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鯊魚的13條科學知識

關於鯊魚的13條科學知識

1.人類殺死的鯊魚數量>>鯊魚殺死的人類數量

在全球範圍內,鯊魚每年殺死6個人,人類每年殺死7500萬-1億隻鯊魚。

2.這三種鯊魚是絕大部分咬傷/咬死事件的兇手。

在400多種鯊魚中,牛鯊、虎鯊、大白鯊最危險。但即便如此,大部分咬傷事件都是源於好奇心、而非惡意。它們如果真想殺人或吃人,那太容易了。

3.美國的鯊魚攻擊事件比其它國家多,但致死事件很少。

在美國,大部分咬傷事件發生在佛羅里達州。2017年,鯊魚無端攻擊人類的事件有31起,但無人死亡。

4.鯊魚探測器/探測員使海灘更安全。

在澳大利亞的某些地方,人們用無人機和直升機搜尋熱鬧海灘附近的鯊魚;在南非開普敦,鯊魚觀測員在發現鯊魚時,會樹立旗幟,以提醒遊客。

5.某些防鯊措施具有殺傷性。

有些地方會抓捕並殺害海灘附近的鯊魚;有些地方會用巨網將游泳衝浪區圍起來,讓鯊魚無法接近——但大部分被網捕獲的動物都死了,包括鯊魚、海豚、海龜和某些瀕危物種。

6.殺害鯊魚不止是為了保護人類。

人類是鯊魚的最大威脅。目前,鯊魚的被殺速度超過繁殖速度,主要是因為過度捕魚,特別是為了魚翅。此外,鯊魚也會意外被長餌或漁網捕獲。

7.鯨鯊是海洋裡的最大魚類。

鯨鯊身體可達12米、體重可超20噸,體型是大白鯊的兩倍。它們有牙齒,但不用牙齒吃東西。它們主要吃浮游生物和蝦。它們張開大嘴,在游泳過程中進食。它們不會攻擊人類。

8.鯊魚體型各異。

侏儒額斑烏鯊比人類的手掌還小。

9.大白鯊是聰明的捕食動物。

每年,大白鯊都會出現在開普敦附近的海豹島,捕食開普軟毛海豹的幼崽。開普軟毛海豹非常聰明、非常敏捷,捕捉成年個體非常困難。於是,大白鯊便以幼崽為目標。

10.鯊魚是重要的頂級掠食者。

鯊魚是海洋生態系統裡的重要環節。鯊魚滅絕會引起多米諾效應,影響大量物種,甚至包括珊瑚和藻類。如果沒有鯊魚,大型捕食性魚類會氾濫成災,吃掉太多以藻類為生的魚類。於是,藻類將氾濫成災,奪走珊瑚的陽光。

11.大白鯊是旅行家。

美國科學家發現,西海岸的鯊魚會在加州和墨西哥之間走南闖北,在太平洋中部待好幾個月;東海岸的鯊魚會在紐芬蘭和墨西哥灣之間往返旅行。

12.有些鯊魚從不停止游泳。

大白鯊、虎鯊、灰鯖鯊需要不停地遊動,才能夠保持呼吸。

13.鯊魚非常長壽。

鯊魚通常很長壽,大白鯊可活70年,格陵蘭睡鯊壽命可達400年!事實上,格陵蘭睡鯊似乎是世界上最長壽的脊椎動物。據估計,它們活到150歲才性成熟。

本文譯自 businessinsider,由譯者 蛋花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