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小銀行有結構性存款,與定期存款有區別嗎?

岑嶺聽松

資管新規落地以後,銀行理財產品不再剛性兌付。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不光小銀行有結構性存款,大銀行也在主推結構性存款以替代保本型理財產品。

  • 結構性存款

個人結構性存款是指由商業銀行面向個人客戶發行的、以客戶的人民幣存款作為本金,掛鉤利率、匯率、股票指數、商品價格等金融市場指標,根據掛鉤指標的表現使客戶在承受一定風險的基礎上獲得較高存款收益的存款產品。也就是說,結構性存款的收益不是完全固定的,存在一定的風險性,但本金是百分之百安全的!

  • 與定期存款的對比
第一,結構性存款與定期存款都屬於一般性存款,並不是理財產品。

第二,結構性存款屬於保本不保息,而定期存款屬於保本保息。

第三,結構性存款利率要遠高於同期銀行定期存款。打個比方,我行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為2.025%,而結構性存款利率為5.0%,相差不止一倍!

第四,結構性存款到期前不得提前支取,而定期存款並無此限制,流動性稍弱。

第五,結構性存款起存金額較高,各行標準不一,但一般都在五萬元以上,而定期存款起存金額只需要50元。

  • 與理財產品的對比

第一,結構性存款是保本型理財產品的最佳替代者,收益相仿、起存金額也相差不大。

第二,結構性存款屬於一般性存款,計入表內科目;理財產品不屬於存款,計入表外科目。

第三,結構性存款百分之百保本,而在資管新規落地以後,理財產品不再保本兌付。

綜上所述,結構性存款利率要高於定期存款、低於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安全性也是極高的,是目前市場上比較火的投資方式之一!


銀行小學生

結構性存款其實並不是普通的定期存款,之所以稱為結構性,是因為在存款的基礎上引入了其它衍生品,比如利率、黃金、滬深300指數等資產,其收益不僅與存款利率有關,還與這些資產的表現相關。

結構性存款雖然也叫存款,但理財屬性更強。結構性存款,利率要遠高於普通定期存款,收益向同期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看齊,一般能達到4%以上。



通俗地說,結構性存款其實就是一個高收益的保本存款。理論上收益浮動,但銀行基本上以固定利率進行兌付。比如,結構性存款掛鉤黃金,產品期限6個月,COMEX黃金在期末觀察日與期初觀察日兩天的價格變動不超過±600美元/盎司,產品可獲得最高收益4.03%,否則收益為1.55%。 因為,出現超過600美元/盎司的概率非常的低,所以一般都能夠獲得4.03%的收益。

結構性存款的發行成本要遠高於普通定期存款,銀行為什麼要大力發行結構性存款?

2017年11月央行牽頭出臺了資管新規意見稿,對銀行銀行保本理財產生衝擊。 根據資管新規,所有資管產品不得保本,必須在金融機構表外;換言之,銀行原來發行的保本理財產品必須迴歸為銀行表內存款產品。

截至2017年末,銀行業保本理財規模為7.37萬億元。截至今年2月末,結構性存款規模突破8.3萬億元。可見,此番大規模發行結構性存款,其實是銀行未雨綢繆,以結構性存款替代保本理財。

………………………………………………………………

關注“財經大白史晨昱”,換個姿勢聊財經。


史晨昱

所以你看結構性存款的條款,一般都有一個保底的利率,再加一個浮動的利率。這個浮動的利率,就是投資期權的收益。正常的銀行存款利息減去,保底存款利息,就是你付出購買期權的成本。

結構性存款是否受到存款保險制度保障?如果明白了上述原理,你就知道它是屬於國家存款保險制度保障範圍內。結構性存款,說到底還是一筆存款,同樣要向央行繳納存款準備金,而理財則是不需要的。所以從這一點上也可以證明其存款性質。

