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全球電影產業格局中的競合博弈持續升級

2018年6月15日,在首屆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期間,由北京電影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的《電影藍皮書:全球電影產業發展報告(2018)》發佈會在青島召開。

《電影藍皮書:全球電影產業發展報告(2018)》立足全球視野,以北美、歐洲、亞太和中國作為四大研究視域,特別是將中國電影產業置於全球格局,通過中美電影業發展對比研究,探析電影產業的發展規律,致力成為政府、業界、學界和公眾瞭解全球產業發展態勢的重要工具書。

本部藍皮書倡導採用產業經濟學的理論研究框架,基於權威的全球電影產業大數據,通過專業的理論視角分析,解讀中國和世界電影產業的發展態勢,盤點電影產業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和焦點事例。全書不僅概括論述了當前全球電影產業的發展態勢,還針對年度大片、超級IP和網絡傳播等熱點話題,在構建電影產業發展研究體系的基礎上,通過實證研究,科學、準確地研判全球化格局下的電影產業發展趨勢。

電影是全球化的娛樂產業,特別是好萊塢在全球電影產業格局中發揮著主導作用,由此帶來了全球化和本土化的衝突和融合。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壯大和中國電影產業的崛起,中國和美國的競合關係愈加顯現。為促進中外電影文化交流和產業合作,紮根中國青島的北京電影學院現代創意媒體學院,藉助青島晉升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的中國首個“世界電影之都”的契機,順勢推出了《電影藍皮書:全球電影產業發展報告(2018)》,加強與國內外電影產學研機構的交流與合作,努力使之成為中外電影信息交流和產業合作的載體。

1

全球電影產業發展進入白銀時代中後期

在全球新興電影市場特別是中國等亞洲電影市場的帶動下,全球電影市場近年來保持著穩定增長的基本態勢。根據《電影藍皮書:全球電影產業發展報告(2018)》發佈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電影票房達406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相比2016年增長約5%。近十年來全球電影票房保持著增長態勢,2008~2017年全球電影票房複合增長率為4.3%。作為全球第一電影市場的北美地區發展基本停滯,2017年票房達111億美元,儘管這是北美歷史上第三次票房突破110億美元,但與2016年的114億美元相比仍然下跌了2%,甚至還略低於2015年的票房數據;而第二大市場——中國則以30%左右的平均增長速度領跑全球市場,2017年票房為559.11億元人民幣(約86億美元,刪除電商服務費後,約為79美元),和2016年相比,票房增長13.45%。

中美在全球电影产业格局中的竞合博弈持续升级

圖 2005~2017年全球電影票房和增長率

從全球各地區來看,北美和歐洲地區電影票房近年來增長已基本處於停滯狀態,而亞太和拉丁美洲地區則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新興市場成為帶動全球票房增長的重要力量。統計顯示,2005~2017年北美地區電影票房複合增長率為1.95%,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為2.40%,亞太地區為9.14%,拉丁美洲地區為9.86%。正是基於各自發展速度的不同,亞太地區自2013年起取代北美成為全球最大票倉。從地區結構上來看,2017年,亞太地區票房佔全球票房的39.4%,北美地區佔27.3%,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佔24.9%,拉丁美洲地區佔8.4%。拉丁美洲地區儘管近年來票房也增長迅速,但由於其市場規模較小,在全球電影市場格局中仍處於從屬地位。

中美在全球电影产业格局中的竞合博弈持续升级

圖 2005~2017年全球電影票房的地區結構

2

中國和北美在全球電影產業格局中的競合博弈持續升級

一、中國電影市場規模正在逼近北美

近年來,隨著中國影院建設的提速、影院銀幕的增多,電影得到不同年齡段和不同類型觀眾的接納與歡迎,尤其是擁有高消費力的年輕觀眾。自2006年以來,中國電影票房急劇增長,自2012年起成為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場,2017年票房收入已達到86億美元,僅次於北美的111億美元。

中美在全球电影产业格局中的竞合博弈持续升级

圖 2012~2017年中國與北美兩地票房對比

從2017年單日票房表現來看,中國電影市場全年有122天超過北美票房,而在2016年只有62天。從檔期來看,中國電影市場高票房日期主要集中在春節檔、情人節檔、五一檔、暑期檔、國慶檔和元旦檔,通過《西遊伏妖篇》《極限特工:終極迴歸》《生化危機:終章》《速度與激情8》《戰狼2》《星際特工:千星之城》《羞羞的鐵拳》《前任3:再見前任》等影片的助力,實現了在2017年的“多點開花”。

