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项羽渡过乌江后,能东山再起吗?

瑞奇可可

项羽即使过了回到江东,也没有机会东山再起。

一是刘邦不会放虎归山。

垓下之战,本来就是鸿沟和议之后,刘邦背信弃义发起的突袭。刘邦违反和议,就是顾虑项羽回去后,实力恢复了,就没有几乎消灭项羽了。项羽即使跑到江东,刘邦也不会放过他,必然是追杀过去。

二是江东并不能为项羽提供东山再起的资源。

当时的江东就是会稽郡,是项羽起家的地方,也就是八千江东子弟的由来。只凭一个小小的会稽郡是无法对抗刘邦大军的。

上图是秦朝时期的会稽郡,我们再看看项羽的分封。

从这张分封图上可以看出,项羽回到了江东,那个江东有多小。而旁边的九江,就是他分封的九江王英布,此时已经背叛了项羽。垓下之战,英布也已经率军参与攻击项羽。

因此,从当时形势来看,项羽即使过了江东,刘邦大军会继续进攻,而英布的军队在进攻江东方面更加有利。项羽根本不可能在江东立足。


dr迷蝶梦

项羽不可能渡过乌江,这个愿望只不过是我们大家一厢情愿罢了。因为如果是刘邦,他一定会选择渡过乌江,卷土重来,项羽则不能。对于项羽只有随性而为,而没有隐忍不言,韬光养晦。

一、随性

项羽的性格是天真随性的,意志自由、无拘无束是他的本性,他做事靠的是自己的本能,而不是谋划和策略。因为项羽本人是个性情中人,并不是一个理智的谋略家,他不会忍,也不能忍,这就是项羽的个性。

刘邦做事靠权谋,项羽做事靠勇气。理性之君战胜了随性之人,这是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

二、矛盾

项羽本人的性格是很矛盾的,他能坑杀秦军二十万降卒,也能封章邯为王。这两件事一个太残忍,另外一件太仁慈,发生在一个人的身上似乎不太合理。但是发生在项羽身上,却有其性格的必然原因。

对于秦军项羽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怎么安抚,人心不稳不好安抚,那就直接点全部干掉。


对于章邯在自己面前的哭诉被赵高迫害的事,项羽是十分同情的。因此尽管章邯杀死了自己的叔父项梁,项羽不计前嫌还是被项羽封为雍王,对于生命项羽是漠视的,他更在乎自己的感觉。

三、选择

项羽不是复仇者,也不是失败者,他只想做个自由的人,这就决定了他悲剧的命运。古往今来,但凡帝王大多坚毅能忍,隐忍是基本的能力。这点项羽项羽显然不具备,他的最大特点就是崇尚自由不能忍。


因此在面对可以渡过乌江的选择时,他坚持了自己的原则,就是不忍不屈。让我隐忍还不如让我去死,项羽的内心从来就不会去委屈自己。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项羽在乌江边自刎而死,因为8000子弟兵当初随他过江反抗秦朝,今天只剩项羽一人!

“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这说明即便在楚汉战争最艰难的时候,项羽也没有向江东征兵,江东还有数万生力军可以为项羽所用。

那么,假如项羽渡过了乌江,率领数万江东子弟反击刘邦,可以东山再起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随我了解一下当时天下的局势。项羽经过5年的战争虽然在战场上对汉军仍然有足够的威慑力,却已经兵疲粮绝难以为继。为了休养生息于是和刘邦划鸿沟为界打算平分天下。如果双方就此罢兵,等项羽恢复实力,刘邦可能就被打败了。所以,张良、陈平建议刘邦应该撕毁和约汇合诸侯合围项羽,否则养虎遗患后果不堪设想。就这样,刘邦继续对项羽用兵,而项羽则转攻为守,一边积蓄力量一边抵抗刘邦,并且逐渐占有了优势,“汉王乃追项王。。。。。。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

在刘邦陷入险地的时候,别说其他诸侯,连刘邦手下的韩信、彭越都没有派兵前来助战,继续下去刘邦可能就九死一生了。还是张良给的建议:与韩信、彭越平分天下!

韩信、彭越听说有好处,才率军过来汇合,并且在垓下成功围住项羽。最后,弹尽粮绝的项羽被四面楚歌吓得弃城而走,一直被汉军追到乌江边,并在这里自刎而死。

可见当时刘邦并没有占据多大优势,而项羽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已经从防守状态改为反攻。假如韩信和彭越再晚来些日子,可能刘邦就被项羽杀了。

最关键的是,彭越、韩信作为属下,竟然不听从刘邦号令!这说明刘邦的汉军内部也是极不团结的。

再看项羽,如果项羽渡过乌江,在当地募集5万军队还是没问题的。有了5万生力军突袭刘邦的40万疲惫之师,彭城之战的一幕会再次上演。更重要的是,垓下的汉军是刘邦当时可以调动的最后力量,如果汉军失败,将在短时间内没有力量与项羽进行战争,这正给了项羽恢复元气的机会。等项羽恢复了元气,鹿死谁手还真说不好。

