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和ofo到底是靠什麼盈利的?長期低價包月不會破產嗎?

千潮科技

長期包月是ofo和摩拜激烈競爭的價格戰的結果,價格戰使得包月的費用變得如此便宜,一方跟進了,另外一方也會採取相等甚至更加低的價格。破產是不會的,因為共享單車行業很需要,有著強大的用戶數量,而且共享單車APP也是一個流量入口啊,這些都是實際的業務,有了這些實際的業務就可以融資,京東也是虧了十年才可以盈利,而且是靠著融資活下來的,共享單車即使虧損也是可以活下去的。



至於盈利方面,ofo和摩拜的主要盈利來源就是騎車的費用了,另外ofo也開始做車身廣告和APP開屏廣告,而摩拜還沒有類似的舉動,哈羅單車也沒有類似的廣告舉動。所有共享單車主要盈利還是來自騎車的費用。


奔跑小車車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電腦網」,更多有趣資訊等著您哦。

盈利了嗎?摩拜和ofo都沒有盈利啊。

看看大佬是怎麼說的。在上個月的復旦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同時也是ofo的投資人)在第三屆談到“共享單車大戰”時表示,目前共享單場行業的格局已經確定,基本上前兩家佔據了95%的市場份額。

雖然佔據了大量的市場份額,但是摩拜和ofo並沒有盈利啊。朱嘯虎表示這兩家每個月仍然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運營,唯有兩家合併才有可能盈利。

雖然不知道這兩家共享單車企業能不能合併,但是很明顯這兩家是目前來說還沒有盈利的。

但是它們是如何生存下去的呢?我們來看看ofo獲得投資的情況:

(數據來源IT桔子)

我們可以看到ofo的融資情況多大上百億,所以能夠維持企業的運營並不出奇。

來看看摩拜的:

那麼它們把錢燒完之後會盈利嗎?今年6月底,戴威還說ofo在2018年能實現海內外全面盈利;朱嘯虎說兩家合併會盈利。雖然盈利像是遙遙無期,不過這些大佬都這麼有信心,我們就更加不擔心啦。


太平洋電腦網

永久低價包月甚至是免費包月,肯定是會破產的,現在ofo和摩拜發免費月卡是有目的的。摩拜和ofo在一輪優惠福利補貼給用戶後,出現了以往行業競爭經常出現的情況“第一名和第二名打架,結果老三、老四死了”,在共享單車行業,ofo和摩拜可以說是行業的第一、第二,酷奇單車和小藍單車則是行業內的第三、第四。在這輪低價包月和免費福利下,酷奇單車和小藍單車雙雙進入危機。

比標準答案更經得起考驗的是馬太效應,充分競爭的市場沒有第三名。

而6-8月份也是共享單車行業投放和價格大戰打得最火熱的時候。摩拜在6月16日完成6億美元的E輪融資,而ofo也在7月6日完成了7億美元的E輪融資。兩巨頭已經遠遠將其他的共享單車企業甩在後頭,延續投放圈地的戰爭的同時大肆鋪開優惠活動。

酷騎單車表示,酷騎單車的資金實力不如兩巨頭,本身的現金流無法滿足運營需求。當時整個行業被動陷入“優惠大戰”,ofo和摩拜等巨頭推出“1元騎1個月”的活動,即使酷騎高峰時期的日訂單將近300萬,但是流水甚低。

而且越是在後面的共享單車玩家,越是希望通過加快速度推廣佔領市場,從而在共享單車行業中佔有更高的市場地位,所以很多共享單車企業常常抽取用戶押金來用在造車上,甚至是透支企業資金鍊來投放市場。在資本不投資輸血、用戶大量流失後,就連押金也沒有足夠的數量給用戶們退了。


媒體訓練營

老虎君想說摩拜和ofo實現盈利了嘛?最近的ofo和摩拜似乎都攤上大事,首先是摩拜員工跳樓事件還沒有平息,ofo的資金快撐不下去的“謠言”一直被各大媒體轉發,喊了太多次的狼來了,最後狼真的來了。

