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县委书记权力失控后的整改说开去——透视三都自治县在原县委书记梁嘉庚严重违纪违法后的革弊立新路

从一个县委书记权力失控后的整改说开去——透视三都自治县在原县委书记梁嘉庚严重违纪违法后的革弊立新路

从一个县委书记权力失控后的整改说开去——透视三都自治县在原县委书记梁嘉庚严重违纪违法后的革弊立新路
从一个县委书记权力失控后的整改说开去——透视三都自治县在原县委书记梁嘉庚严重违纪违法后的革弊立新路

盛夏的三都,一片葱茏,水晶葡萄挂满山头,都柳江清澈纯净,小城古朴静谧。

站在山顶俯瞰,县城周边的景象让人触目惊心。林地里、农田上,大大小小的工地上百个,矿石堆砌在路边、机器停摆在场地,乱石残渣有如阴霾笼罩,压得整个城市透不过气。

这样的“伤疤”,正是三都县委原书记梁嘉庚留下的“杰作”。

梁嘉庚严重违纪违法后,在省委、省纪委监委的领导下,三都全县上下革弊立新,掀起一场整治大风暴,对全县工作进行全面整顿整改。

从 “脱贫攻坚跑冒滴漏”到地毯式摸排网格化管理

都江镇坐落在都柳江中上游半山腰,距县城50余公里,辖20个村,地质疏松、山高坡陡、林多地少,是全县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乡镇,曾是梁嘉庚对口帮扶的乡镇。

前往都江镇,崎岖陡峭,一路临江临崖。走进坝街村,硬化路干净整洁,墙面彩绘,几乎家家户户门前都种有花椒、佛手瓜等经济作物。

“这是庭院经济,你可别小看这些小瓜小菜,能给我们带来不少收入呢!”村民王光厅说,在领导的帮扶下,妻子种菜卖菜,他养牛贩牛,不到半年时间就脱了贫。

王光厅亲切称呼的“领导”是三都新的县委领导班子。今年1月,三都县委结合实际、挨家挨户了解情况,经过大量调研走访,开会协商,建议村民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发展庭院经济,以短养长。

“领导干部又回到我们身边了,处处为我们着想,出谋划策发展产业。”在工业辣椒基地,村民王光齐正在摘除病害辣椒,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正如黔南州委办派驻坝街村第一书记张光衡所言,这些喜人的变化仅发生在半年之前。

“之前,梁嘉庚很少进村,就算来也只是带着商人看项目,在村委会开个会就走了。”张光衡说,梁嘉庚不顾及贫困村危房、水电、路灯等基础设施未改善的事实,就大力推进“两江神岛”“坝上花街”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在省委全面推行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监督检查、追责问责“五步工作法”,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真抓实干之风、勤俭节约之风”的关键节点,梁嘉庚却背道而驰、我行我素,脱贫攻坚跑冒滴漏、走马观花。

在梁嘉庚看来,“‘高大上’的项目上去了,群众自然就脱贫了。到2020年上级部门会给予三都财政资金进行兜底,实现‘输血式脱贫’,大家不用担心。”

全面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等靠要”,绝不许有歇歇脚、喘口气的思想。

当前,脱贫攻坚是中央、省委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是第一民生工程,省委连续发出“春季攻势”“夏季大比武”“秋季攻势”“春风行动”重要行动,全省上下精准发力,用心用情用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然而,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扶贫一线总指挥”,梁嘉庚不考虑三都作为全省14个、黔南州唯一的深度贫困县的实际,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没有坚持到底的劲头,不肯下“绣花”功夫,大搞形象工程。2016年以来,梁嘉庚主导实施在建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127个,但与脱贫攻坚有关的只有41个。2017年8月30日,针对三都县委、县政府存在的不聚焦精准脱贫工作、目标发散、力量分散等问题,黔南州委、州政府对三都提出批评并“约法三章”,梁嘉庚口头答应却不执行。

2017年,三都的漏评率达26.67%,错退率达9.68%,在全省属漏评、错退率较高的典型。

痛则思变。三都下定决心开展一场刮骨疗毒式的脱贫攻坚整改行动。

脱贫攻坚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夯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责任尤为重要。三都聚焦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严格落实监督问责制度,压紧压实“一把手”工作责任,坚持最严的督查和问责并重,让“一把手”把心思真正放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实上。

针对漏评错退问题,领导干部全部下沉,县四家班子以上率下,先后走访146个贫困村,572个贫困组。全县实行脱贫攻坚网格化管理,3819名领导干部用1个月时间进行全覆盖、地毯式摸排,彻底摸清贫困底数,对排查出的漏评、错评、错退人口,严格按程序进行民主评议制度,因户施策发展产业。

“以前驻村干部只关注贫困户,我们这些非贫困户的诉求很难得到回应,有了网格化管理,时时刻刻能感受到党的关怀。”

“有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大家都争着去驻村,脱贫有望了!”