雖然中國電影市場在2016年增速放緩,但仍在保持增長,正在向百億美元票房規模挺進。根據普華永道發佈的《2017~2021年全球娛樂及媒體行業展望》,中國的票房收入將以11.6%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預計在2021年達到107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電影廣告收入也隨之迅速攀升,預計將從2016年的5.87億美元增長至2021年的9.39億美元。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持續推進,中國的影院正在不斷湧現,特別是IMAX銀幕數量的不斷增長,將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群體願意為優質的觀影體驗溢價支付。

二、美國電影在中國的市場表現

近年來,在中國日趨開放電影市場的背景下,美國電影在中國市場上映數量持續增多,放映場次、觀影人次和票房收入均呈現增長勢頭。2017年,在中國上映的美國電影(含合拍片在內)共計129部,其中新片59部,合計票房約為227.16億元人民幣(含網絡服務費14.24億元),其中新片票房約224.27億元人民幣(含網絡服務費14.09億元),約佔全年票房的40.63%,可見好萊塢的威力。

在2017年中國票房前10名影片中,有4部為美國電影,即《速度與激情8》《變形金剛5:最後的騎士》《加勒比海盜5:死無對證》和《金剛:骷髏島》。在10億元人民幣以上票房的15部影片中有8部美國電影,除以上4部外,還有《尋夢環遊記》《極限特工:終極迴歸》《生化危機:終章》和《神偷奶爸3》。此外,《蜘蛛俠:英雄歸來》《雷神3:諸神黃昏》《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金剛狼3:殊死一戰》《正義聯盟》《銀河護衛隊2》《新木乃伊》《神奇女俠》《一條狗的使命》《美女與野獸》等10部影片票房超過5億元人民幣,以及《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王牌特工2:黃金圈》《全球風暴》《敦刻爾克》《太空旅客》《異形:契約》《愛樂之城》《東方快車謀殺案》《歡樂好聲音》《攻殼機動隊》《長城》《藍精靈:尋找神秘村》《刺客信條》《王牌保鏢》《賽車總動員3:極速挑戰》《異星覺醒》《降臨》《極盜車神》等18部影片票房超過1億元人民幣。其中,《長城》和《王牌保鏢》為中美合拍影片,票房分別為1.95億元人民幣和1.40億元人民幣。

中美在全球电影产业格局中的竞合博弈持续升级

圖 2012~2017年代表性美國電影的中美票房對比

通過分析美國電影在中美兩國的票房差異,亦可反映出中國和北美觀眾在觀影口味方面的不同。以2012~2017年為例,中國和北美票房差異最大的5部美國電影分別是《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復仇者聯盟》《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海底總動員2:多莉去哪兒》《侏羅紀世界》,而逆差最大的5部影片則是《魔獸》《生化危機:終章》《極限特工:終極迴歸》《變形金剛5:最後的騎士》《泰坦尼克號3D》。以2017年影片進行具體分析,北美票房佔優的依次為《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美女與野獸》《神奇女俠》《銀河護衛隊2》《歡樂好聲音》《雷神3:諸神黃昏》《蜘蛛俠:英雄歸來》《樂高蝙蝠俠大電影》《賽車總動員3:極速挑戰》《正義聯盟》,中國票房佔優的依次為《生化危機:終章》《極限特工:終極迴歸》《變形金剛5:最後的騎士》《一條狗的使命》《全球風暴》《金剛:骷髏島》《加勒比海盜5:死無對證》《尋夢環遊記》《天才捕手》。可見,北美觀眾更為喜歡科幻題材、超級英雄題材和動畫片,對星球大戰、漫威漫畫等IP格外推崇;而中國觀眾相對偏好動作片、愛情片、喜劇片,對變形金剛、遊戲IP和視覺特效大片青睞有加。

