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媽都看得懂的白皮書解讀系列之比特幣-mgcex

解讀中本聰的白皮書,讓大家對使用了區塊鏈技術的比特幣這個成熟應用能快速理解,框內的文字是白皮書原文翻譯,註解部分是解讀。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種完全通過點對點技術實現的電子現金系統,它使得在線支付能夠直接由一方發起並支付給另外一方,中間不需要通過任何的金融機構。

雖然數字簽名(Digital signatures)部分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如果仍然需要第三方的支持才能防止雙重支付(double-spending)的話,那麼這種系統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我們在此提出一種解決方案,使現金系統在點對點的環境下運行,並防止雙重支付問題。

該網絡通過隨機散列(hashing)對全部交易加上時間戳(timestamps),將它們合併入一個不斷延伸的基於隨機散列的工作量證明(proof-of-work)的鏈條作為交易記錄,除非重新完成全部的工作量證明,形成的交易記錄將不可更改。最長的鏈條不僅將作為被觀察到的事件序列(sequence)的證明,而且被看做是來自CPU計算能力最大的池(pool)。只要大多數的CPU計算能力都沒有打算合作起來對全網進行攻擊,那麼誠實的節點將會生成最長的、超過攻擊者的鏈條。這個系統本身需要的基礎設施非常少。

信息盡最大努力在全網傳播即可,節點(nodes)可以隨時離開和重新加入網絡,並將最長的工作量證明鏈條作為在該節點離線期間發生的交易的證明。

註解:

任何一篇白皮書或論文摘要部分都非常重要,其實摘要最重要的是告訴潛在讀者,我發現了什麼問題,並且通過什麼辦法解決這些問題,且說明了解決問題的主要方式和優勢,看過一些白皮書,基本上摘要部分連問題都沒有拋出,就開始介紹自己的東西,是不恰當的。

其實你只要仔細看了比特幣白皮書摘要部分就知道中本聰拋出的問題了。

“一個需要第三方支持的點對點電子現金支付系統是沒有價值的”這容易和傳統上的p2p形成誤解,很多p2p系統其實是需要一個第三方支持的,比如有些p2p系統需要一個或多個索引服務器,迅雷下載就是比較典型的,他需要一箇中心化的服務器幫助點對點建立連接,所以我們要搞清楚p2p與去中心化的p2p,知道了這些,比特幣以及其他競爭幣就可以一句話進行概括了,“一個去中心化的p2p支付系統”,既然是支付系統就當然要解決雙花問題,這和是否是去中心化沒有關係,只是中心化的系統更容易解決雙花問題而已。

那麼通過摘要我們就知道,比特幣系統要解決兩個主要問題,一個是去中心化的p2p系統,一個是支付要解決的雙花問題,整個白皮書提到的技術方案都是圍繞這兩個問題展開的,中本聰在寫這篇論文時,有關去中心化的p2p系統已經有比較完善的解決方案了,所以白皮書的重點都放在如何通過p2p系統解決雙花問題。

要解決雙花問題就必須記賬核對,那麼如何在一個沒有中心的p2p系統中記賬又受到認同呢,比特幣引入了基於時間戳的隨機散列,並且讓其形成前後文相關的序列,這就是為什麼稱之為區塊鏈的原因。

首先區塊鏈記賬不可更改是有前提的,這經常被稱為51%攻擊,根據原文摘要的這句話“除非重新完成全部的工作量證明,形成的交易記錄將不可更改”,由於採用了複雜的POW工作量證明計算,更改交易記錄將非常的耗時和需要大量運算,從客觀上實現了“不可更改”的目的,但從業務設計角度,這是一個缺陷,如果更改是交易雙方認同的而且合法的,或者說被絕大多數節點認同的呢?

由於技術的限制比特幣系統進行了取捨,所以不得不保留了這個缺陷(參見CAP原則),同時在白皮書中把這個缺陷講成了一個特點,這是中本聰先生非常聰明的地方。

其實比特幣後來的一些事實證明,比特幣的濫用也是因為這個缺陷,基於暗網的非法交易,網絡勒索,包括黑客盜用比特幣,“門頭溝”交易所跑路等,都是利用了這個缺陷,其實根據“多數人正義“這點來講,這些交易都應該撤銷,但是這個要回滾交易的代價實在太大,大到不可實現(需要分叉),看到這裡你就知道比特幣系統不是你想象中那麼完美了吧。

摘要中還透露一個比特幣系統的重要特點”這個系統本身需要的基礎設施非常少“,因為沒有了中心化的服務器存在,相關的維護、備份、容災、管理等成本會大大降低,這都是在比特幣白皮書中需要仔細關注的,關於具體的技術解決方案,我們之後慢慢往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