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皇位让给弟弟,弥补李世民遗憾,死后被封为帝,杨贵妃方现身

唐太宗李世民是皇帝中的楷模,文治武功都极为出色。可因为种种原因,他发动的玄武门政变让后人诟病,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都在这次政变中被杀死,一个是李世民大哥,一个是李世民四弟。

李世民无法堵住天下人的嘴,索性公开承认,并在史书中记载了玄武门政变事件。当年魏征是太子李建成的谋臣,被抓捕后李世民质问他:你为什么挑拨我们兄弟的感情?

魏征说:如果太子听我的,他也不会落到今天的结局……

他把皇位让给弟弟,弥补李世民遗憾,死后被封为帝,杨贵妃方现身

这样就造成一种公认的误导,皇位争夺成皇败寇,皇室操戈不见血不能完成权力更替。难道真的是这样吗?有一个李世民的后代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李世民走后,李治继承皇位,武则天再次走进皇宫,她生下的两个儿子李显和李旦,后来都成了皇帝。

唐中宗李显比较牛,江湖人称六位帝皇丸,他爸是皇帝唐高宗李治,他妈是女皇武则天,他弟弟是皇帝唐睿宗李旦,他儿子是唐殇宗李重茂,他侄子是皇帝唐玄宗李隆基,有此六位当皇帝的亲属,所以人们戏称他为六位帝皇丸。

唐中宗李显也比较郁闷,据说他是死在韦后的毒药下。因为韦后想独霸朝政,仿效武则天那样当女皇。她干掉了自己丈夫李显,又把李重茂推上傀儡皇帝位。

他把皇位让给弟弟,弥补李世民遗憾,死后被封为帝,杨贵妃方现身

风云突变之际,李隆基发动政变,推翻了韦后,将老爹李旦送上皇位。

李旦当上皇帝就犯难了,让哪个儿子当皇位接班人,也就是立哪个儿子为太子呢?

按常规来说,皇室都有立长规矩,李宪是李旦的大儿子,为人敦厚老成,李隆基排行老三凭什么上位?

因为李宪坚决不当太子,他推举弟弟李隆基当太子。不要认为李宪是谦虚,他可是真让,三番五次推举李隆基上位。

大臣们说,李隆基与国家有大功,当为太子。

虽然李隆基也推让,最终还是做了太子,并在老爹李旦活着时就当上了皇帝,而李旦成了太上皇。

李宪的做法,绝对让李建成汗颜。当年算一下李世民的军功,李渊都得服,建立唐朝的战争一多半都是李世民打胜的。如果当年李建成让能力出众李世民为太子,恐怕也不会发生玄武门血案,不会死于非命。

李宪绝不与大臣们深交也不拉帮结伙,也不干涉朝政,这一点让李隆基非常放心,就把李宪封为宁王。虽然有很多人从中挑拨兄弟感情,但都没得逞。

他把皇位让给弟弟,弥补李世民遗憾,死后被封为帝,杨贵妃方现身

李宪也确实给李世民长脸,没有搞任何小动作。李隆基感念李宪兄弟情深,经常把诸兄弟都叫到一起喝酒、弹琴、游戏。李宪比较有才,各种乐器玩得都很在行,与喜好音乐的李隆基很谈得来。哥几个经常在一个床上大被同眠,聊小时候的趣事。 

有一次李隆基看到一个军卒把吃剩的好饭好菜扔掉,这也太浪费了,让提倡节俭的李隆基大怒,抓来军卒要乱棍打死。

没人敢劝时,李宪站出来说:陛下因为这件事就要处死人,我担心这样做周围的人都会害怕。憎恨把饭菜倒掉,是因为饭菜能养活人,如果因憎恨而杀人,就与陛下的初衷不符了……

李隆基听完恍然大悟,威激地说:幸亏有皇兄在我身边指正,不然我岂不是滥用刑罚了吗。

军卒因李宪一句善言而死里逃生,李隆基有感于李宪的真诚帮助非常高兴,就解下自己身上红玉带加上自己喜爱的坐骑都赠给了李宪。李宪确实与李隆基和和气气相处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李宪死后,让李隆基悲痛欲绝,哭了好久。第二天就力排众议追封李宪为让皇帝。

他把皇位让给弟弟,弥补李世民遗憾,死后被封为帝,杨贵妃方现身

也是在李宪死后,杨贵妃才得已走进李隆基的世界,让没人劝谏的唐玄宗李隆基开始奢华无度走向下坡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