……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如今三都的脱贫攻坚思路对头了、措施得力了、工作扎实了,如期脱贫胜利在望。”三都县委书记朱奉余说,站在脱贫攻坚新起点,三都信心坚定、步履坚实。

从“漠视党性,思想信念严重‘缺钙’”到“一补三强”强化党建引领

梁嘉庚喜好封建迷信活动,其主导实施的工程项目中,曾私下开展选址、取名等迷信活动,干部群众看在眼里、怨在心里。

2017年12月初,梁嘉庚接受组织审查谈话后,不主动向组织交代问题,企图通过实施迷信活动躲避组织调查,试图依靠风水掩盖真相、逃避法律制裁。

事实证明,不信马列信鬼神,只会让梁嘉庚越陷越深。中共党员不能信仰宗教,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党员干部在入党时就已宣誓信仰共产主义、永不叛党。梁嘉庚在党不言党,严重违背了党的宗旨与信念。

作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梁嘉庚早忘了入党的初心,忘了理想信念才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忘了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压态势下,企图借助风水“保佑”的梁嘉庚简直是可悲可叹。

“他漠视党性,思想信念严重‘缺钙’,求神拜佛信鬼神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三都县委副书记罗红梅表示,“一线总指挥”丧失党性盲信封建迷信,大摆风水局,不仅浪费了国家资产,更损害了人民利益,导致一些干部跟风,农村封建迷信盛行,严重影响了全县的政治生态。

梁嘉庚台上大讲马列,台下求神拜佛。

“他哥们义气重,不少商人来找他要项目,以致被‘围猎’,拍脑袋做决策安排项目的事情时有发生。”

“他过度信赖商人朋友,一些商人在他耳边‘吹风’,他便随意处理干部。”

商人想尽办法“傍”权,梁嘉庚利用职权大开绿灯,收受商人送予的住房、现金等贿赂,办公室俨然演变成梁嘉庚与商人权钱交易的混浊场所。

上面松一寸,下面松一尺。梁嘉庚背弃共产党人信仰,一些心存私念的干部纷纷效仿,中饱私囊。

“他出事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他的做法、作风已经在干群中引起热议,落马是早晚的问题。”三都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白林贤坦言,梁嘉庚无视党纪国法,毫无“四个意识”,阳奉阴违、我行我素,终究逃不过法律的严惩。

针对部分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强、“四风问题”易发多发、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等问题,三都通过党建引领,在全县开展“一补三强”党建引领思想扶贫活动,即补精神之钙、强脱贫自信、强致富能力、强乡村治理。

作风是党的形象和生命,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三都从整治作风开始,第一时间召开全县作风整顿推进大会,思想扶贫大讨论、作风建设治理大风暴、党风政风民风乱象大整治等专项行动,进一步稳民心、聚合力,迅速把全县干部群众思想行动统一起来。

“有明确的工作目标,提振了大家的精气神。通过一系列整改,全县上下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团结奋进,干事创业的氛围持续向好。”三都自治县发改局党组书记、局长胡雪莉说,环境好了,干部群众也更加用心用情用力了。

从“大项目想上就上”到严格执行在建项目自查整改

尧人山社区营上组,离三都县城十余公里,位于营上山顶,自然田园景色秀美,水族特色风情浓郁。如今,这样的景致荡然无存,只定格在照片中、记忆里。

环顾四周,方圆270亩的土地上,水泥石柱七零八乱,到处是断壁残垣、残砖碎瓦,裸露的钢筋随处可见。

“在深山老林里修什么‘云上书院’,有谁来看啊,书院没建成,把我们家园土地都毁了。”原营上组村民汪锦良老人在复垦的红薯地里一度哽咽。

“云上书院”,是梁嘉庚计划投资4.6亿元重点打造的项目。“他打着提升三都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的幌子,搞政绩工程。项目于去年2月动工,没有人能阻止他。”三合街道办事处主任吴宗提介绍,梁嘉庚提出开发营上的命令,乡镇干部只能执行。

营上组共27户108人,为了推进工作,村干部没日没夜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说服村民同意搬迁。

“这是祖辈居住的地方,我们住惯了,也舍不得土地,但是又不得不搬。”汪锦良说。

同样让群众难以接受和理解的还有“千神广场”“养心谷”等项目,这些项目都选址在县城远郊。

“我们忙于生计早出晚归干农活,谁有闲心跑那么远去广场耍。花那么多钱在穷旮旯里修广场,不但占用我们的耕地,对贫困户也没有实惠。”村民吴老黑指着一公里外的“千神广场”,满心不解。

群众不解,干部更是费解。“大项目想上就上,很多项目我都是在要推动实施时才知晓,没有前期研判、没有相关手续,毫无民主决策可言。”罗红梅说,就算事先知晓,也无济于事。

在“水族古街”项目动工前,罗红梅曾多次劝告梁嘉庚:“在学校门口建商业街,不利于学生学习,教师家长意见很大,而且占用河道严重影响河流防洪防汛。”

