门罕之战是日本陆军自成军以来首次惨败”。30年代末苏联的装备已经落后德国很多了,竟然还能吊打日本,让日本深刻意识到,一旦进入欧洲战场自己会被各大国暴打。自此,日本丧失了进攻苏联的底气。

五、精神意志方面,武装党卫队和日本陆军倒是不分伯仲,抛开正义性看,两军都有神圣的精神寄托和信仰,有着坚定效忠的领袖。


二战后期,日本媒体对各种“玉碎”行为的大力宣传和褒奖。

所以,综合各方面因素,除了死战“玉碎”这方面两军不分伯仲,甚至日本陆军略胜一筹外,其余的党卫队还是有着明显优势。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打仗看地形,看战术,看士兵素质,看武器装备。德国党卫军武器装备肯定不是日本能比的。战术上差距也很大。但是士兵素质上面差距不大。日本人打阵地战比打进攻厉害,德国是打进攻比打战地战厉害。大兵团作战,德国会把日本打得找不到北。日本陆军脱胎于德国陆军,并加入了武士道精神,跟德国的骑士精神完全不是一个套路。德国强调的是精益求精的技术,日本强调的是悍不畏死的勇气。总的来说,如果是作为一名士兵,都算合格的。层次主要还是体现在战术和装备上。这么一说,大伙就明白日军跟德国的差距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