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識:11輛車分給3個女兒,背後竟涉及「單位分數」高深原理

當我們懷著對某件事情非常強烈的期望,我們所期望的事物就會出現。——皮格馬利翁效應

埃及分數的故事

有一則現代故事,說的是一位富有的阿拉伯酋長,臨終時他宣佈把11輛豪華汽車贈送給自己的3個女兒。他要求把二分之一送給長女,四分之一送給老二,六分之一送給小女。

問題出現了,如何在不砸碎汽車的情況下,將它們嚴格按酋長的遺囑分給他的3個女兒?

最後,還是一位汽車經銷商出面幫了忙,才解決了這個難題。這位經銷商無償提供了一輛汽車,這樣一來,一共有12輛汽車,3個女兒按遺囑分別獲贈6輛、3輛和2輛汽車。當她們把自己分得的汽車開走以後,還剩下1輛,自然歸還了經銷商。也就是說,他既做了人情,又沒有任何付出。

這則典故實際上提出了這樣一個數學問題,如何把有理數

冷知識:11輛車分給3個女兒,背後竟涉及“單位分數”高深原理

分解成3個單位分數之和。

所謂單位分數又稱埃及分數(Egyptian fraction),是指分子為1的正分數,這是古代埃及人最常用的分數,被視作“神靈的眼睛”,埃及人甚至利用它來做乘除計算。言下之意,問題變成了

冷知識:11輛車分給3個女兒,背後竟涉及“單位分數”高深原理

冷知識:11輛車分給3個女兒,背後竟涉及“單位分數”高深原理

埃及分數:神靈的眼睛

上述有關汽車的分配問題相當於n = 11的求解,其中n是酋長留下的汽車數量。答案是(x,y,z)=(2,4,6)。

一般的埃及分數問題是指,如何將一個有理數表示為若干單位分數之和。也就是說,給定互素的正整數m,n,求解

冷知識:11輛車分給3個女兒,背後竟涉及“單位分數”高深原理

結論是肯定的,也就是說,任給互素的m和n,這樣的k和xi一定存在。一些未解決的著名問題在於指定的特殊值上。

例如,取m = 4, k = 3。1948年,匈牙利數學家愛多士和德國出生的美國數學家、愛因斯坦的助手斯特勞斯猜測,對於任何n>1,方程

冷知識:11輛車分給3個女兒,背後竟涉及“單位分數”高深原理

恆有解。

美國出生的英國數學家莫德爾證明了,當n-1不是24的倍數時,猜想成立。1982年,一位楊姓(Xunqiang Yang)的中國數論學者證明——如果n、n+1、n+4或4n+1之一含有模4餘3的因子,猜想便成立。由此易知,這個猜想對幾乎所有的n成立。迄今為止,人們已驗證當n≤1014時猜想正確。

又若取 m = 5,k = 3。1956年,波蘭數學家席賓斯基猜測,對於任何 n>1,方程

冷知識:11輛車分給3個女兒,背後竟涉及“單位分數”高深原理

恆有解。

1966年,斯圖爾特驗證了n≤109時猜想正確。同時他還證明了,當n-1不是278468的倍數時,猜想成立。可是,我們仍不知是否對所有的n或幾乎所有的n猜想成立。

上述兩個猜想至今未獲得證明或否定,包括菲爾茲獎得主、華裔澳大利亞數學家陶哲軒在內的名家都研究過這個問題,依然無法解決。

狄多女王的水牛皮

與埃及同處地中海南岸的突尼斯是古代迦太基人的居住地。迦太基與地中海東岸的腓尼基(今黎巴嫩)是介於四大文明古國與希臘之間興起的兩大文明,她的建國者叫狄多(Dido)女王。

16世紀的英國劇作家馬洛為她寫過一齣戲《狄多的悲劇》,1792年,倫敦上演了依據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史詩《埃涅阿斯紀》改編的三幕歌劇《迦太基女王》。甚至,一位1971年出生的英國流行音樂天后也給自己取名狄多,她曾多次獲得英國年度最佳女歌手稱號。

