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僚准确预言大清灭亡,为何曾国藩不选择称帝?因为他有一大隐患

幕僚准确预言大清灭亡,为何曾国藩不选择称帝?因为他有一大隐患

赵烈文,字惠甫,江苏阳湖人。1855年,经人推荐,赵烈文来到了曾国藩麾下担任一名幕僚。由于办事谨慎周到,文笔练达,很快就成为了曾国藩的心腹。曾国藩让赵烈文专门草拟涉外文书,这个职务相当于机要秘书,后来有将其收为门下弟子,足见两人感情之深厚。

关于赵烈文与曾国藩之间发生的故事,人们总会想起他在与曾国藩闲谈中准备预言了大清灭亡的时间。1867年7月21日晚饭过后,曾国藩和赵烈文有过一段就京城局势的交谈。

幕僚准确预言大清灭亡,为何曾国藩不选择称帝?因为他有一大隐患

在这次名垂青史的交谈中,赵烈文对大清命运进行了准确预测,认为不出50年大清即将灭亡,“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驯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风气未开,若非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

后来的结果,果然印证了赵烈文的看法,那么问题来了: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个人威望来到了顶峰,无论是部下曾国荃等人,还是浙江巡抚左宗棠都有劝说他称帝的建议,可最终都被曾国藩严词拒绝。

幕僚准确预言大清灭亡,为何曾国藩不选择称帝?因为他有一大隐患

一个有趣的现象,准确遇见清朝灭亡的赵烈文,却没有劝说曾国藩称帝?作为最了解曾国藩,也掌握湘军内部众多核心机密的赵烈文,他是不是看到了什么。还真是,赵烈文已经看到了曾国藩若选择称帝的一致命隐患。

按理说,湘军收复的太平军和捻军占领的地方,几乎都成为了湘军的势力范围。这个势力范围看起来很大,其实曾国藩能够真正掌握的湘军数量不到12万人。可就是这12万人也不是铁板一块,内部派系负责、山头林立,真正对曾国藩死忠的只有曾国荃麾下的五万人。

幕僚准确预言大清灭亡,为何曾国藩不选择称帝?因为他有一大隐患

同时,清廷早已做好的预案,对曾国藩麾下的将领,比如李鸿章等人进行了拉拢,以便于对湘军进行控制,进而瓦解湘军集团,这点赵烈文看的无比清楚。赵烈文非常明白,一旦曾国藩称帝很可能就是“四面楚歌”,到时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地。

退一步说,曾国藩称帝也不是在剿灭太平天国后,而是在攻陷安庆时。如果在此时称帝,很可能据守安庆,控制着长江中上野,这与清廷、太平天国形成鼎足而立之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