電影是一種國際化的語言符號,是國際化程度很高的文化產品,可以被不同地域、種族、年齡和信仰的人們所接受。因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在電影的跨國接受中存在文化折扣和文化增益的現象。文化折扣指的是進口市場的觀賞者通常不適應進口影視節目的語言、字幕、配音,以及對其中描述的生活方式、價值觀、歷史、制度、神話、物理環境難以認同的現象。文化增益指的是某些影片可能會在出口貿易中產生積極的“文化誤讀”現象,這些影片在本國市場並不是很受歡迎,但是由於海外觀眾接受心理的文化差異和影片中普適性元素的作用,在其他國家觀眾的接受中獲得了比本土更大的接受度和更好的市場反響。這兩種現象都源於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對於跨國貿易都有著重大影響。

三、中國電影在北美的市場表現

北美作為全球第一大市場,也吸引著中國電影的進入。在20世紀,只有《末代皇帝》《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等少數影片,進入21世紀後,上映影片數量有所增多,特別是在2011年以後明顯增多,在2015~2017年間每年上映數量都在30部及以上。從票房表現來看,票房最高的是2000年,在《臥虎藏龍》這一最高票房影片的助力下,3部中國電影取得了1.29億美元的成績;其次是2017年,31部電影收穫1.14億美元,主要受益於《長城》《英倫對決》和《我們誕生在中國》三部票房過千萬美元影片;再次是2012年,《環形使者》《一九四二》《太極1:從零開始》《龍門飛甲》《讓子彈飛》《畫皮2》《危險關係》《武俠》等8部影片共收穫6721萬美元票房,主要受益於中美合拍片《環形使者》。

結合歷年中國電影北美票房前20名來看,有10部系中外合拍片,還有6部系由大陸和港臺合拍,純粹大陸電影只有《美人魚》《戰狼2》《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和《芳華》等4部,且名次較為靠後。這說明雖然近年來在“走出去”的策略指引下,部分國產影片能夠走出國門,但影響力較弱。以2017年中國票房冠軍《戰狼2》為例,儘管全球票房高達8.70億美元,但有8.54億美元(佔98.15%)來自國內市場,僅有1607.66萬美元(佔1.85%)來自海外市場;其中,北美272萬美元、澳大利亞135萬美元、新西蘭22.7萬美元、泰國7.5萬美元、英國3.1萬美元、其他國家和地區1167萬美元。相比之下,印度2017年票房冠軍《巴霍巴利王(下):終結》的國際表現更為出色,該片全球票房為1.42億美元,印度本土票房為1.11億美元(佔78.22%),國際票房為3081.74萬美元(佔21.78%)。《戰狼2》之所以在國內外市場遭遇“冰火兩重天”的情境,蓋因在文化價值觀上倡揚狹隘的民族主義,看似愛國,實則與大國崛起、和平發展、大國擔當、“一帶一路”倡議等實質內涵相去甚遠,難以被其他國家和人民所接受和認同。

中美在全球电影产业格局中的竞合博弈持续升级

中國電影走進北美市場,近年來主要是依靠華獅(China Lion FilmDistribution)和暢銷美國(Well Go USA)兩家發行商,前者共發行了61部影片,取得票房2008.57萬美元,平均單片32.93萬美元;後者共發行了27部影片,取得票房674.71萬美元,平均單片24.99萬美元。從歷年以來票房情況來看,業績最好的三家發行商分別是索尼經典、索尼影業和獅門,索尼經典發行了《功夫》《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等11部影片,收穫票房1.67億美元;索尼影業發行了《環形使者》《美人魚》《西遊伏妖篇》《狼圖騰》《封神傳奇》《我最好朋友的婚禮》等6部影片,收穫票房7101.72萬美元;獅門發行了《功夫之王》《搖滾藏獒》《天將雄獅》等3部影片,收穫票房6156.99萬美元。此外,米拉麥克斯、環球、STX娛樂、歐羅巴、迪士尼也是票房前10名發行商,但都只發行了一部影片。

結合影片類型來看,在2000年以來發行的175部電影中,動作片47部,合計票房為4.49億美元,約佔總體票房的87.23%,平均單片票房為955.08萬美元;劇情片54部,合計票房為1949.86萬美元,平均單片票房為36.11萬美元;紀錄片、冒險片和喜劇片等類型也有一定市場,但都不及動作片的中流砥柱作用。