結構性存款與定期存款的差別,在於結構性存款的預期收益比定期存款高,同時不能提前支取。前期很多“假”結構性存款流行,主要是小銀行為了攬存,變相提高利率。所謂“假”,就是其設計的期權不可能行權,所以實際是銀行在補貼客戶利息。現在整頓後,大家也要仔細看結構性存款協議,把投資標的搞清楚,以後還真的有可能發生結構性存款利息不如定期存款的高這種情況。

最後 ,總結一下;結構性存款受存款保險制度保障,本金和定期存款一樣安全。結構性存款利息有可能比定期高,但也有可能比定期低,大家需要自行判斷。


空谷寒潭

有很大的區別。

1、定期存款就是存款,收益固定,受存款保險制度保護。

結構性存款收益有兩部分,一部分就是普通定期存款的利息,另外一部分就是其掛鉤的投資產品的收益,掛鉤的可以使利率、匯率、大宗商品、股票或者指數。一般情況下,結構性存款部分或者全部收益掛構投資產品,那麼結構性存款不會損失本金,但是如果本金也掛構,那麼就有本金損失的可能。所以結構性存款不是存款,也不受存款保險制度的保護。

2、雖然目前沒有明確的針對結構性存款的法規,但是目前各大銀行的結構性存款是比照理財來進行操作的,購買結構性存款需要做風險評估、簽署投資風險告知書等。

3、結構性存款不是現在才出現,實際早在90年代末就有,最初都是外幣結構性存款,慢慢的人民幣也開始有結構性存款。之所以現在中小銀行開始大力推廣結構性存款,和即將實施的資管新規有關,由於銀行不能再對理財產品進行剛性兌付,也就是說理財虧了銀行也不能墊付。為了應對保本理財產品面臨的衝擊,銀行現在開始大力推廣結構性存款。

4、雖然我國開始利率逐步市場化,但定期存款的利率再高也不會高到哪裡去。高收益一定意味著高風險,所以結構性存款如此高的收益必然意味著其面臨著比定期存款要高的風險。與其心心念著結構性存款,倒不如直接去購買銀行理財了。


司南立冬

結構性存款,雖然也帶有存款二字,但它有我們普通的定期存款還是有區別的。

什麼是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簡單的來說就是在普通存款的基礎上嵌套進衍生的金融產品(比如股指、期貨、外匯、期權等)。目前商業銀行發行的結構性存款,主要為保本型結構性存款。

那什麼是保本型結構性存款呢?最簡單的理解就是本金不會虧損,也就是保本。

舉個例子:假設你在銀行購買了10萬元結構性存款,年利率為3%,那麼銀行就會把你這10萬元分為兩部分,其中97100元存入在定期存款裡,剩餘2900元去投資高風險的產品,比如外匯、股指等;這樣,即使到期2900元的投資全部都虧損了,你最少還可以獲得:97100*(1+3%)=100013元,也就說你的10萬元本金還在;這就是保本型結構性存款。

如果2900元的投資高風險的產品獲得收益了,假設翻一倍,即變為5800元,那麼你這筆10萬元的結構性存款到期就可以獲得:100013+5800=105813元,也就是說你的收益率為5.813%,遠遠高於存定期的3%。

下圖是部分銀行發行的結構性存款的收益率情況圖。

保險是否覆蓋它?

我們都知道,銀行的定期存款受《存款保險條例》保障,即使銀行破產,我們也可以獲得不超過50萬元的賠償;但結構性存款並不算存款,嚴格來講它更像是一款理財產品,因此它是不受《存款保險條例》保障的,所以如果銀行發生倒閉,結構性存款最終能贖回多少隻能看銀行的清收情況。


鯉行者

“結構性存款”與“銀行定期存款”是有區別的。

所謂的“結構性存款”其實是一種銀行理財型產品,客戶一般是在自願承擔利息風險的情況下購買的。原則上,這種存款的本金可以由銀行保證,但其利息收入是非保證的。因為,它是一種外匯結構性產品,其利息與外匯的利率和匯率有關。這種存款也許在某一個階段的利息收入遠遠高於銀行同期存款的利息收入;但也許在某一個階段的利息收入會遠遠低於同期銀行存款的利息收入,甚至,利息可以是“零”!