所以,我认为渡过了乌江,项羽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历史风暴

我的回答是:不能

项羽是千百年来无论野史正史还是民间传说都十分厚爱的一个人物,连司马迁都专门做《项羽本纪》记录这位当朝高祖的对手。在我们的印象中西楚霸王项羽勇猛无敌,可以以一敌万;又重情重义,与虞姬的一段《霸王别姬》几百年来传诵不衰。项羽的知名度和受喜爱程度远远超过了胜利者刘邦。

但是这样一个人物却不是帝王之材。

项羽失败的关键,刘邦总结的很清楚“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刘邦善于用人,当然不是仅指上面三人,还包括忠心耿耿的纪信,结结巴巴的周昌,经济上不清不白的陈平,甚至是很多背叛过自己的人物。这些文武之臣,在刘邦的领导下都发挥出自己的力量,最终汇聚成一股合力帮助刘邦夺取了天下。

反观项羽这边,足智多谋的范增不肯用,投降来告密的曹无伤被无情出卖,超一流的人才韩信、陈平因得不到重用被推向刘邦阵营……

如果项羽依旧刚愎自用,不能改变自己用人发面的缺陷,即使回到江东,依旧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历史上的项羽很直率、很勇猛、很可爱,是一个名垂青史的战神,却不是一统天下的帝王。

您觉得呢?


狮叔看电影

我以为即使度过乌江,能得到的只不过是一支乌合之众的队伍,要东山再起得到天下难啊!

因为一来,天下形势已变,刘邦的势力已经十分强大及影响已经遍及全国,人心向背不可逆转。

二来,项羽本是武将的将才,不是王才,从小学的就是战万人之术,以至于在最后时刻还是以武力胜多少人而自豪。而刘邦的大风歌可见其胸怀,不是项羽所能比的。

三来,身边聚不住英才。陈平韩信等等经天纬地之才都离他而去,最后唯一忠诚于他的范曾,也因为他的武断刚愎自用而气愤地离他而去,被他生生地气死。而刘邦却聚集了所有的天下英才,张良陈平韩信等都汇聚到刘邦帐下,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就很能说明,刘邦能够信任人,也会用人,也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

四来,项羽生性残暴,30万俘虏的掠杀就是最不得人心的。相反,刘邦的约法三章,很会俘获人心,最终得到人心。自古道,得人心者得天下。

第五,生来小气,不能够按功行赏,舍不得把土地分封到战功卓著的大将,虽常怀妇人之仁,却非王者气慨。这样,身边的有能力者自然不肯卖命。刘邦虽然也有流氓作风,但却能够虚怀若谷,言听计从于谋士。做到论功行赏。

总之,项羽非王者之才,既无政治头脑,又无奇谋妙计,终于由最初的兵强将广失败到孤身一人。所以即使重回江东,也难东山再起。他缺的不是兵,不是将,更不是盖世武功,而是头脑与人心,且至死不悟。

老根2018.03.30


oldgeng5293465

项羽,(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有人赞道,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巨鹿之战大败章邯、王离的秦军主力,秦朝灭亡后自封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天的徐州)分封六国贵族为王,刘邦为汉王。


刘邦起兵反项羽,楚汉之争爆发。后来鸿沟议和,以鸿沟为界天下一分为二,项羽领兵东归,而刘邦在张良的劝说下,撕毁盟约,追击项羽,而与刘邦约定好的,韩信,彭越没有来,项羽回兵大败刘邦,刘邦逃回深沟壁垒,坚守不出。后刘邦以封地为条件,令韩信,彭越出兵攻楚。


垓下之战项羽韩信大战,兵败被困于垓下。领八百骑兵突围行到最后就剩28人跟随项羽。灌婴部下汉军数千余人。项羽对部下说,不是我不会打仗,而是天要亡我!今日是要决死战了,我要为诸君痛快地一战,必定要胜利三次,为诸君击溃包围、斩将、砍旗,让诸君知道,是天要亡我,非我不会打仗。令28人分四路出击,斩杀敌军数百,仅损失2人。最后退到乌江,乌江亭长劝项羽渡江意图东山再起。项羽长叹无颜面见江东父老,把马送于亭长,步战汉军斩杀汉军数百人,身中数伤,最后自刎而死。


项羽是个军事家,勇冠三军,但是不是个政治家。项羽过江也不可能东山再起。刘邦不会给他机会的,会一路追杀的。哀大未过于心死,项羽已经没有斗志了。也许自杀是他最好的归宿。


金多多贼盖

第一,自身原因。当年项羽跟随叔父项梁带领江东八千子弟兵一起反秦,纵使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和成就,但是失败了,就剩下项羽一人了。项羽自己说过“纵使江东父老怜我,我也没脸在回去,何况东山再起了。”另外,自己身边的将领、兄弟和谋士,基本上死的死,降的降。自己最心爱的虞姬也自尽而死,项羽就是回到江东,估计已经没有能东山再起的资本和条件了。还有,性格决定命运,项羽刚愎自用,对下属寡恩,就算回到江东,谁还愿意帮他。