四、中國電影產業正憑藉市場規模優勢崛起

在120餘年的發展過程中,美國成為全球電影產業的主導者。深究原因,除了與其發展起步早、抓住了歐洲深陷世界大戰泥潭的外部機遇等之外,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美國人口眾多,語言相同,人均收入很多,這些因素共同促使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影市場;

(2)出口貿易的文化折扣有利於電影市場大國成為全球領導者,文化折扣和市場大小的交互作用是微觀經濟學認為擁有最大的國內市場的國家最具競爭優勢的核心原因;

(3)擁有較大市場的製片商傾向於選擇較大的投資預算,美國逐漸形成了大投資、大製作的生產模式,這使得其他國家的製片商很難與之展開有效競爭;

(4)語言是文化折扣的一個重要成分,英語是全球第二大語言,但英語國家市場卻是最大的語言市場,用英語進行製作加強了美國的優勢;

(5)以好萊塢為中心形成產業集聚,通過發行網絡、垂直整合、明星體制等構建了強大的產業體系;

(6)美國經濟實力雄厚,科技發達,人才輩出,為電影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

(7)良好國家形象的樹立和流行文化的滲透,也提升了其在其他國家的吸引力和風靡程度。

中國已然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並將在五年內超過北美成為第一大市場。隨著中國和北美市場規模的改變和文化折扣發揮的作用,中國將在未來的全球電影產業格局中擁有更大的發展優勢。中國內地與香港在電影產業格局的逆轉上即是明證,曾有“東方好萊塢”之美譽的香港電影業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達至盛世,港產片無論產量、票房,還是質量、藝術性均創造驚人奇蹟,總產值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好萊塢,席捲包括中國大陸和臺灣、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韓國等在內的亞洲市場;90年代中後期,香港電影業終因香港市場的萎縮和臺灣市場的失利而由盛轉衰。2003年,中國中央政府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簽訂了《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香港與內地合作拍片漸成主流,香港電影也不受配額限制進入內地院線上映,以徐克、陳可辛、王晶、葉偉信、林超賢、鄭保瑞等為代表的香港導演的作品連年佔據內地年度十大票房華語電影的一半以上。隨著市場的開放,內地本土電影導演也在成長,從2017年10億元人民幣以上票房的十大華語電影來看,《戰狼2》《羞羞的鐵拳》《功夫瑜伽》《芳華》《乘風破浪》都是內地導演的作品,只有《西遊伏妖篇》系由徐克導演。從《明月幾時有》(許鞍華)、《殺破狼·貪狼》(葉偉信)、《追捕》(吳宇森)、《蕩寇風雲》(陳嘉上)、《奇門遁甲》(袁和平)、《拆彈專家》(邱禮濤)、《追龍》(王晶)等由香港導演主導的與內地合拍片或港產片的票房表現來看,香港電影在內地市場的鼎盛時期正在隨著內地電影的強大而漸行漸遠。反觀2017年香港電影市場,僅收入18.5億港元(約2.37億美元),相比2016年的19.47億港元(約2.51億美元)下降4.8%,票房排名前十影片悉數被《美女與野獸》《蜘蛛俠:英雄歸來》《雷神3:諸神黃昏》等好萊塢大片壟斷。香港電影業正在隨著香港市場的萎縮和失利而沒落,內地電影產業憑藉其市場規模優勢業已崛起。

中美在全球电影产业格局中的竞合博弈持续升级

縱觀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電影業的風雲歷程,可以說港臺電影和好萊塢電影是推動當代中國電影消費市場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國電影產業萌發和興盛的引領者。1978年以後的電影觀眾群體塌方,促成了1993年的中國電影體制機制改革,但仍未能扭轉觀眾減少、影院效益日益虧損的局面。1995年,中國電影開放市場,每年引進10部外國分賬大片;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每年進口20部分賬大片;2012年,中國進口分賬片配額提升到34部。伴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逐步開放、電影業改革開放系列政策的出臺實施和影院的轉型升級,中國電影市場規模迅猛發展,年度票房實現了從1999年的8億元人民幣到2017年的559億元人民幣的跨越式增長。2002年是中國電影產業的元年,中共十六大報告首次提出將文化區分為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電影隨之被定性為可經營性的文化產業。從2002年《電影管理條例》的修訂到2017年《電影產業促進法》的實施,中國電影產業伴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化發展方興未艾,各類電影年產量從151部提升到970部,國產片票房佔到票房總額的53.84%,全年票房過億元影片92部,其中國產片佔51部,國產電影海外票房和銷售收入達到42.53億元人民幣。