其實從重重跡象可以看出,ofo真的很缺錢,原本通過支付寶芝麻信用免押金騎車的這項服務,已經停止。同時,點擊進入ofo小黃車,會跳出交納押金的頁面,該頁面上除了顯示“交199元押金(隨時可退)”,上面還新增了一項“95元充值免押(限時專享),用戶使用月卡功能,就必須交押金,兩種方式可選擇。此前ofo也被傳出挪用用戶押金的新聞,但是ofo方否認了此條新聞。

摩拜和ofo作為共享單車行業的老大,盈利的方式有多種,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向用戶收取押金,APP廣告和車身廣告也是一種盈利方式。共享單車想改變“燒錢”的局面,就必須改變商業模式。

摩拜和ofo的盈利模式還在不斷探索當中,至於會不會破產,只能靜待市場方面的消息。


環球老虎財經

1、沒有盈利

摩拜和ofo都沒有實現盈利,所以我們看到,摩拜賣身美團,ofo如今也問題重重。在摩拜賣身美團之前,二者的投資者意圖讓兩者合併,實現資源互換和利益的最大化,然而在事情推動的過程中由於ofo方對自主運營權的堅持,讓合併案破產,最後摩拜賣身美團,也從側面印證了,共享單車並不能作為有持續供血能力的完善商業模式存在。

雖然,共享單車並沒有盈利,但是它龐大的用戶量和市場曝光量,仍然是它巨大的商業價值所在。


2、造血能力不足的ofo開始走廣告變現之路

不同於無奈賣身的摩拜,堅持獨立運營權的ofo在拒絕資本推動的合併案之後,就已經做好了靠自身盈利的準備。

在app上,ofo接受了許多廣告的投放,靠廣告投放來獲取現金流,而在ofo單車本身,也準備了十分充足的廣告位面向廣告主開放,據有關報道顯示,ofo車身,車籃,車架,車後座,所有廣告位一律明碼標價對外開放,企圖通過如此高效的商業化來彌補造血功能不足的缺陷。


3、取消免押金服務,靠押金賺錢

取消大部分城市免押金服務,只保留北、上、杭、深、廈門幾地免押金的功能,這意味著,除此之外的大部分城市,用戶需要支付押金才能騎行。重回ofo資金池的押金,也能成為ofo現金流的一部分。


4、用戶量和曝光量是最大的商業價值

其實有很多大互聯網公司,都沒有盈利,然而它們擁有巨大的用戶量和可持續的流量入口,這才是它們最大的商業價值。如同被美團收購的摩拜,就算ofo撐不下去了,也會有資本來收購,收購ofo的用戶,收購ofo的市場曝光機會,收購ofo持續發展的未來。

現在還遠沒有走到最後一步,ofo還有發展的機會,希望ofo能堅持下去。



吳懟懟

互聯網模式的奇特之處在於,不需要盈利也會過得資本的青睞,但是一旦資金鍊斷裂,那互聯網公司就危險了,比如現在的ofo,即將資金鍊斷裂。也正如摩拜CEO 胡瑋煒所說,資本給你的最後都會拿回去。



Ofo一直沒有盈利,即使是通過單次騎行來盈利,但是也不過一塊錢。而由於和摩拜的競爭,其實大多數時候騎行免費的,所以摩拜和ofo真正的資金沉澱只有用戶的200元押金。

但是如果資金跟不上,那就只能去挪用用戶押金了,所以在2017年底爆出摩拜和ofo小黃車挪用總金額高達60億元,而現在在摩拜被美團收購後,ofo資金鍊又緊張了,最後只能增加騎行費用,同時開啟車身廣告,然後又取消押金。

摩拜和ofo兩家公司在國內投放的車輛分別為700萬和1000萬輛,平均每天的騎行數達到3000萬到3500萬次。但自行車的運營成本又很高,所以摩拜和ofo成本居高不下。僅單車成本一項,摩拜花費就超百億,這還不含任何運營及人力成本。

