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欢迎来到娘娘说,说养娃的科学和哲学

孩子是父母的爱的结晶,是未来的期望,父母把孩子生下,不单单要满足他们物质上的需求,养育他们长大,更负有教育他们好好做人、陪伴他们人生的重责。但事实上,很多父母只做到了前者或者自认为做到了后者,不得不承认这是很多精英和有钱人做父母的失败。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的观点都是“这是我生的孩子,我还不了解他?”“小孩子哪有那么多感受,吃的住的都是好的还不够吗?”“什么我都给他买最好的,他还要怎样?不懂知足的熊孩子!”等等,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照顾孩子,并不仅仅是关心他的生活怎么样,更重要的是要去在意他的内心,理解他的感受。讲真,若只谈照顾生活起居,父母和保姆还有什么区别?

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你的孩子真的喜欢学跳舞、学美术、学奥赛吗?

你的孩子真的每天如表面一样没心没肺,没有任何烦恼吗?

你的孩子真的单纯简单,没有一丝丝困惑吗?

对于父母、对于朋友、对于学习、对于生活,你的孩子都愿意跟你讲吗?

你真的了解他吗?

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一、尊重孩子的喜好,强迫只会适得其反。

我见过很多强迫孩子去上辅导班的家长,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不会在意孩子真的喜欢什么,只要听父母的话就可以。这样的孩子最终往往是两种结果,一是叛逆,在有能力抵抗的时候开始反对父母所有的意见和决定,明明知道自己是错的也非要跟父母对着干,故意惹是生非想要引起父母的注意;二是软弱,无止境的顺从,因为没人关心他们究竟喜欢什么,久而久之不愿意再去考虑自己,甚至不知道怎么去考虑自己,只会一味顺从父母的决定,遇到什么事情都是:“不知道”“都可以”“无所谓”“你们看吧”。当然也有孩子会与父母抗争,会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会在有能力的时候去选择自己的喜好,我们无法判断你的孩子是哪种,但产生的后果谁又能承担?

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法罕每天惦记着摄影,从小理想做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但迫于家里压力而上工程学校,在学校里,他成绩每每倒数只因为不热爱,但又无法抗争。庆幸的是他遇到了兰彻,放弃面试的机会与父亲勇敢表达,最后成为著名动物摄影师安德烈·伊斯特凡的助理。电影是理想的,但现实有谁会幸运的遇到兰彻呢?

尊重孩子的喜好,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星星,都会闪烁自己的光芒。不是和别人攀比才是最好的,父母也不要把自身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他们不是你们人生的附属品,让孩子去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对的错的都由自己承担。

或许有些父母会说“我这是为孩子好啊,让他们少走弯路有什么不对吗?”没错,父母的爱没有错,但要意识到一点,你可以给孩子提建议让他们参考,而不是直接规划他们的人生。

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二、关心孩子的喜怒哀乐,理解他们的感受。

生活中有很多父母每天忙于上班、工作挣钱,将孩子丢给外公外婆或者爷爷奶奶再或者保姆来养。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而减少陪伴的时间这无可厚非,可是父母的爱不能局限于此啊。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内心会极度缺乏安全感,从电视剧、电影甚至是综艺《变形计》中,我们都可以看出,富人家的小孩也不是真正的快乐,他们也渴望来自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只有能感受到爱,他们才会愿意表达自己的爱。

我的一个土豪朋友家的孩子,从小被保姆带大,跟爸爸妈妈相处的时间非常少。小孩子现在整个人都很淡漠的状态,跟亲人离别的时候从来只是机械礼貌的摆摆手,一点也不会表现出难过和不舍。看起来都有点心酸呢。所以哪怕你工作再忙,玩心再重,烦心事再多也要找时间去陪伴自己的孩子,去努力完成自己的诺言,去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爱与存在。你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是要负责人的,不是把他养活就好了。

还有些父母,习惯用自己的感受来指导孩子的行为,很多时候孩子说自己已经饱了,但是家长反而会说你才吃了这么点怎么就饱了,再吃点。有的时候孩子明明很受伤,家长却在一旁冷嘲热讽“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早就不会哭鼻子了,窝囊废!”......这样的情况太多了,所以父母要理解孩子们的感受并接受,只有父母认可孩子的想法,他们才能接受和面对自己的感受,才会更自信健康地去处理自己的感受。

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和感知都不够,更别说对孩子了。只有更清楚彻底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内心,了解自己的想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探究想法背后的根本原因和终极目的,才能海纳百川,容纳更多的意识形态和认知模式。

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父母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而不是随意敷衍回应,态度是最重要的。

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或者感受的时候,不要着急去否认他们,而是用心观察他们是认真的还是在胡闹。无论是亲人之间还是情侣之间,大人和大人之间还是大人和小孩之间,很多吵架的原因都是因为没有弄清楚对方是真的生气了,还是在跟你闹小脾气,撒娇耍赖呢。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儿,一个需要首先解决问题,一个需要首先安抚情绪。孩子虽小,也要被认真对待。

孩子无论多小,他和我们成人一样,会难过、会害怕、会伤心、会烦躁、会有负面情绪,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想想我们自己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不好的感受的时候,最希望得到别人怎样的关怀。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接受他们积极或消极的情绪,真正做到关注孩子的感受,并帮助孩子理解自己的感受,深度剖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以及做父母的能帮孩子做些什么,才能算是走进孩子的内心,真正了解孩子。

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大人们总以为小孩子年纪小,经历少,不懂事。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感知能力比大人要丰富得多。那是生命伊始的状态,是最本真和敏感的人生阶段,还没有被社会规驯,没有被主流裹挟,没有被世俗玷污,孩子的思想还是开放的、自由的,没有被教科书固化,没有被残酷的现实打磨和麻痹。所以很多时候,倾听小孩的内心,是在跟很多很多年以前的那个自己在对话,有时候感觉并不好,但是足以让人成长。

小孩子身上,有无穷无尽的宝藏等待着大人们去挖掘和学习。

珍惜孩子愿意跟你倾诉,愿意找你闲扯的时光,小心到了一定的年纪,孩子要保留自己的小秘密,对你关上心灵和嘴巴的窗户,到时候就后悔莫及了。

养育孩子不仅是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尊重喜好,关心内心的感受都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他们才能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去面对他们眼中的世界。

欢迎来到娘娘说,说养娃的科学和哲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