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壽星:樂亭縣姜各莊鎮前營村杜馬氏

題圖來自網絡,僅為配圖,和本文無關

百歲壽星:樂亭縣姜各莊鎮前營村杜馬氏

她孃家姓馬,夫家姓杜,她的名字就叫杜馬氏。這是舊時代對婦女約定俗成的稱呼。

杜馬氏生於1904年3月15日,2004年3月15日是她的百歲壽辰。在這天,縣老幹部局和民政局的領導為她訂做了一個特大生日蛋糕,會同姜各莊鎮老齡辦的同志驅車來到該鎮前營村,專程為杜馬氏祝壽。

前營村是渤海灣的臨海村。過去,這裡全是海退後的鹼疤癩地,滿眼是鹽蓿菜和紅柳。村裡只有幾戶有錢人家住磚房,大多數人家都住草坯房。杜馬氏就出生在住草坯房的窮苦人家。在那個年代,女兒都是賠錢貨,由於置辦不起嫁妝,杜馬氏到25歲才經親戚介紹,嫁給了杜莊比她大6歲的杜魁桐。杜莊村在前營村正西的灤河邊上,兩村相距16裡。杜魁桐父母早喪,家境極貧,光棍一根,但人卻勤勞樸實。因灤河常常洪水氾濫,缺吃少穿不說,連剜把野菜都難。婚後不久,兩人便遷到前營。一來這裡有孃家人照顧,二來這裡有紅柳可燒,鹽蓿可食。

杜馬氏是個只知幹活不知愁的人,她的一雙手極巧,做鞋做衣服自己能出樣兒,織簍編筐更是小菜一碟。加之勤快又心地善良,鄰里之間有求必應,深得村民們好感。丈夫杜魁桐有一把瓦匠手藝,村裡誰家砌牆建房給個信兒便到,邊幹活嘴裡還哼著“蓮花落”。每年過節扭秧歌,他扮的“傻柱子”角色十里八村都出名。夫妻倆自結婚以後,從未拌過嘴幹過仗,但日子過得卻極困難,俗話說“鳥往高處飛”,當他們第一個孩子杜長林9歲時。為了生計,一家人乞討著來到了黑龍江拜泉縣。指望著在這裡的日子比故鄉好過一些,沒想到從屎窩挪到了尿窩。當時的東三省是日本鬼子的天下,生活上與老家比不但沒有什麼改善,丈夫外出幹瓦工活還經常受日偽的氣。但千里迢迢跋山涉水的來了,返回老家亦不容易,這樣就在拜泉縣苦熬了整整10年。

1948年東北解放,他們聽說家鄉解放了,杜馬氏一家人就重新回到前營村,分了房子分了地,過上了新生活。因小日子越過越紅火,杜魁桐的“傻柱子”扭得更歡了,一次,在秧歌場上有人同他開玩笑說:“你兒子長得那麼漂亮,你咋裝扮得這麼醜?”沒等杜魁桐回答,杜馬氏在一旁接言道:“這就叫日子越過越好,人一代比一代強!”

杜馬氏比以前更加勤快。她中等個頭,走路颯颯爽爽,似乎不知什麼叫累,略胖的圓臉上,那一雙秀氣的小眼睛總是掛著微笑。孩子們穿的不但洗潔淨,連補丁也極細緻得要好。炕上鋪的是用布頭邊角對縫兒褥子,針線笸籮是用箭桿串制的,門上的簾兒,鍋蓋、醬蓬和所用的筐簍什麼的,都是自己的一雙巧手編織的。別看她一天到晚不失閒兒,飯量卻不大,但定時,無論菜飯好與壞,頓頓是那麼兩碗飯,不擇食,也不吃零食,亦無煙酒嗜好。有空兒不是為張家擰個墩子,就是為李家編個籃子。

杜馬氏68歲那年,丈夫杜魁桐去世了,在吉林省洮南縣百貨商店工作的小女兒杜長琴怕母親悲觀,把她接到了自己身邊。小女兒杜長琴生了4個孩子,都是她一手拉扯大的。女兒家中做飯、洗衣等一切家務,都是由她全包,家中的事根本不用女兒操心,女兒每天放下飯碗就走,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因此,年年當先進工作模範,還被選為縣裡的人大代表。杜馬氏在小女兒身邊一住就是25年,後因睡床腿疼回了家。回家後,閨女、兒媳都搶,她願意哪家住就住哪家,往來自由。說來也怪,老人家一睡上家鄉的熱炕頭,腿疼的病根卻好了。

回到家鄉前營村後,兒女們對她極孝順,杜馬氏每天滿村轉,她從不拄柺杖,腿腳利落,人們扔出來的易拉罐,塑料瓶、煙盒,還有雞毛、雪花膏盒什麼的,見了就往家裡撿。撿回家來的這些破爛,老人用水洗乾淨,能穿門簾穿門簾,不能穿門簾的就做成小鳥,花束、花籃,這些工藝品做的十分精美,你若不親眼見,準認為是從商店裡買來的。杜馬氏做的這些精美的工藝品,村裡無論大人小孩,誰見誰拿,看著一件件作品被人拿走,老人臉上笑成了一朵花。

杜馬氏百歲壽辰之日,小女兒全家驅車由長春市趕來,所有的親朋好友都到了,6間房子的大院人流熙攘,人聲鼎沸。老人身著紅毛衣外套,不停地向前來祝壽的人作揖說:“祝社會主義好,祝共產黨好,祝大家好!”

在喜慶百歲老人壽誕之時,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國運昌盛,人民幸福安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