第二,刘邦的原因。项羽是刘邦的梦魇。刘邦在垓下好不容易将项羽的部队消磨殆尽,只剩项羽一人。刘邦知道项羽的厉害,彭城之战吃过苦头。如果项羽过江很有可能会卷土重来。所以,刘邦根本不会给项羽这样的机会。纵使项羽过江,刘邦自己的部队会继续追击项羽,另外,韩信也会,我估计韩信已经在江对岸设了埋伏,韩信肯定要杀项羽的,因为韩信要立功、立名。还有在乌江对岸,彭越和九江王英布也会继续追击项羽。项羽想要东山再起,根本没有时间,而且,刘邦是要置项羽于死地,项羽就是过江,也是继续躲避追杀。

第三,人心思定。秦朝的暴政、秦末的农民起义、楚汉战争。这么多年一直在打仗,老百姓累了,想要过安生日子。项羽起兵反秦,老百姓支持项羽,因为可以结束暴政,但是项羽灭秦后更加残暴,坑杀三十万秦军,屠城掠地,手下将士更是烧杀抢掠,老百姓心中的楚军比秦军更残暴。而刘邦善待百姓,对百姓仁义为先。刘邦是不是真心先不说,但是民心已经偏向汉军了,天命已经是刘邦的大汉了。


龚小胖子

项羽乌江自刎让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能人异士对之惋惜,无非是项羽的悲惨结果似乎能勾起很多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或创业失败的人的共鸣,却从来不考虑项羽为什么能乌江自刎呢?

第一,项羽帅八千江东子弟东渡长江逐鹿中原,最后推翻暴秦,以血灭国之恨,后派人毒死楚怀王,自封楚霸王,大封各路诸侯为王。

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项羽实际上是有能力的,但其政治野心也仅仅限于成为当年楚国称霸的状态,而为此不惜毒死起义的天下共主,陷自己不忠不义的境地。

而且大封天下必然的会有利益不均,各路诸侯曾经在项羽麾下还能相安无事,但一旦有了自己的地盘和军队那就不一样了,重现当年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互相征战兼并。

第二,在灭秦的最后阶段,坑杀秦军降卒二十万,又在进入关中火烧咸阳,那些降卒可不全是老秦人,项羽从此得罪了天下人。

从此可以看出项羽丝毫没有君临天下的雄心,完全是一幅报灭国之仇的狭隘心里,因此没有天下人民意基础的项羽能重新崛起的基础已经丧失。

第三,项羽从江东带出来的八千人基本上有三个出路,一部分跟随项羽战死疆场;另一部分随天下诸侯分到了各地封侯拜相,其实这些人才是项羽带的人的精英;还有一部分则已经成了刘邦等人的下属;所以就项羽逃回江东又能获得怎样的民意支持。

第四,项羽个人统兵和战斗力都是非常厉害的,但也正因为如此,项羽的帐下很难有新的幕僚加入,相对于刘邦不断的吸纳人材加入,项羽的核心幕僚却一直在分裂减少,这严重的限制了他的团队建设,而这些幕僚在乌江自刎前已经损失殆尽,仅仅有几万军队赢一场战斗,对整个战役作用有限。

所以就算回到江东,有了那八千人的子弟损失,江东子弟能否还继续支持其东山再起还为之,东山再起几乎断无可能。


嘟嘟超

以项家在江东的实力,项羽想东山再起那也是很容易的。江东子弟多才俊,项羽若是想召集几万人马,东山再起和刘邦角逐中原,最后鹿死谁手真的不一定。

只不过项羽不愿意那样做,毕竟垓下大战他败的太凄惨了,当初带来的三千江东子弟兵大多也壮烈牺牲了,他做不到自己一人回江东,回去后怎么向父老相亲交代呢?

在项羽看来与其那样的活不如死,项羽始终不认为打败自己的是刘邦,他认为打败他的是老天。是老天想亡他,既然这是老天的意思,他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更何况虞姬也死了,世上已经没有值得他留恋的事情了。他这一生活的光明磊落,即使立刻死去,也是值得的了


史学达人

项羽当时已经渡不过乌江了,即使渡过乌江项羽也不会东山再起,势穷力衰、孤家寡人之已无立锥之地。

一.在垓下大战中项羽输的很惨,输掉了大局,输掉了核心,大局是十万军马,核心是江东八千子弟,逃脱的二十八骑最后也只剩下项王一人的力战,或快战,只有自刎或另一个出处——作者司马迁的两种说法:身死东城,这就是当时的现实,刘邦手下大将灌婴率领五千轻骑兵在项羽身后步步紧逼,项羽无论如何也逃不掉了。

二.项羽即使过江也享不了国,其一,项羽经过多年与刘邦的对决,已经领教了刘邦以智取人的厉害,刘邦军团已经成为气候,无法撼动。其二,项羽自身没有了决斗的本钱,由于江东子弟的湮灭,过得江东也响应不起来跟他一起决斗的子弟兵,因为当时的大势如此,无法改变,东山再起如夜谈观星,没有如果。终其一理,时下的项羽输的很惨,没有任何东山再起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