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觀音土」?災荒之年真能救命嗎?

觀音土這個名字,在中國歷史中並不罕見,特別是大饑荒之時,經常有記載,人無顆粒之食,而後食野菜,無野菜而食樹皮,無樹可剝時便食觀音土,再之後,這幅人間慘相便進一步惡化,人相食,絕對是現在想不到的一種慘相。

什麼是觀音土?

土這種東西,作為和人接觸最多的自然物質,人們命名它基本上是以直觀的視覺信號辨別的,如《禹貢》中“厥土青黎”、“厥土黑墳”、“厥土惟白壤”,都是以顏色分辨的,就是我們常說的黃土地,黑土地,紫色土,磚紅壤之類的。

以觀音之聖名來稱呼一種土,是很罕見的。之所以出現這個名字,就是因為這種土有著特殊的物理和化學性質。

一、物理性質

色白,白色的土,給人一種不是土的感覺。性軟,有滑感,加水後能變成糊狀。這些特性,加上白色的外觀,極容易使人聯想到一樣東西——麵粉。

什麼是“觀音土”?災荒之年真能救命嗎?


自然存在的觀音土

什麼是“觀音土”?災荒之年真能救命嗎?


簡單萃取後的觀音土粉末

二、化學性質

主要化學成分:Al4(Si4O10)OH6 。其實就是常說的硅鋁酸鹽,地殼中含量最高的物質為氧、硅、鋁、鐵四種元素,這個白色的觀音土,就是硅和鋁的氧化物。為什麼地殼中含量最豐富,就是因為其性質穩定。不易被消化吸收,也不會分解為對人體有害的成分,所以少量食用可以產生一種飽腹感。

以上兩種特性,使這種土青史留名。災荒頻發,饑饉常見的華夏大地,就有災民在地表上所有能吃的都嘗試了一遍後,將目光放在這種像麵粉一樣的東西上,稍加嘗用後,覺得味道還不錯,身體也沒有立刻出什麼問題,還有一種填飽肚子,止餓的效果,因此就以為這是上天派來造福饑民的神物。

中國古代的神話體系中,觀音以仁而知名,故眾人便將這種土,命名為觀音土。

有關觀音土的傳說,民間不少。

明末年間,杭州西河山間忽然長出奇石,色白微紅,體軟質細,如象獲苓(中藥)一般,將它磨成麵粉,可做成粑充飢,老百姓聞訊爭先恐後來挖,加些糖殼之類做成粑吃。吃後有的人排洩功能差的就死了,腸胃好的吃下觀音土後活下來的人很多。更為奇怪的是,當年秋收過後,好事者又挖觀音土,卻是硬如石頭的觀音土再也挖不動了。

明末崇禎年間,百姓因為飢餓,除了吃人肉,就是吃觀音土,吃下暫時解除飢餓感。崇禎三年('63o年),陝西鬧大饑荒,該省巡案馬懋才在《備陳大飢疏》中說道,陝西人民只能吃觀音土填飽肚子,少量吃不致命,但毫無營養成分,吃久了,人還是會死於營養不良。吃多了,腹脹手腳浮腫,難以大便等症狀,曾出現過大量食用觀音土致死的案例。
什麼是“觀音土”?災荒之年真能救命嗎?

觀音土少吃點對身體並無大礙,但是大量食用,就會積滯體內,最終使人肚脹而死。

(過量食用觀音土的後果)

這種土,在古代的另一個重要用途,就是車成坯,塑成型,燒成瓷器。

什麼是“觀音土”?災荒之年真能救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