當風口過去,一大波沒有盈利能力的公司只能資金鍊斷裂死掉或者把自己賣給別人,摩拜賣了,ofo也不會遠了。


毛琳Michael

共享單車可能會產生的利潤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1、共享單車有兩大盈利來源,押金和預存費用

使用共享單車,首先要交納押金,再向平臺內預存車費。日後騎車的費用,再從充值的車費里扣。

摩拜押金為每人299元,ofo單車的押金為99元,小鳴單車押金為199元,優拜單車押金為298元。為了確保用戶正當使用其單車,同時也確保單車損害時出租方可優先受償。

向用戶收取押金合理合法,就像我們在房屋租賃和酒店入住時也都要繳納押金。

不過,傳統租賃服務的押金是,當用戶不再租賃房屋或退訂房間、自行車,押金就直接退還。但摩拜、ofo等共享單車則是,只要用戶不申請押金退還,押金就一直處於平臺的控制之下。

為了方便,用戶不可能每次用完單車後都申請退還押金、等下次用車時再繳納。大量押金就留在了共享單車企業手中。並且在這種“一個人對應一份押金”的模式下,只要適當增加車輛投放或特定區域增加投放,就能帶來更多註冊用戶和押金。這其實具有一定的募集資金或無息融資的性質。

根據 App Annie 公開的數據看,每個月有 512 萬人在用摩拜的自行車。每個用戶都繳納了 299 元押金來估算,摩拜收到的押金總額達 15 億元。

如果用戶要持續使用摩拜的自行車,那他繳納的那筆 299 元的押金就會一直被存在摩拜的賬戶上。在你退押金之前,理論上它可以用這筆錢賺錢。

但押金本身並不屬於摩拜的資產,所以即便用這筆錢做理財管理,一般也是購買銀行、信託機構等提供的風險小、週期短的保本企業理財產品。

假設摩拜從銀行購買一款期限為 3 個月的企業理財產品,年化率為 4% 左右。照此計算,摩拜每個月從這筆押金中的收益也大約是 500 萬元。

除了押金,預存費用也是共享單車平臺的一個重要利潤來源。吸收來的大筆預存費用也可以用於投資理財。

所以,低廉的使用價格進行自行車租賃只是其表,募集大筆資金用於理財投資,才是這些共享單車瘋狂爭奪市場的根本原因。更何況,自行車租賃並無門檻限制,只要平臺註冊用戶數足夠大,就有機會成為一個全新的入口級平臺。

2、大數據的收入

對任何一個互聯網企業兒來說,通過運營獲得用戶註冊,獲悉用戶的一個電話信息,已經是天大的幸福。

”共享單車”的玩法,在你屁股跨上單車之前,無論是摩拜,還是ofo,你都必須把你的電話號碼、真實姓名、身份證號(要實名認證)都發送過去——這是對用戶無比苛刻的要求,很多隱私意願強烈的用戶一定是抵制的,但“共享單車”用解決痛點的需求一次性實現了。

等用戶的出行數據累積到一定量後,就可以將數據給商家導流,作為商家做廣告的決策。通過數據規模化分析,可以幫助廣告主過濾得出比較精準的群體受眾,並進行有目的性地廣告投放,從而幫助廣告主提升目標用戶的轉化率,節約廣告成本,提升廣告效率

3、廣告收入

共享單車的主要廣告位置有兩個:一是 APP裡的頁面廣告 。其APP的裝載量足以產生相應的廣告效應,啟動界面、內置廣告都是可以創造利潤的方式,以後還可以在APP中植入積分商城,和其他廠商合作兌換禮品;二是單車車身的廣告。

廣告是很多互聯網產品最大的盈利點,當用戶產生了一定的規模,這也會成為共享單車的一個收入。

4、日常的運營收入

使用一次0.75,一線城市乘一天3次,乘數量45萬,加上二線城市一天2次,65萬輛,結果是 一天200萬。綜合起來一年收入7.3億 。

摩拜:每半小時1塊錢,不足半小時按半小時計算;ofo:如果不是則收半小時1塊錢,不足半小時按半小時計算;小藍單車:收費每半小時5毛錢,不足半小時按半小時計算;小鳴單車:收費每半小時1塊錢,不足半小時按半小時計算。但是試問下,有多少人又是可以騎足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的?