至於銀行定期存款是什麼樣子的,我們都知道。只要存款到期,銀行約定的利息是不會少的。

你所說的“銀行保險”應該是“銀行存款保證保險”。該保險的保障範圍僅僅限於“正常”的銀行存款。而所謂的“銀行結構性存款”是不在這種保險的保障範圍之內的。


智者人生

結構性存款與定期存款有區別,沒有區別就不會叫結構性存款了。

先說一下定期存款:定期存款的利率是執行固定存期利率,存款時就知道到期利息,取款時利息會一分不少的給客戶一目瞭然。雖然國家推行了利率市場化,各銀行可以自主在人民銀行公佈的基準利率基礎上靈活上浮一定比例,也可以隨時調整存款利率,客戶在存款時執行的啥利率到取款時就取多少利息。



傳統定期存款吸收上來的資金是銀行用於傳統業務經營活動,主要用於發放支持個人、個體戶和企業用於生產經營活動的貸款。

結構性存款是近幾年商業銀行推出新產品,結構性存款公佈的利率是浮動利率也可以簡單的理解為預期收益率,結構性存款有點類似於保本型理財產品。



結構性存款是在普通存款的基礎上,運用期權、期貨等金融衍生工具,將投資、匯率、指數、商品價格和其他金融類、非金融類標的物掛鉤的存款類金融產品。

通過結構性存款吸收的資金是用於低風險資產類投資,風險性較小。

結構性存款屬於存款的一個種類,結構性存款本金在存款保險範圍內,但不同與理財產品。結構性存款利率是預計,收益存在上下浮動的情況。

建議客戶在存款時看清楚瞭解明白再選擇存儲。


郭志生G

P2P投資的一大優勢就是不用花太多時間,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的產品,方便快捷,收益可觀,不用操太多心,可以說是相當好的投資方式了。

P2P的正確投資方式,瞭解一下

放正心態,不可過於急功近利。投資最好將投資成本控制在自己可接受的範圍內,不會對自身正常生活造成較大壓力,每天用愉快的心情進行投資管理,擺脫過大壓力的困擾,進行理性的判斷與選擇。同時在投資過程中杜絕盲目跟風,胡亂增加槓桿,應理性投資。

積極學習瞭解投資相關知識。投資是一門大學問,在決定投資之前一定要先了解相關投資訊息,多學學投資基礎知識,在充分了解投資平臺後再出手。平時要合理規劃自身財務支出,每月儘量保證收支平衡,制定強制儲蓄計劃並儘可能執行,除生活必需品之外,省掉不必要的的開銷,養成良好理財習慣。

多瞭解網投平臺,慎重選擇。面對當前市場眾多P2P平臺,投資者在選擇投資時應先看平臺的背景和往期投資情況,平臺背景比較強大,資金流量充足,相對來說安全性更高,一般復投比較多的平臺相對來說口碑比較好,比較靠譜。同時,看平臺關於企業資質、公司團隊、運營報告等一系列信息披露是否合規,來判斷平臺是否可選。

分散投資。投資者進行投資時,儘量別將資金全部投入同一個平臺。有投資就有風險,收益越高,風險就越大。投資者想要獲取較高的收益,可以多選擇幾個平臺進行投資,一般建議選取2-3個平臺進行投資,如果平臺太多,管理難度越大,同時“踩雷”的風險就越大。

時刻關注行業動態。投資者應時刻關注所投P2P平臺的相關動態投資方案,看平臺的日常投資情況和資金流向動態,選擇適合的投資產品,在適當的時候快速出手,抓住時機。


極智金融l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