有趣的是,有一個數學分支的起源與狄多女王有關。根據希臘傳說,初到迦太基的狄多女王得到了一張水牛皮,原住民只給她與牛皮一樣大小的立足之地。

聰明的女王命隨從把它切成一根根細長的皮條,圈出最大的面積,結果得到半個圓。如果是在內陸平原,這個結論當然是錯誤的,因為用同樣長度來畫一個圓,圈定的面積一定要比半圓要大許多。關於這一點,讀者只要計算圓面積和周長,便可予以證明。

這便是變分法的起源故事,這個故事的另一個版本是這樣說的,地中海塞浦路斯島(如今一個國家,兩個地區分治)的島主狄多女王在丈夫被她的哥哥皮格瑪利翁殺死後,帶著隨從向西逃亡到了非洲海岸,從當地一位酋長手中購買了一塊土地,在那裡建立起迦太基城。這塊土地是這樣劃定的,一個人在一天內犁出的溝能圈起多大的面積,這個城就可以建多大。

我曾實地踏訪,在遊歷了包括開羅金字塔、斯芬克斯和亞歷山大圖書館遺址等在內的古埃及文明以後,也來到了鄰近的突尼斯,發現迦太基古城建在地中海濱,那裡離開現在的首都突尼斯城有一段距離。從博物館內所繪的地形圖來看,古城的形狀的確接近於半圓。

冷知識:11輛車分給3個女兒,背後竟涉及“單位分數”高深原理

迦太基古城

自從牛頓和萊布尼茲發明了微積分以後,自身不斷髮展、嚴格、完善,並向多元演變,在函數概念深化的同時,又被迅速而廣泛地應用到其他領域,形成了一些新的數學分支,甚至滲透到人文和社會科學。

這其中的一個顯著現象是,數學與力學的關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密切,那個時期的數學家也大多是力學家,正如古代東西方有許多數學家也是天文學家一樣。

這些新興的數學分支有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變分法,以及微分幾何和代數方程論等。在眾多數學家的共同努力下,通過這些諸分支的建立,加上微積分學這個主體,形成了被稱為“分析學”的數學領域,它與代數學、幾何學並列成為近代數學的三大學科,其繁榮程度甚至後來居上。

相比其他數學分支,變分法不僅誕生更富戲劇性,且譯名聽起來不像是一門分支學科,它的原意是“變量的微積分”。變分法是研究函數的變量的數學,而普通微積分是處理數的變量的。

如今它的應用範圍極廣,從肥皂泡膜到相對論,從測地線到極小曲面,以及等周問題,後者也包括狄多女王的極大面積問題。

除了狄多女王的圈地問題以外,最速降線問題也非常有趣,即求出既不在同一平面也不在同一垂線的兩點之間的曲線,使質點僅在重力作用之下最快速地從一點滑到另一點。這個問題最初是由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於1630年提出來的,他錯誤地認為答案是圓弧。

1696年,瑞士數學家約翰·貝努利再度提出並公開徵答,吸引了全歐洲的大數學家,包括牛頓、萊布尼茨和約翰的哥哥雅各布都來參與。

最速降線可以歸結為求一類特殊函數的極值問題,正確答案是擺線,又稱旋輪線。它是這樣定義的:一個圓沿一條直線滾動,圓上某一固定點所經過的軌跡稱為擺線。它的外形有點像圓弧或拋物線的一部分,難怪伽利略這樣的大家也會犯錯。

托爾斯泰的小說

狄多女王和皮格馬利翁這對姐弟各自的愛情故事曲折動人,被羅馬詩人維吉爾和奧維德先後寫進他們的詩歌中。在維吉爾的史詩裡,狄多在迦太基遇見並愛上了特洛伊王子、羅馬城的創建者埃涅阿斯紀。

女巫姐妹為了破壞他們的愛情,欺騙他離開迦太基去完成一項使命,結果狄多誤以為自己被情人背叛,自刎而死。1689年,英國作曲家普賽爾曾寫過一出歌劇《狄多與埃涅阿斯紀》。

