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第一次發電報,跑死了3匹馬,才得出一個字的結論

在古代,人與人間的信息傳遞大致有三種形式,一種為書信,即用人力或者動物(馬、鴿)等來以文字或者圖像的形式傳遞給另外的人,這種也最為常見。另外還有口口相傳,例如著名的“傳語報平安”,需要人特地跑一趟。還有就是用其他媒介,例如烽火和鼓點等等。

李鴻章第一次發電報,跑死了3匹馬,才得出一個字的結論

電報的發明是信息傳遞的一大進步,最早用於朝廷和地方的信息傳遞。在清朝乃至以前,朝廷的政令大部分以“廷寄”的形式送達各地方,若是遇到緊急信息需要傳遞,有500里加急和800加急可以使用。一般廷寄都是300裡每天,這樣從北京把政令傳到海南,也需要20天多天的時間。

李鴻章第一次發電報,跑死了3匹馬,才得出一個字的結論

1879年,主抓洋務運動和外交的李鴻章,被英國公使不斷的騷擾,目的是想向李鴻章推銷他們的電報,此時電報已經發明瞭近30年,英美等國的電報技術已經非常純熟,甚至在一些租界已經開始“偷偷”安裝電報。由於清政府偏於保守,英國人只能先從提倡洋務的李鴻章這裡找突破口。在電報傳入中國之前,德國人曾向慈禧推薦過電燈,慈禧非常反感,認為這玩意兒“傷風敗俗”,把他們罵了一頓。所以儘管英國人向李鴻章吹噓的天花亂墜,李鴻章還是要親自試一下電報才敢引薦。

李鴻章第一次發電報,跑死了3匹馬,才得出一個字的結論

李鴻章借籌建大沽炮臺的時機,讓英國人在天津和大沽之間鋪設電線,在辛苦半個月後,電報正式接通,當時李鴻章身在大沽,離天津大概有80里路,如果用快馬,一天能再兩地跑4個來回,英國人說電報能夠:瞬間即達。李鴻章揮筆寫下了四個字,讓英國人發報到天津,據記載,這四個字是:密鴻巧辰。

這四個字,第一字是保密的意思,第二給字是李鴻章的意思,第三個“巧”代表每個月的18日,第四個字是時辰。也就是說,後兩個字是記錄時間和日期的。在發報成功後,李鴻章派人快馬加鞭趕到天津,等來人回來,已經到下午,來人回答:天津在辰時左右,確實收到4個字,和李鴻章發的四個字一模一樣。據來人回答,由於路上不敢耽擱,換了6匹馬,跑死了3匹。

李鴻章第一次發電報,跑死了3匹馬,才得出一個字的結論

李鴻章心思縝密,他有一個懷疑,就是在他派人去的同時,英國人也派人比他先到了天津,洩露了這4個字,或者說英國人有可能收買了派去的人。雖然這種可能很小,但是李鴻章處事謹慎,他第二天又做了一個測試,這一次他派自己最信任的手下張樹聲先去天津發報處蹲點,李鴻章給他一張紙條,讓他先不要打開,約定明日巳時他會按照紙上的文字發過去,到時候讓張樹聲把紙條和電報內容對照,如果是一樣的,立即在天津發一個迴文。

李鴻章第一次發電報,跑死了3匹馬,才得出一個字的結論

第二日,李鴻章如約發了一條電報過去,沒等他喝上一口茶,就收到了張樹聲回覆的兩個字:瞬準!李鴻章放下茶杯,對英國公使說了一個字:好。當年底,在李鴻章的推動下,慈禧太后批准,全國主要城市都安裝電報,主要用於朝廷公文的傳達。在經歷漫長的摸索,加密制度完善之後,慈禧才同意電報可以民用。

李鴻章第一次發電報,跑死了3匹馬,才得出一個字的結論

所以說,李鴻章作為洋務運動的代表,作為晚清最出名的外交家,縱然很多屈辱條約上是他籤的名字,但他對近代的發展,有很大推動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