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皇位讓給弟弟,彌補李世民遺憾,死後被封爲帝,楊貴妃方現身

唐太宗李世民是皇帝中的楷模,文治武功都極為出色。可因為種種原因,他發動的玄武門政變讓後人詬病,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都在這次政變中被殺死,一個是李世民大哥,一個是李世民四弟。

李世民無法堵住天下人的嘴,索性公開承認,並在史書中記載了玄武門政變事件。當年魏徵是太子李建成的謀臣,被抓捕後李世民質問他:你為什麼挑撥我們兄弟的感情?

魏徵說:如果太子聽我的,他也不會落到今天的結局……

他把皇位讓給弟弟,彌補李世民遺憾,死後被封為帝,楊貴妃方現身

這樣就造成一種公認的誤導,皇位爭奪成皇敗寇,皇室操戈不見血不能完成權力更替。難道真的是這樣嗎?有一個李世民的後代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李世民走後,李治繼承皇位,武則天再次走進皇宮,她生下的兩個兒子李顯和李旦,後來都成了皇帝。

唐中宗李顯比較牛,江湖人稱六位帝皇丸,他爸是皇帝唐高宗李治,他媽是女皇武則天,他弟弟是皇帝唐睿宗李旦,他兒子是唐殤宗李重茂,他侄子是皇帝唐玄宗李隆基,有此六位當皇帝的親屬,所以人們戲稱他為六位帝皇丸。

唐中宗李顯也比較鬱悶,據說他是死在韋后的毒藥下。因為韋后想獨霸朝政,仿效武則天那樣當女皇。她幹掉了自己丈夫李顯,又把李重茂推上傀儡皇帝位。

他把皇位讓給弟弟,彌補李世民遺憾,死後被封為帝,楊貴妃方現身

風雲突變之際,李隆基發動政變,推翻了韋后,將老爹李旦送上皇位。

李旦當上皇帝就犯難了,讓哪個兒子當皇位接班人,也就是立哪個兒子為太子呢?

按常規來說,皇室都有立長規矩,李憲是李旦的大兒子,為人敦厚老成,李隆基排行老三憑什麼上位?

因為李憲堅決不當太子,他推舉弟弟李隆基當太子。不要認為李憲是謙虛,他可是真讓,三番五次推舉李隆基上位。

大臣們說,李隆基與國家有大功,當為太子。

雖然李隆基也推讓,最終還是做了太子,並在老爹李旦活著時就當上了皇帝,而李旦成了太上皇。

李憲的做法,絕對讓李建成汗顏。當年算一下李世民的軍功,李淵都得服,建立唐朝的戰爭一多半都是李世民打勝的。如果當年李建成讓能力出眾李世民為太子,恐怕也不會發生玄武門血案,不會死於非命。

李憲絕不與大臣們深交也不拉幫結夥,也不干涉朝政,這一點讓李隆基非常放心,就把李憲封為寧王。雖然有很多人從中挑撥兄弟感情,但都沒得逞。

他把皇位讓給弟弟,彌補李世民遺憾,死後被封為帝,楊貴妃方現身

李憲也確實給李世民長臉,沒有搞任何小動作。李隆基感念李憲兄弟情深,經常把諸兄弟都叫到一起喝酒、彈琴、遊戲。李憲比較有才,各種樂器玩得都很在行,與喜好音樂的李隆基很談得來。哥幾個經常在一個床上大被同眠,聊小時候的趣事。 

有一次李隆基看到一個軍卒把吃剩的好飯好菜扔掉,這也太浪費了,讓提倡節儉的李隆基大怒,抓來軍卒要亂棍打死。

沒人敢勸時,李憲站出來說:陛下因為這件事就要處死人,我擔心這樣做周圍的人都會害怕。憎恨把飯菜倒掉,是因為飯菜能養活人,如果因憎恨而殺人,就與陛下的初衷不符了……

李隆基聽完恍然大悟,威激地說:幸虧有皇兄在我身邊指正,不然我豈不是濫用刑罰了嗎。

軍卒因李憲一句善言而死裡逃生,李隆基有感於李憲的真誠幫助非常高興,就解下自己身上紅玉帶加上自己喜愛的坐騎都贈給了李憲。李憲確實與李隆基和和氣氣相處一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李憲死後,讓李隆基悲痛欲絕,哭了好久。第二天就力排眾議追封李憲為讓皇帝。

他把皇位讓給弟弟,彌補李世民遺憾,死後被封為帝,楊貴妃方現身

也是在李憲死後,楊貴妃才得已走進李隆基的世界,讓沒人勸諫的唐玄宗李隆基開始奢華無度走向下坡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