冷知識:11輛車分給3個女兒,背後竟涉及“單位分數”高深原理

梵蒂岡藏畫《迪多之死》

依照希臘神話,皮格馬利翁是鍾情於愛神阿芙洛狄忒雕像的塞浦路斯國王。他因此不喜歡凡間女子,決定永不結婚。而在奧維德的《變形記》裡,皮格馬利翁卻成為一個雕刻家,他以神奇的技藝用象牙雕刻了一尊美麗無比的少女像,在夜以繼日的工作中,他把自己全部的精力、熱情和愛戀都賦予了這尊雕像。

皮格馬利翁像對待愛人和妻子那樣撫愛她,裝扮她,為她起名加拉泰亞,並向神乞求讓她成為自己的妻子。阿芙洛狄忒得知以後,被他的真誠打動,賜予雕像生命,並讓他們結為夫妻。

英國畫家透納畫過《狄多建設迦太基》,法國雕塑家羅丹、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等都塑造過皮格馬利翁,電影《窈窕淑女》則表達了所謂的“皮格馬利翁效應”主題,即當我們懷著對某件事情非常強烈的期望,我們所期望的事物就會出現。

冷知識:11輛車分給3個女兒,背後竟涉及“單位分數”高深原理

油畫《皮格馬利翁》

皮格馬利翁效應在學校教育中表現得非常明顯。受老師喜愛或關注的學生,一段時間內學習成績或其他方面都會有很大進步,而受老師漠視甚至歧視的學生則有可能從此一蹶不振。

在企業管理方面,一些精明的管理者也懂得利用“皮格馬利翁效應”激發員工的鬥志,從而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這方面,通用電氣CEO韋爾奇、鋼鐵大王卡內基、有著“經營之神”美譽的松下幸之助均有成功的實例。

而狄多女王圈地的故事,也曾激發俄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的靈感,他是一位數學愛好者,喜歡將數學問題融入文學創作。他寫過一篇題為《一個人需要很多土地嗎?》的小說,托爾斯泰巧妙地運用數學知識,對貪婪的主人公進行了絕妙的諷刺。讀到最後,還能感受到一絲悲劇的氛圍。

小說的主人公叫巴河姆,他遇到一個奇特的賣地者:不論是誰,只要交1000盧布,就可以在草原上,從日出出發,走到太陽落山,只要在天黑之前回到出發點,那麼他走過路線所圍住的土地,就都屬於他;而如果沒回到出發點,那麼他一點土地也得不到,1000盧布就算打了水漂。

巴河姆交了1000盧布以後,天一亮就開始大步行走。他先沿一條直線走了10俄裡,然後左拐彎90度,又走了相當一段距離,再次向左拐彎90度,走了2俄裡。這時他發現天色已不早,於是向著出發點狂奔起來,跑了15俄裡之後,他終於趕在日落時分踩上了出發點。這時候,只見巴河姆雙腿一軟,栽倒在地,口吐鮮血,一命嗚呼了。

小說實際上出了一道並不難的幾何題:巴河姆走的路線構成了一個上底為2、下底為10、斜腰為15(單位均為俄裡)的直角梯形,這個梯形的周長是多少?面積又是多大呢?

學過勾股定理的讀者應該會算梯形的高和麵積。結果呢:如果巴河姆活著,他可以得到約86.72平方公里(約合13萬畝)的土地!這就是貪婪者的下場。

有趣的是,如果我們計算一下這個直角梯形的周長,會得到39.7俄裡的結果,而按照俄裡與公里的換算比率,這個距離恰好是42.195公里!這正是一個馬拉松的距離!

當年那個希臘士兵在他們戰勝波斯帝國的軍隊以後,從馬拉松跑回雅典報捷,結果喊了一聲“我們勝利了!”然後就倒地累死了,現在巴河姆也是跑了這樣一個距離後累死。

看來托爾斯泰不僅巧妙構思,且數學修養不賴。如果巴河姆不跑直角梯形,而是用別的什麼路線,應該可以少走很多路而得到同樣大小的土地。這就是狄多女王面臨的變分法問題,答案是圓。

類似的還有,用什麼形狀的容器可以容納儘可能多的液體或氣體?答案是球。還有,如果巴河姆當初走的是一個圓,那麼圈住13萬畝土地只需要走33公里左右,那樣的話他可能就不會累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