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熱潮期已去?電視綜藝收視率破1越來越難

進入2018年,業界對節目收視率不斷走低的抱怨越來越多,有人說,中國電視進入了低收視率競爭時代。與此同時,業界對爆款節目的期待更高,但爆款卻似漸行漸遠。數據分析顯示:2017年電視觀眾上網時間首次超過看電視時間(人均超出5分鐘),互聯網從而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媒介 。互聯網驅動的節目跨平臺多渠道碎片化的傳播正在加速電視低收視率競爭時代的到來。

對於媒體而言,低收視的真正危機還在於其帶來的創收危機:“金主”們懷疑電視綜藝到底還能不能攪動大規模的受眾,而國內能夠動輒幾個億冠名一檔季播綜藝的超級品牌“金主”屈指可數。

綜藝熱潮期已去?電視綜藝收視率破1越來越難

電視綜藝收視率破1越來越難

2018年第一季度,電視綜藝的收視表現異常“疲軟”。CSM52城數據顯示,收視率過1%的省級衛視綜藝節目僅有5檔,而去年同期為16檔,高收視綜藝節目數量下滑幅度之大前所未有。

收視率過2%,曾被認為是“現象級”電視綜藝的三大標準之一。如今,整整的一季度,不但沒有收視率過2%的綜藝節目,連收視率過1.5%的綜藝節目都沒有。儘管有《王牌對王牌》《最強大腦》《歡樂喜劇人》《快樂大本營》《歌手》等多檔“現象級”節目在第一季度迴歸,但傳統電視渠道似乎已經喪失了形成“現象級”播出效果的能力。

綜藝熱潮期已去?電視綜藝收視率破1越來越難

進入二季度,收視低迷的趨勢依舊沒有改變,觀察2018年5月4日至5月6日三天的衛視節目收視率,與去年同期比較,超過一個點的節目數量差不多,但超過一個點節目的收視率總和比去年下降了20%。

事實上,觀眾對傳統電視平臺的到達率的降低是造成電視頻道節目收視率走低的主要原因 ,回放和點播行為的增加以及短視頻應用的盛行則主要降低了網絡平臺上的節目人均收視時長。我們知道,無論是到達率的下降還是人均收視時長的減少,都將導致收視率走低。

網絡綜藝同樣爆款難尋

與電視綜藝綜N代做主力的現象不同,一季度網綜新品頻出,綜N代極少,存在感強的節目只有《吐槽大會2》和《奇葩大會2》。其中《吐槽大會2》18.4億的累積播放量已經超過第一季,但口碑卻較第一季有所下降,而《奇葩大會2》也在口碑上有所下滑。

原本有望成為本季黑馬的舞蹈節目《這就是街舞》並沒有掀起熱潮,三期過後累積播放量達2.4億,對一檔投資3億的S級項目來說,《這就是街舞》顯然沒有達到預想的成績。

綜藝熱潮期已去?電視綜藝收視率破1越來越難

相較而言,愛奇藝的《偶像練習生》算是一季度較為亮眼的一檔節目,截止收官,節目的總播放量達到28.3億,單期播放超2.3億,同名微博話題閱讀量達到134.9億,相關微博話題盤踞微博熱搜榜高達577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