5、政府補貼

整編各城市現有的公共自行車,獲取當地政府支持。

網曝說,除了杭州,其他城市的城市單車其實一直是處於虧損狀態的,每年都要支出一大筆的財政收入進行支撐。共享單車們可以和當地政府合作,將當地的共享單車市場變成政企聯運模式(可以是一部分共享單車市場),至少可以收編當地現有的公共自行車,加把鎖變成可以 app 解鎖且隨借隨還的無樁共享單車,一來可以省下不少的車輛投入成本,二來還能為市政建設提供輔助力量,為當地政府的績效添磚加瓦,獲得的也就不只是市場份額,還有政策上的支持,有了當地政府支持,當地共享單車市場的競爭壁壘就已經建立了一半了。


總之,雖然目前來看,共享單車市場還沒有處於大規模的盈利狀態,或者說仍處於花錢的階段,用資本的錢做大規模和品牌。


乾渴的仙人掌


共享單車火了之後,往往有一大批跟風者,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更誇張的還是有共享女朋友,真是無語,今天重點嘮嘮共享單車,共享單車,目前最火的就是小黃跟摩拜了,其他跟風者已經給幹趴下了,該破產的破產,有些甚至出現了無法退押金的現象,那說說小黃車跟摩拜為什麼會成功


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肯定會有優勢的,無論如何你已經第一個出現在了人們視野當中,有了知名度,認可度,搶佔了市場大部分蛋糕,而之後的跟風者有可能只是找不到車的替代品。


至於題目所說的,長期包月不會破產嗎?我想說的是想多了,小黃車,跟摩拜,之前估值都已經過十幾億美金了,現在具體多少並不清楚,但由此可見,帶來的經濟效應,假設1000輛單車,押金199,有100個人交了,那就是很可觀的數字了,何苦現在單車基本上那裡都可以看到,交付的押金個人認為肯定是拿去做了其他投資,有錢在手,做點其他投資賺的多,還用看的上那騎行帶來的一點收益?(不過幾千 幾萬輛騎行 帶來的收益也是可觀的)而且一個品牌出名了,往往可以衍生許多周邊產品,或者有人讓在小黃軟件上打廣告,那也是不菲的收入,至於之後發展是否會在車身上幫人打廣告那就不得而知了。

小黃已經越來越普及,跟支付寶掛鉤,信用分高的已經不用押金了,其實出名了,已經不是考慮能不能賺錢的事情了,而是很多人找他們投資,名氣效應帶來的利潤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單單覺得靠騎車帶來的收益就能養活一家公司,甚至每天都有破損單車出現的情況,那就有點單純了。


道悟金銀趙志國

分兩個思路回答。一個用盈利模型推算,另一個用打比方解釋。

第一個思路是用盈利模型推算。共享單車現金來源主要是兩個途徑,一是押金,二是使用費。可以做個數據假設,計算出怎樣盈利。

假設摩拜買了100輛單車,押金300元一輛,100輛可以收到3萬元押金,平均每輛單車每天使用0.6次,單車成本價300元。一年365天,每輛單車收到219元,100輛單車一年回收2.19萬元。網傳單車1000元一輛,100%是誇大。

押金總共3萬元,用來做投資,算每年投資的收益率8%,一年投資得到2400元,加上單車使用費用2.19萬,那麼一年可以回收24300元,如此循環,而且,收到的單車使用費是滾動的,也可以用來做投資,實際上,一年收到的回報大於24300元。姑且忽略使用費帶來的滾動收益。第二年的資金,是第一年的24300元收益加上原本的3萬押金,總共是了54300元,這54300元繼續做8%年收益率的投資,第二年回收本金與投資收益可以達到58644元,加上第二年單車使用費2.19萬。第二年總共資金可以滾動到58644+21900=80544元。這是沒有扣除任何運作費用的總收益。相對於第一年年初投入的3萬元,第二年年底回收80544元,兩年淨增加現金50544元,顯然是高回報。

