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7個縣區入選聯合國「千年古縣」名單!

日前,聯合國地名專家組中國分部、國家民政部、中國地名研究所聯合公佈

全國100個“千年古縣”名單

咱們菏澤入圍的就有7個縣區

1、定陶區

菏澤7個縣區入選聯合國“千年古縣”名單!

定陶古稱,上古時期為華夏部落活動的核心區域,因堯又叫陶唐氏,遂得名為陶丘。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始置定陶縣。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類就在這裡漁獵耕種,繁衍生息。

歷史上曾12次為國,8次為郡,2次置軍,終以縣至今。西漢建元三年(前138年)改濟陰郡,後又改為定陶國,東漢時又改為濟陰郡。唐代,定陶為鎮。明洪武四年(1371年)縣城遷至今地。

自春秋至西漢800多年間,一直是中原地區的水陸交通中心和全國性經濟都會,享有“天下之中”的美譽。

2、鉅野縣

菏澤7個縣區入選聯合國“千年古縣”名單!

鉅野縣因古為大野澤而得名。原始社會時期,伏羲氏族曾在大野澤農耕漁獵。上古部落首領堯、舜、禹,都在此留下了寶貴足跡。公元前475年,鉅野屬宋國,至公元前286年,改屬齊國。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設置昌邑縣(治所在今大謝集鎮前昌邑村),屬碭郡。西漢初期,鉅野縣境內有昌邑縣;西漢中期增置鉅野縣和乘氏縣……

1949年8月20日,平原省人民政府成立。鉅野縣隸屬平原省湖西專區。1953年7月20日,撤銷湖西專區,鉅野縣改屬山東省菏澤專署。

3、鄄城縣

菏澤7個縣區入選聯合國“千年古縣”名單!

鄄城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追溯至五帝時期,春秋時期,為衛國鄄邑。戰國時期(前475年-前221年),屬齊國甄邑。秦朝,改甄邑為鄄城。西漢(前202年-8年),初始置鄄城縣,因境內鄄邑而得名。

鄄城素有古鄄之稱,黃河浩蕩,驚濤拍岸,浪花淘盡多少英雄。上書記載:“堯葬谷林,舜耕於歷山,陶於河濱,漁於雷澤”,這裡的谷林,歷山,雷澤均在鄄城境內,春秋戰國一代兵師孫臏生於鄄城,著書立說,奠定霸業,終成百世之師。位於鄄城的孫臏故里,孫臏旅遊城也就成了後人紀念、憑弔孫臏的最佳去處。

4、成武縣

菏澤7個縣區入選聯合國“千年古縣”名單!

成武縣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先民在這裡居住繁衍。西周初文王子封於此,就是郜國,古成武即為郜國故都。周初地屬郜國,秦置成武縣。成武縣—伯樂故里,歷史悠久,資源豐富,物華天寶人才輩出。是春秋時期著名相馬師伯樂、漢朝名賢孫期、齊國名臣晏子等歷史名人的故鄉。

5、單縣

菏澤7個縣區入選聯合國“千年古縣”名單!

單縣古稱單父舜帝的老師單卷居住地,因而得名。周成王封少子臻於此,為單子國。東周春秋初期,屬宋國,後為魯國單父邑。戰國初期,復屬宋國。宋滅,改屬齊國。秦置單父縣,屬碭郡,此為單縣建縣之始。明洪武元年(1368年)撤單父縣,其地直屬單州。次年7月,降單州為單縣,單縣由此定名,一直沿用至今。

6、東明縣

菏澤7個縣區入選聯合國“千年古縣”名單!

東明城隍廟

(位於老縣城東南角第一初級中學院內。該廟始建於1491年(明弘治四年),原址在老縣衙東側。1531年(明嘉靖十年)搬遷於現址。該廟佔地6畝,建有前大殿、後寢宮、左右廂房。1564年(明嘉靖四十三年),民眾又捐款捐物對城隍廟進行擴建,擴建了大殿,新建了天妃祠和閻王殿。1612年(明萬曆四十年),曾進行一次修繕。1863年(清同治二年)黃河決口,城隍廟被淹。1896年(清光緒二十二年)重建城隍廟。清末民初,社會動亂,戰爭頻繁,城隍廟又遭滅頂之災,幾乎成為廢墟。2005年,縣城東關、南關居民組建班子,籌集資金,歷時兩年零四個月,按清代建築風格,在原址建起大殿3間,東西廂房6間,前山門3間,內有城隍、龍王、包公、財神等眾神塑像。該廟已初具規模。)

東明歷史文化悠久。有史記載可追溯至夏朝,秦始皇命名為東昏,西漢王莽改制置東明縣。金興定二年(1218年),開封府的東明縣改轄宛亭縣故地,東明縣縣城徙治於黃河北岸的東明集鎮(今屬東明縣),河南省蘭考縣北10公里的舊東明縣縣城被廢為通安堡,此為今山東省東明縣治縣的開端。 明弘治三年(1490年),才將縣治移於今縣城址。

7、鄆城縣

菏澤7個縣區入選聯合國“千年古縣”名單!

春秋時,魯成公四年冬(公元前587年),魯國為加強防禦,築城名鄆。這就是鄆城得名的起源和由來。鄆城是水滸故事的發祥地,素有“梁山一百單八將,七十二名在鄆城”之說。水滸文化旅遊資源豐富,被評為山東省首批旅遊強縣,榮膺“中國好漢之鄉”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