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壯大和中國電影產業的崛起,中國和美國的競合關係愈加顯現。對於好萊塢來說,北美市場已經處於停滯穩定階段,以中國為代表的亞太地區和新興市場是全球電影業的主要增長來源,特別是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場,仍存在著巨大的增長空間。2012年中美雙方簽訂的《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已經到期,中美雙方就影片發行的數量、市場宣傳發行的限制以及返還給電影公司的票房分成等問題重新協商,原來34部進口分賬片的配額限制極有可能被進一步放開,好萊塢自然會奮力抓住這次談判機會爭取更多利益。好萊塢對於中國電影來說就是一把雙刃劍,進口片增加會刺激觀眾的電影消費,但國產電影製片企業將會不可避免地遭受衝擊。美國電影進入中國市場,一方面為中國電影市場提供了高品質的文化產品,改變了中國觀眾的藝術審美格調,滿足了中國電影消費市場井噴式的需求;另一方面,由此引發的“鯰魚效應”刺激了中國電影的生產,給中國電影創作帶來了新的動力和啟發,有利於促進中國電影的生產方式從粗放式向工業化、精細化、高品質製作方式的轉變,同時也為中國電影生產在技術、選材、發行上提供了更高的參照標準和學習素材。

中美雙方既是最大的競爭對手,又是最具吸引力的合作伙伴。正基於此,近年來,中美電影合作日益增多,越來越多地相互滲透、相互影響乃至相互融合。中國電影集團與美國電影協會簽署了《分賬影片進口發行合作協議》,旨在確保好萊塢電影在中國發行與監管的透明度。中國資本正在流入美國公司,萬達集團繼2012年收購美國AMC院線之後,在2016年又併購了傳奇娛樂;博納影業集團在2015年宣佈為20世紀福克斯6部大成本電影投資2.35億美元。中國與好萊塢之間的合拍電影數量不斷增長,這將會促進中國電影的發展,同時也將幫助中國提升電影質量,提升中國電影在國外市場的全球吸引力。電影的全球化程度日益密切,勢必要求製片商必須考慮在影片內容、角色人物和文化價值觀中實現全球化與本地文化之間的平衡,如此方能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3

從電影產業規模指數看,中國是世界電影產業增長的引擎

藍皮書通過電影產業評價理論和電影產業價值模型的構建,按照產業指數分析範式,建立世界電影產業指數指標體系。對2011~2016年世界電影產業指數進行分析發現,總體而言,美國穩居世界第一,中國躍居世界第四,已趕上英國。英國、美國、德國、法國、日本等國家的電影產業環境指數表現明顯優於中國。產業規模上,中國增長最快,到2016年,中國電影產業規模指數穩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從電影產業效益指數的世界排名看,中國尚有很大上升空間。

表 九個國家電影產業綜合指數(2011~2016)

中美在全球电影产业格局中的竞合博弈持续升级

從總體上看,美國、英國、德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的電影產業綜合發展較為穩定,俄羅斯、法國電影產業綜合發展有所波動。

從電影產業環境指數看,美國、法國、德國、英國、日本等較強,俄羅斯、印度較弱。其中,俄羅斯在蘇聯解體之後,電影產業一度衰落,近年來,俄羅斯高度重視電影產業,甚至於2008年12月成立由普京親自掛帥的國產電影發展委員會,以促進有關各方的有效合作,但是,總體上看,政策效果沒有完全顯現。

從電影產業規模指數看,中國可謂世界電影產業增長的引擎。儘管目前仍位居世界第二,但是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趕超美國指日可待。

從電影產業效益指數看,韓國、日本最為強勢,中國基本上墊底。因此,今後中國電影產業發展尤其要注意提升電影質量,避免單純的數量擴張。

從本土電影競爭力指數看,儘管中國的世界排名可觀,但是國際票房佔有率和國際電影獲獎等情況並不佳,亟待藉助“一帶一路”等走出去,並通過提升電影質量擴大世界影響力。

中美在全球电影产业格局中的竞合博弈持续升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