當然這個模型是簡化的,數字也需要按照實際調整。比如單車有損耗率,損耗率不會太高,因為大部分人不會閒的蛋痛破壞單車。極少部分人會搞破壞。100個人中,不會超過1個人砸車。可能是幾百分之一的損壞率。再扣除運營費用,共享單車顯然是賺錢的。用押金的投資收益填補運營費用綽綽有餘。虧錢的單車是因為管理混亂。風控不行,比如,將押金拿去投資,結果大虧本,單車也管理不到位,使用率低。

從以上的模型可以看出,共享單車是怎樣盈利的。

第二條思路,打比方,共享單車本質和公交車一樣,只不過自行車是單人使用的公交車,但收費一樣,可是比公交車多了一個押金,而且,自行車成本也很低,幾百塊,網上講一千一輛,絕對是誇大的。幾百塊的自行車,每天回收一塊錢,一年差不多回本,兩年必定賺錢,收回固定成本後,都是利潤。一輛車用幾年?這可是鐵疙瘩。沒看過公交車公司破產吧?公交車的業務,是不能開放的哦,私人想進入,沒機會,因為很賺錢。所以,共享單車模仿公交車運作,是可以賺錢的。


西格瑪的化學

怎麼這麼簡單的問題竟然沒有一個答在點子上。共享單車現在並沒有開始盈利,之所以沒有開始盈利也不是這個模式無法盈利,而是投資者還沒有到想盈利的時候。也不是所有投資者都不想盈利!而是隻要有一方還不想盈利,那就無法盈利。為什麼,很簡單。

之前的網約車一開始也盈不了利,因為各家需要搶佔市場份額,所以各種補貼優惠,等做大以後,有的退出市場競爭或整體出售,於是佔據了主要市場的公司就開啟轉變經營模式,開始走盈利模式了。所以問他們靠什麼盈利,很簡單,靠燒錢搶佔市場,先壟斷,後盈利。壟斷是最好的賺錢方式。

摩拜和Ofo之所以旗鼓相當,誰也擊不敗誰,是因為背後都有大財閥支撐。摩拜技術更佔優,幾乎看不到被開鎖白騎的。Ofo雖然技術最次,被盜騎的最多,可人家有錢不在乎,人家要的只是搶佔市場。所以不惜成本,不惜代價的往裡投放。街道上堆的到處都是。據說摩拜投資者想讓兩家合併,結束競爭,開始盈利。可這邊好像不願意,又融了巨資。他們鬥得不可開交,街道和行人卻糟了殃。共享單車早就過剩了。

為什麼這麼燒錢搶市場,這其實不僅僅是共享單車市場的競爭,背後還有兩家手機支付企業的競爭。共享單車如果掌握在哪一家手裡,只要把支付模式調到更有利於自己的模式上,那這個利益就大了。所以才有了瘋狂地砸錢優惠、盜騎、損毀、被違停暫扣也無所謂的狀況。馬雲自稱不知道投了哪家共享單車,但騰訊投了摩拜,那阿里肯定是投了Ofo,這是一定的。摩拜想合併,Ofo不同意,誰不同意,很明顯了。新聞說Ofo又融巨資,那一定是接著火拼。烏鎮互聯網大會飯局門事件說明了什麼?飯局唯獨沒有請馬雲,反某某公司陣線形成,可見互聯網已經到了三國聯吳抗曹的時代了。已經不僅是京東與阿里,騰訊與阿里掐的時代。阿里之前搞的順豐事件已經讓各大互聯網公司都想到了已經到了需要聯合起來了抗曹的時代了。

作為消費者是很複雜的,如果他們合併了,意味著要開始盈利了,收費和優惠都會轉變,之前投入的都要從消費者身上掙回來,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他們繼續燒錢,消費者可以再享受一段優惠,可接下來燒的錢將來還是要從消費者身上掙回來。那種,我也答不上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