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長制”催生澠池河道治理與土地開發新模式

眼下,各地在發展過程中大都遇到這樣一個問題:一方面,經濟建設不得不佔用部分耕地;另一方面,作為農業“命根子”的耕地“紅線”又絕對動不得。那麼,土地佔補平衡這一矛盾該怎樣解決呢?

“河長制”催生澠池河道治理與土地開發新模式

澗口河是流經該縣段村鄉的一條黃河支流,河道斷面寬窄不一,河道內亂石堆積、雜亂無章,兩岸灘地受河水沖刷連年坍塌,河道兩岸基本無堤防,汛期洪水嚴重威脅沿岸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當地的農業經濟發展。

“河長制”催生澠池河道治理與土地開發新模式

為了改變澗口河這一現狀,澠池充分履行縣、鄉兩級河長職責,提出了“綜合整治河道,利用土地開發整理,將亂石灘變良田”的工作思路。首先由段村鄉政府提出初步規劃建設意見及項目實施申請,縣政府組織水利、國土等相關單位召開縣長辦公會議,在審查通過項目建設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的基礎上,在項目立項、申報與政策扶持等方面給予全力支持,明確“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項目建成後的土地指標歸投資方所有。

“河長制”催生澠池河道治理與土地開發新模式

項目實施後,段村鄉作為引資方全程參與項目管理工作,縣水利局、縣國土局分別作為河道治理、土地整理項目行業主管部門全程參與對項目建設程序、質量、安全、驗收等的監督,項目投資主體按照設計內容建設實施,並承擔項目建設全部費用。該項目累計投入資金1.5億元,整治河道14.5公里,新增耕地1700畝。

“河長制”催生澠池河道治理與土地開發新模式

目前,通過河道治理、灘塗地開發整理後的耕地指標經縣、市、省逐級驗收確認後,可進入市場交易,交易收益全部歸投資方所有。

“河長制”催生澠池河道治理與土地開發新模式

記者瞭解到,在段村鄉東莊溝村至中關村、上澗村14.5公里的澗口河兩岸,建設方“造”出的1700畝耕地寬展平整,新修的生產路可使播種機、收割機直接開進地裡作業,配套的灌溉設施讓糧食豐收有了保障,更為突出的是洪水肆虐的河道得到了有效治理。

段村鄉黨委書記袁立東高興地說:“這種模式太好了,政府不用花一分錢就治理了河道,增加了1700畝耕地,並且還收入了100餘萬元的建築營業稅,真是一舉多得啊。下一步,我們將做活山水旅遊文章,豐富生態、休閒、養生產業內涵,通過設施農業、觀光農業建設,使這一河道綜合治理項目發揮最大的效益。”(文/馬德英,圖/張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