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實行河長制 大沙河水濁變清

近段日子,當人們來到寧陵縣城西的大沙河畔,可見不少農民正利用澆田機械在抽清澈的沙河水澆灌麥田。

起源於民權縣東郊的大沙河向東南方向流去,下通渦河、淮河。在寧陵流經邏崗、陽驛、城關、城郊、程樓5鄉鎮,澆灌兩岸20多萬畝良田,又供10多萬人吃水用水,被寧陵人稱為“母親河”。可從2002年起,隨著當地的工業化發展、城市人口的增多,一些人忘記大沙河賜予的恩惠,不斷把汙染物拋到河內,河邊幾家工廠也不斷向河道排放汙水,致使沙河水變紅髮黑,人不能下河洗澡,魚蝦不能生存,農民澆田就死苗。當地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多次把意見帶到縣“兩會”,可治理的結果卻時好時壞,令人不能滿意。

在我省推行“河長制”之後,一名市領導兼任大沙河河長,寧陵縣一位領導兼任本縣大沙河河長。市、縣河長辦積極開展巡河護河行動,又讓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當監督員,嚴格開展督促檢查,並分段實施保潔員上崗,拆遷排汙的工廠及養殖場10多個,還出動環保車輛和機械百餘輛(臺)來清理河內的漂浮物及河邊的垃圾近2000噸,從而斬斷了河水汙染的源頭,使大沙河河道整潔,河水開始變清。

經過階段性治理,現在大沙河河水清澈見底,河內出現鴨鳴魚躍現象,河道兩邊也綠樹成蔭,鳥踏枝頭。農民用水澆田,再無死棵死苗的事兒發生,當地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兩岸的百姓對治理沙河的事滿口稱讚,齊誇實行了“河長制”,確實給百姓帶來了實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