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五次北伐寸功未立,最大失誤不是用馬謖魏延,而是錯用了他

諸葛亮五次北伐寸功未立,最大失誤不是用馬謖魏延,而是錯用了他

諸葛亮五次北伐,從公元228年到234年,雖動靜很大,可未取得戰略上的勝利。公元228年春天,諸葛亮正式開啟了北伐,第一次北伐諸葛亮做足了準備,可期間發生的兩件事被認為諸葛亮最大的失誤。

“一是、拒絕了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計;二是、街亭失守,揮淚斬馬謖。”其實,一生謹慎的諸葛亮在用人上的最大失誤既不是魏延,也非馬謖,而是姜維。

諸葛亮五次北伐寸功未立,最大失誤不是用馬謖魏延,而是錯用了他

諸葛亮北伐時,姜維天水郡任中郎將被懷疑有異心,結果被迫投奔諸葛亮。得到姜維,諸葛亮如獲至寶,在給參軍蔣琬的信中他寫道,“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須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畢教軍事,當遣詣宮,覲見主上。”

寥寥數語,諸葛亮把姜維誇上了天。從軍事角度來說,諸葛亮五次北伐,寸功未立;而姜維在諸葛亮死後先後九次北伐,勝多負少,姜維的軍事才能由此可知。但問題在於,姜維北伐確實比較成功,可根本目的依舊沒有實現。

諸葛亮五次北伐寸功未立,最大失誤不是用馬謖魏延,而是錯用了他

姜維北伐勞師動眾,蜀漢四大名相之一費禕對此有著不同的看法,他希望蜀漢能休養生息。費禕多次告誡姜維,“吾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況吾等乎!且不如保國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業,以俟能者,無以為希冀徼倖而決成敗於一舉。若不如志,悔之無及。”

費禕的告誡,姜維根本就聽不進去。即使“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廖化對蜀漢國情都有著清醒的認識,“‘兵不戢,必自焚’,伯約之謂也。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

諸葛亮五次北伐寸功未立,最大失誤不是用馬謖魏延,而是錯用了他

三國鼎立中,蜀漢實力最弱,姜維卻視而不見。從戰略上來看,姜維北伐過於頻繁,達到了九次;從戰術來看,姜維“斂兵聚谷”,這是姜維的軍事部署,後人對其頗有指責,“外戶不守,而卻屯以引敵,且欲俟其退而出擊之,真開門揖盜之見。”

種種跡象表明,諸葛選擇姜維作為接班人,是他的最大失誤,以至於後人感嘆,“異時鐘會長驅直入,曾無一人之守,而敵已欣然得志。初不必鄧艾之出江油,而蜀已不支,不待智者而能見。嗚呼,姜維之亡蜀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