“这是求都求不来的招商引资项目,想问题要有大局观念,要为全县的长远发展考虑。”梁嘉庚固执己见,“一把手”变为“一霸手”。

同时,梁嘉庚主导实施的大部分项目都是融资,“云上书院”“千神广场”等项目仅前期的征地、修路等基础工程就投入远超过承载能力的资金。

上梁不正下梁歪。县级、乡镇不少干部急功近利、围着梁嘉庚的喜好转,不愿干小、散的民生项目,而是积极融资搞大项目。融资给三都带来巨大的债务压力。

“我们现在有很大的金融债务压力,每月都有债务要还,而且绝大部分项目都没有支付农民工工资,维稳压力很大。”罗红梅说,“幸好组织及时纠偏,帮全县人民找到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尽管压力责任重大,但路子对了再苦再累都值得。”

权力失控凸显监管漏洞。针对“一把手”权力失控问题,省纪委监委研究出台了“一把手”监督管理办法,强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建设。针对梁嘉庚“一言堂”“一霸手”等问题,三都制定出台全体会议议事规则,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

针对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短期内不可能惠及群众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第一时间印发贯彻落实“约法三章”实施细则,对所有在建项目进行全面自查整改,出台《三都县政府性债务化解30条》,更加精准、有效、合理、规范预防和控制政府投资风险。

“当前全县上下正聚焦脱贫攻坚谋发展、抓项目、做工作,目标明确了,思路清晰了,工作也就顺心了。”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潘仕进指出,对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教育医疗等6类“必须为”的项目,加快推进;对特色城镇建设、园区工程等13类“暂缓为”的项目,稳妥推进;对“大盆景”、大公园、大赛场、大牌楼等6类短期内不能惠及群众的“不能为”项目,坚决停止。

“以前很多项目都是商人先找梁嘉庚签字后,拿着‘尚方宝剑’来逼着我们履行相关程序。现在有了民主决策,发改局真正能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了。”胡雪莉说,如释重负后干事创业的激情高涨。

“这半年,我们每个人脸上都有藏不住的疲惫,更有坚定决心扛下去的倔强。我们乐意去做利民惠民的实事,累并快乐着。”县发改局干部邓安琪说,截至目前,发改局共争取了3.5亿元预算资金用于全县脱贫攻坚工作。

时代催人进,进入脱贫攻坚的冲刺期,三都干部群众正以求真务实的作风、苦干实干的姿态,尽锐出战。

从一个县委书记权力失控后的整改说开去——透视三都自治县在原县委书记梁嘉庚严重违纪违法后的革弊立新路

【清风时评】

从一个县委书记权力失控后的整改说开去——透视三都自治县在原县委书记梁嘉庚严重违纪违法后的革弊立新路

切勿权力失控引火烧身

郡县治,则天下安。

县委书记作为“一线总指挥”,身处联系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而梁嘉庚身为党员领导干部,丧失理想信念,严重违反党的纪律,涉嫌违法犯罪,且在党的十八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严重玷污了党的形象,破坏了政治生态。

古语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县委书记,梁嘉庚不学焦裕禄的无私奉献,不学廖俊波的执着为民,而大肆搞封建迷信,不信马列信鬼神,不问苍生问“大师”,严重背弃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不做政治的明白人,腐化堕落做“糊涂官”,不明底线、不懂规矩、不拒腐蚀,最终引火烧身。

县委书记身处推动改革发展的最前沿,应常念发展之责、常想发展之策、常办发展之举。梁嘉庚身负找准三都发展路子、突破改革发展瓶颈的重任,本应从三都发展大局出发,不折不扣贯彻执行上级的指示要求,努力钻研、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争资上项,转而权力失控,为了一己私利收受贿赂,不顾实际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耗费了巨额国家资产,给三都带来巨大的债务压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全党——“勿忘人民,甘作奉献”。梁嘉庚却把组织的提醒当“耳边风”,做人高高在上、调研走马观花,不看群众难在哪里、忧在何处。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不考虑如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认同感”“获得感”,反而带头“等靠要”,导致全县脱贫工作滞后,影响同步小康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广大县委书记要做“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而梁嘉庚宁做“糊涂人、拦路虎、官老爷、一霸手”,实属“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反面典型。

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变初心。贵州省委、黔南州委及时纠偏,用正确的方向引领三都干部群众转移工作重心,于危难中振作,在绝望中重生。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站在新起点,三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任务十分艰巨,只有全县干部群众都行动起来,荡涤风雨如磐的暗夜,照亮“灾后重建”的征程,勇于决战决胜,才能完成同步小康的千秋伟业,推动三都浩荡前行。

往期精彩回顾

从一个县委书记权力失控后的整改说开去——透视三都自治县在原县委书记梁嘉庚严重违纪违法后的革弊立新路从一个县委书记权力失控后的整改说开去——透视三都自治县在原县委书记梁嘉庚严重违纪违法后的革弊立新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